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黑丝制服一区视频播放|日韩欧美人妻丝袜视频在线观看|九九影院一级蜜桃|亚洲中文在线导航|青草草视频在线观看|婷婷五月色伊人网站|日本一区二区在线|国产AV一二三四区毛片|正在播放久草视频|亚洲色图精品一区

分享

評屠隆與《考槃馀事》:特立獨行的文房清供小書

 zgsc2002 2019-10-21
清 弘仁《疏泉洗硯圖》 清 弘仁《疏泉洗硯圖》 明  陸治《花溪漁隱圖》 明 陸治《花溪漁隱圖》 清  蕭晨《踏雪尋梅圖》 清 蕭晨《踏雪尋梅圖》

  文/陳桂湖

  核心提示>>>

屠隆(1543年—1605年)字長卿,一字緯真,號赤水、鴻苞居士、娑羅館主屠隆(1543年—1605年)字長卿,一字緯真,號赤水、鴻苞居士、娑羅館主

  屠隆是一位大才子,這位大才子愛好佛道兩家,尤喜參禪禮佛。他原是一個傲骨風流的士子,中晚年則儼然一位卜居幽壑的隱士。因此,他的這本筆記式的文房清供談,便命名為《考槃馀事》——這是一位覷破大千的隱士所做的多余的事。

  晚明文人論及家具的名著中,有一本特立獨行的小書,叫《考槃馀事》,作者屠隆。這本書分四卷,“雜論文房清雅之事”(《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語),篇幅不長,但內(nèi)容詳實,語言簡約,而文筆豐贍。清代史學家錢大昕評論此書:“評書論畫、滌硯修琴、相鶴觀魚、焚香試茗,幾案之珍、巾舄之列,靡不曲盡其妙”,把文人書齋之雅玩文具娓娓道來,是研究晚明文人生活的重要典籍。錢大昕又說屠隆這個人:“以詩文雄隆、萬間,在‘弇州四十子’之列,雖仕途不達,而名重海內(nèi)。晚年優(yōu)游林泉,文酒自娛,蕭然無世俗之思……視軒冕如浮云”,一位懷才不遇而離群索居、吟山詠水的文人形象躍然紙上。

  究竟《考槃馀事》和屠隆這個人是怎么樣的,且聽本文分解。

  《考槃馀事》講什么家具?

  《考槃馀事》應(yīng)該算不上屠隆的代表作,正如書名所示,這更可能是作者茶余飯后意興偶至的筆記小書?!犊紭勨攀隆分ㄐ斜痉炙木?,首卷介紹書版、碑帖,次卷品評紙、墨、筆、硯、畫、琴,末兩卷則記載和收錄香、茶、爐和瓶幾起居、盆玩文房等器用服飾。全書名目細瑣,有時不成體系,大量筆墨著重記敘書、貼、畫以及筆墨琴香茶。寫家具和文具的部分,是在命名為“香”的卷三之中,共寫了包括“筆格(即筆擱)、研山(山形之硯臺)、筆床、筆洗、水注、水丞、研匣、鎮(zhèn)紙、壓尺,以及衣匣、疊桌、提盒、短榻、禪椅、隱幾、坐墩”等在內(nèi)的五十余件文具和家具。

  由于是直寫文房器物,書中文筆雖然不如屠隆的詩文戲曲和哲理作品那般生動靈巧且意味雋永,但也誠如錢大昕所言,屠隆隨寫器物也是“靡不曲盡其妙”。例如寫文具中的筆格:

  玉筆格有山形者,有臥仙者,有舊玉子母貓,長六七寸,白玉作母,橫臥為坐,身負六子起伏為格。有純黃、純黑者,有黑白雜者,有黃黑為玳瑁者,因玉玷污,取為形體,扳附眠抱,諸態(tài)絕佳,真奇物也。

  文辭簡約,寫盡筆格形態(tài)。寫筆筒則曰:

  湘竹為之,以紫檀、烏木,稜口鑲坐為雅,余不入品。筆筒必須是湘竹的,紫檀烏木作為稜口和鑲座的是為雅物。再如寫短榻:

  高九寸,方圓四尺六寸,三面靠背,后背少高如傍。置之佛堂、書齋閑處,可以坐禪習靜,共僧道談玄,甚便斜倚,又曰彌勒榻。

  很顯然,這里的“短榻”有三面靠背,我們今日已稱羅漢床,但也的確是“坐禪習靜”的便利之具。家具部分,屠隆還寫了一種“隱幾”,頗為有趣:

