陳逸民 在中國數(shù)量眾多的民間收藏家中,不少人心中都有一個夢,就是在有生之年,能有一個自己的博物館展出自己的畢生收藏,而實現(xiàn)這個人生終極目標的收藏家猶如鳳毛麟角,海上瓷林成員湖州收藏家沈夢榮先生卻實現(xiàn)了這個人生夢想! 1 沈夢榮觀賞自己的藏品 2 梁希公園內(nèi)的博物館 3 沈夢榮,土生土長的浙江湖州人,湖州古陶瓷學會副會長,《海上瓷林》成員(圖1)。沈夢榮先生,更是以自己數(shù)十年的努力,在政府的支持下,在湖州著名旅游勝地梁希森林公園支撐了一家民藏博物館-《瓷之源古陶瓷博物館》(圖2和圖3)。 4 博物館的展廳 5 沈夢榮先生陪同作者參觀 走進這家民藏博物館,寬敞的展廳,正規(guī)的展柜和標配的燈光(圖4、5),為參觀者提供了舒適的展示空間;而翔實的說明和不斷回放的錄像,更是將學術氣氛烘托得淋漓至此。這是一個中國古代早期青瓷的神圣殿堂,是一個愛國主義的教育基地,不斷有教師組織學生參觀和學習,陸續(xù)不斷的參觀人群,為這家民藏博物館增添了旺盛的人氣! 6、7、8陶鼎 《瓷之源》博物館的藏品,放到世界上任何一家博物館都毫不遜色!在此展示一下這個博物館的藏品,你就會知道,民間藏家手中的陶瓷器,何其珍貴!圖6、7、8是三件陶鼎,這種精致的造型會引起收藏家的思索,陶鼎在先還是青銅鼎在先,恐怕這樣的思考就可以寫出不少論文。把《瓷之源》博物館的藏品做些認真的分析,就可以明白,民間博物館的收藏絕不亞于國立博物館的收藏,有的更是青出于藍而勝于藍! 9 瓷之源博物館的瓷片 10 德清博物館的瓷片 走進《瓷之源》博物館,首先看到的是中國早期瓷器的碎片(圖9),而同樣在湖州,下屬德清博物館的展覽中,進門也是放著不少瓷片(圖10),兩者可謂異曲同工,可見,沈夢榮先生在建館時就把自己的藏品展示向規(guī)范的博物館靠攏。圖11、12和13是三件類似的原始瓷卣,圖11是德清博物館的藏品,很顯然這是一件考古出土的修復瓷,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圖12是《瓷之源》博物館的藏品,其造型、紋飾和釉色,在早期瓷器中絕對是一流的藏品,無獨有偶,在浙江省博物館曾經(jīng)舉辦過的《國家寶藏》展中,也展出過一件瓷卣,如圖13所示,和圖12一樣,亦是早期瓷器的藝術珍品,它們的造型、紋飾、裝飾和釉色可謂異曲同工。 11 德清博物館之藏品卣 12 瓷之源博物館之藏品卣 13 浙江博物館國家寶藏展的展品卣 踏進《瓷之源》博物館,滿目即是陶瓷珍寶,許多參觀者在此流連忘返,倘佯在中國陶瓷文化的海洋中。 14 德清博物館提梁壺 15 瓷之源博物館之戰(zhàn)國提梁壺 16 瓷之源博物館之雙管壺 17 德清博物館之長頸壺 這個展覽,揭示了陶瓷發(fā)展的本來面目。早期的青瓷,在戰(zhàn)國時期已經(jīng)成熟,無論是德清博物館的藏品還是《瓷之源》博物館的藏品,都明白無誤地展示了這個改寫中國陶瓷史的歷史真相。圖14德清博物館和圖15瓷之源博物館的提梁壺,從出土和征集兩個途徑都告訴研究者,戰(zhàn)國時期的原始青瓷已經(jīng)達到了什么水平。而圖16瓷之源博物館的雙管壺和圖17德清博物館的長頸壺,無論在造型工藝上、器物的致密度上以及燒制溫度上都顯示了瓷器在戰(zhàn)國時期已經(jīng)成熟。圖18和19的裝飾鋪首,把裝飾工藝的成熟顯示得淋漓致盡。 18 瓷之源博物館之鋪首 19 德清博物館之鋪首 青瓷最能體現(xiàn)時代風尚的當為晉瓷,它充分地表現(xiàn)了晉代文人那種率直任性、清俊通脫的風度。無論是文房四寶還是飲酒便溺,都以十分藝術的態(tài)度制作出十分藝術的用具。 