  以怪樹天生屈曲,若環(huán)帶之半者為之。橫生三丫作足,出自天然,摩弄瑩滑。置之蒲團或榻上,倚手頓顙可臥,書云“隱幾而臥”者,此也。

  讓人想起莊子所說“南郭子綦隱幾而坐,仰天而噓,嗒焉似喪其耦”的逍遙神態(tài)。

  《考槃馀事》是屠隆文士生活的縮影,是其躲進書齋自成一統(tǒng)的快樂雅居,其中對文房清供的敘寫詳略備至,特別是對書畫香茶和山齋的描述,更是洋洋灑灑著靈妙精當之筆,讀來令人怡情悅志,悠然遠想。

  為什么是“考槃馀事”?

  書名《考槃馀事》,這是屠隆的一種托志之言。“考槃”這個詞,來自《詩經(jīng)·衛(wèi)風》的名篇《考槃》:

  考槃在澗,碩人之寬。獨寐寤言,永矢弗諼。

  考槃在阿,碩人之薖。獨寐寤歌,永矢弗過。

  考磐在陸,碩人之軸。獨寐寤宿,永矢弗告。

  這首詩寫盡隱士高潔。這位隱士,在山澗中、在山崗上、在曠野處,擊器為樂(即“考槃”之原意),自言自聽、自唱自歌、自睡自醒。他遺世獨立,外在規(guī)避了人世牽絆,內(nèi)在擺脫了自心倏忽來去的糾纏,一派忘物忘情忘我之怡然天真的逍遙自在。

  隱士的人格,是古時優(yōu)秀文人夢寐以求的境界。在《莊子》、《列子》、《世說新語》之類經(jīng)典中都記載了許多風骨超凡的隱士,其思維和生活大異于凡人的情趣,讀來使人既驚怖其行也驚怖其言。中國文人歷來都有一種隱士情節(jié),諸如莊子、陶淵明、李白、王維、白居易、蘇東坡以及魏晉的名士等都莫不如此,而佛道兩家出家修道的“隱士”,更是獨立蒼穹之高人輩出。

  隱士并非簡單的消極避世,亦非許多人臆測的為謀取功名的“終南捷徑”,而是了悟人生之奧后的惺寂含靈。這種愉悅的清閑,只有真正的隱士自己內(nèi)心洞然,卻難以用語言告訴別人,正如陶淵明所說“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設(shè)若非要告訴他人,那用現(xiàn)代的話來說,真的是“得從人和宇宙之間的關(guān)系說起”,個人根器有別,因緣際遇迥殊,實是說無可說,所謂“道不同不相與為謀”,也所謂“言語道斷,心行處滅”。因此孔子苦口婆心地教導的同時,也說“予豈好辯哉,予不得已也”,更且說“我欲無言”——孔子是一位救世的隱士。

  屠隆是一位大才子,這位大才子愛好佛道兩家,尤喜參禪禮佛。他原是一個傲骨風流的士子,中晚年則儼然一位卜居幽壑的隱士。因此,他的這本筆記式的文房清供談,便命名為《考槃馀事》——這是一位覷破大千的隱士所做的多余的事。

  《考槃馀事》成書于1590年,屠隆時年47歲,早已遠離官場,賦閑在野。

  屠隆的波瀾生平

  屠隆首先是一名博學敏思的才子,其次是一位清廉愛民的好官,最后則成為一名出世清修的居士。他1543年(明嘉靖二十二年)出生于浙江寧波鄞縣的一個貧寒家庭,祖上三世布衣,父親以打漁為生。屠隆自幼聰穎,《明史·屠隆傳》稱他“生有異才”,大文豪王世貞更曾稱贊他為“真才子”、“馳騁縉紳間,亡抗衡者”。

  由于家境貧寒,屠隆的求學路飽嘗艱辛。他在《鴻苞集》中憶及早年求學之難時說:“從人借書,手抄目覽。隆寒盛暑,率至五鼓不輟。弱冠以家貧,走萬山中假館負米,寄食羽士。資糧不繼……僻處萬山巖穴,魈鬼伺門,虺蛇交路。深夜四壁,一燈熒熒,人無知者。偶一詩為人見賞之,稍稍有物色?!苯钑?,寄食叢林,獨身一人不畏寒暑地深夜苦讀,用功之刻苦實在感人。

  1576(萬歷四年)年,三十四歲的屠隆以鄉(xiāng)試第九名中試,次年進京殿試,賜進士出身,授潁上知縣,從此開始他為時七年的宦海之旅。

  任職潁上,屠隆僅在兩月間,就完成拖延了二十多年的東門河堤工程,使?jié)}上縣告別汴泗水患;1579年屠隆改任青浦縣令,為民請命,與知府據(jù)理力爭,反對把多余田地納入賦稅;同時,他明察冤獄,昭雪了七十多宗冤案。由于為官清廉、政績突出,1583年屠隆升任禮部儀制司主事。

  然而就在他似乎要青云直上的時候,命運之神卻巧施妙手,讓這位才子再嘗風霜。禮部的任職才一年有余,時年四十一歲的屠隆受小人攻訐而遭罷官,功名盡落,回復布衣之身,從此終其一生未入官場,直至1605年六十三歲時悄然離世。

  屠隆丟官,卻未改大才子本色?!睹魇贰酚涊d他罷官后的情景曰:“歸益縱情詩酒,好賓客,賣文為活。詩文率不經(jīng)意,一揮數(shù)紙。嘗戲命兩人對案拈二題,各賦百韻,咄嗟之間,二章并就。又與人對弈,口誦詩文,命人書之,書不逮誦也。”這位大才子,文思如泉涌,隨物賦形,沛然如急雨灑大地,不擇而出,真是灑脫愜意之極。

  揮灑才情之余,屠隆罷官后也開始了探訪生命本質(zhì)的旅程。他“遨游吳越間,尋山訪道……出盱江,登武夷,窮八閩之勝”,追隨當時的佛教高僧蓮池大師修習佛法,“長齋持戒,倏然發(fā)僧”。自此,他徹底擺脫官場渣滓和人情的牽絆,索然獨居,松風云月,參禪禮佛,與昏昏塵世相忘于江湖,內(nèi)心本有之清明日益裎露。于是,在離世前五年,他又為后人留下了兩部修心悟道的性靈之書——《娑羅館清言》和《續(xù)娑羅館清言》。

  不得不提的《娑羅館清言》

  屠隆尤其值得稱道的是他晚年的兩部作品——《娑羅館清言》和《續(xù)娑羅館清言》。在這兩本書中,他羽化成仙,微妙玄通,縱談古今人生,哲思妙語層出不窮,誠如他在自序中所說:“能使愁人立喜,熱夫就涼。若披惠風,若飲甘露。”介紹屠隆,繞不開這兩本書,因為這才是他作為“考槃在澗”之浮世隱者的真實內(nèi)在。

  “娑羅館”是屠隆書齋的名字。娑羅是梵語,意為“堅固”、“高遠”,原是盛產(chǎn)印度及東南亞的一種高大美觀的樹,相傳釋迦摩尼的寂滅之所就是在娑羅樹間。屠隆晚年從寧波阿育王寺移植娑羅樹一棵,遂改其書齋“棲真館”為“娑羅館”。

  《娑羅館清言》文筆娟娟、意趣幽眇,是屠隆晚年參禪修道“證徹圓明”后的“指點沉淪”之言。試錄幾則:

  無物能牢,何況蠢茲皮袋;有形皆壞,不聞爛卻虛空。(第10則)

  竹風一陣,飄揚茶灶疏煙;梅彎半月,掩映書窗殘雪。(第25則)

  天上兩輪逐電,晝夜不休;人間二鼠嚙藤,剎那欲斷。(第50則)

  人若知道,則隨境皆安;人不知道,則觸涂成滯。人不知道,則居鬧市生囂雜之心,將蕩無定止;居深山起岑寂之想,或轉(zhuǎn)憶炎囂,人若知道,則履喧而靈臺寂若,何有遷流;境寂而真性沖融,不生枯槁。(第76則)

  至人除心不除境,境在而心常寂然;凡人除境不除心,境去而心猶牽絆。(續(xù)第9則)

  理超教外,胡僧所以如愚;道越言荃,獦獠何嘗識字。世智紛紛,名利場中伶俐;識神擾擾,生死路上糊涂。亦可哀矣。(續(xù)第28則)

  屠隆一生,英才天縱,備嘗世事多舛和人情冷暖,最后參悟平生,歸隱清寂,終于入道大化。大智有知,或為之微笑拈花,亦未可知。

  來源:《古典工藝家具》雜志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luò)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