20 瓷之源博物館 21 南京博物館 22 南京博物院珍寶館 圖20是在晉代較為常見的羊型器,這件《瓷之源》博物館的藏品和圖21放置在南京博物館的一件,特別是在南京博物院珍寶館的一件(圖22),相互呼應、相得益彰,它們因為用途的不同,而使造型略有不同,但以羊的造型作為器物的基本構思,既考慮了器物的容量,以使器物的用途得以充分保證,而又以羊首的造型使用具不顯單板,這種藝術造型使這種當時常見的日用品充滿生活情趣。 23 瓷之源博物館三國蛙形水盂 24 鎮(zhèn)江博物館西晉蛙形尊 25 瓷之源博物館三國盤口壺 26 蘇州博物館六朝青瓷壺 27 上博東晉青釉褐斑雞首壺沈子槎捐 28 瓷之源博物館之巨型雞首壺 29 瓷之源博物館展示的越窯瓷器 30 浙江省博物館國家寶藏展中的越窯瓷器 31 瓷之源博物館 32 南京博物院 33 南京博物館的虎子 34 瓷之源博物館之虎子 圖23是瓷之源博物館三國的蛙形水盂,圖24是鎮(zhèn)江博物館的西晉蛙形尊,兩者從藝術角度來看是各有千秋,但前者的年代卻大為提前。圖25和26是晉代最為常見的盤口壺,圖25是瓷之源博物館收藏的三國時期的盤口壺,而圖26 是蘇州博物館展出的六朝時期的盤口壺,兩者在不同的博物館中敘述了不同時期的藝術風格。圖27是上海博物館展出的東晉青釉褐斑雞首壺(沈子槎捐),其渾厚的造型,在褐彩的點撥下,不顯笨重而略有靈動;圖28是瓷之源博物館展出之巨型雞首壺,恐怕是我們能見到的最為龐大的作品,兩者相比,各有千秋。而圖29瓷之源博物館展示的越窯瓷器和圖30浙江省博物館國家寶藏展中的越窯瓷器(收藏于國家博物館),恐怕是一對雙胞胎,它們可能從出生那天就被分別抱養(yǎng),南北呼應,也是一件趣事。常見的谷倉,這種叫魂的墓葬品,也是如此藝術,圖31瓷之源博物館之藏品和圖32南京博物院之藏品,就是最好的實證。人生一世,吃喝拉撒天天必需,而有晉一代,也把這種拉撒之事服務得十分的藝術范兒,圖33南京博物館的虎子和圖34瓷之源博物館之虎子,昂首翹頭,渴望雨露,其造型之拙寓意之深,實在佩服晉代的風尚,這種造型深深地影響了后世各個時期的瓷器藝術,以至現(xiàn)代的拍賣場上,經(jīng)??梢钥匆娺@種便溺器物,當然它有更為好聽的名字。 35 南京博物院西晉神獸尊 37 37 瓷之源博物館的神獸尊 圖35是南京博物院的鎮(zhèn)館之寶西晉神獸尊,同樣瓷之源博物館也收藏了一件,如圖36所示。圖37是它的特寫,其神韻其風采實在稱得上國之瑰寶!更何況,在瓷之源博物館,它還有圖38和圖39這兩件可愛的小動物作為伙伴,它們在一家民間收藏家的博物館中列隊亮相,實在是這個時代的幸榮! 38 39 我們由南到北,從杭州、德清、上海、蘇州、鎮(zhèn)江,經(jīng)南京到達北京,在一家家博物館里觀賞了一件又一件中國早期瓷器,它們以自己非凡的身姿告訴后人,在中國瓷器發(fā)展史上,它們有著非同一般的地位。而今,它們的兄弟姐妹在一個民間博物館中相聚,為傳統(tǒng)文化的宣傳貢獻著微薄的力量! 沈夢榮先生說過:“要成為一個真正的收藏家,必須要建立一個自己的收藏體系,如果什么都想收藏,玩得比較雜,成不了真正的收藏家。我生長在湖州,因此在原始青瓷的收藏上具備了一定的先天優(yōu)勢,而且我也有責任保護、傳承家鄉(xiāng)這一悠久的歷史文化?!∷^‘藏而優(yōu)則示’,個人收藏只有變?yōu)榇蟊娛詹?,才能服務于社會,成為人民大眾的共同財富?!边@是沈夢榮先生的內(nèi)心獨白,更是民間收藏家的精神追求。 《瓷之源》博物館是湖州傳統(tǒng)文化的一張靚麗的名片,是湖州市陶瓷學會和《海上瓷林》的驕傲! 40 海上瓷林集體在瓷之源博物館的合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