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攝影師一定會玩,在它還算不上一個專門的職業(yè)時,格里菲斯就和他的cp比利·比澤爾嘗試用熱氣球玩航拍了。
好的攝影師一定敏感,伯格曼和他的御用攝影師斯文·尼科維斯特曾經用20個形容詞定義“光”。
好的攝影師一定挑剔,羅杰·迪金斯說鏡頭、構圖、運動都代表著你看待世界的方式。正是他們的瘋狂和細膩,讓我們感受到了電影究竟是怎樣一場視覺奢靡的白日夢。
這份「史上最偉大的十位電影攝影師」高能盤點來自油管頻道CineFix,值得收藏。
10、發(fā)展初期:比利·比澤爾
第一位使用人工光源照明的電影攝影師。與格里菲斯有長達十六年的合作,誕生過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美國電影《一個國家的誕生》,發(fā)明了一系列攝影方法,如圈入圈出法、淡入淡出法、加紗法、遮片法、逆光法以及運動機位等。
他們甚至嘗試過航拍,《黨同伐異》中有一個從空中俯視巴比倫城門的鏡頭,便是從熱氣球上拍攝的。

9、好萊塢黃金時期:格萊格·托蘭德
拍攝《公民凱恩》前,格萊格·托蘭德已經憑《呼嘯山莊》獲得第12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攝影,而他還是選擇了初出茅廬的年輕導演奧遜·威爾斯合作新片,原因是因為兩人在創(chuàng)作上達成了共識——盡情嘗試攝影技術上的技術革新,由此才誕生了這部超越時代局限性的曠世之作,他們對新的鏡頭、新的打光方式、景深構圖和表現(xiàn)主義更做出了前衛(wèi)探索。

8、黑白向彩色過渡:羅伯特·伯克斯
希區(qū)柯克雖被五次提名奧斯卡,但從未得到過最佳導演獎。與他合作長達十余年的攝影師羅伯特·伯克斯卻憑第一部合作《火車怪客》、彩色電影《后窗》獲得提名,并憑《捉賊記》的出色攝影而獲得奧斯卡大獎。
兩人合作生涯精彩的一筆是在《迷魂記》,他們琢磨出了影史上非常著名的異動變焦鏡頭。為了表現(xiàn)男主角因恐高產生的眩暈,攝影師將鏡頭的焦距往前拉的同時使攝影機向后移,這一手法也被斯皮爾伯格與馬丁·斯科塞斯模仿過。

7、寬銀幕時期:弗雷迪·揚
他的攝影師生涯就是一部電影發(fā)展史的寫照。從默片時代開始電影工作,當時攝影機仍是手持,而接下來的七十年,在電影工業(yè)不停地在聲音、彩色、銀幕規(guī)格的變化、底片的精進改革、燈光器材、沖印技巧等各方面有所進展時,他也隨之發(fā)展他的攝影技巧及表現(xiàn)出其獨特的攝影風格。
他曾獲3次奧斯卡最佳攝影,代表作《阿拉伯的勞倫斯》《日瓦戈醫(yī)生》。

6、新好萊塢時期:維托里奧·斯托拉羅
維托里奧·斯托拉羅憑借影片《現(xiàn)代啟示錄》,《烽火赤焰萬里情》和《末代皇帝》3次獲得奧斯卡最佳攝影獎。
斯托拉羅的畫面色彩飽和度極高,如大量運用三原色紅綠藍的電影《至尊神探》,還有使顏色具有象征意義的電影《隨波逐流的人》,在電影《巴黎最后的探戈》中,他選擇了橙色寓意夕陽,成功幫馬龍·白蘭度塑造了“遲暮男”的形象。

5、斯文·尼科維斯特
他在宗教氣息濃厚的環(huán)境中長大,1953年初次為伯格曼掌境,到《處女泉》成為伯格曼的御用攝影師和他的另一雙眼睛。
斯文·尼科維斯特曾在一篇文中寫道,“伯格曼對光的注解是:溫柔的,赤裸的,朦朧的,活的,死的,清晰的,模糊的,火熱的,激烈的,意外的,黑暗的,春天般的,下降的,直的,斜的,肉欲的,柔和的,討厭的,有毒的,平靜蒼白的光。光?!?/span>
對此兩人有相同的確信——畫面不應讓人看出是打了光的,而且最好只用一個光源,照明非常重要,它可以讓觀眾看到隱藏在眼神背后的東西。他也是第一個獲得奧斯卡最佳攝影師獎的歐洲攝影師。

4、宮川一夫
貢川原本學習水墨繪畫,后投身日本電影界,以黑白陰影攝影和推拉鏡頭聞名,先后為黑澤明、溝口健二、稻垣浩、小津安二郎、市川昆、筱田正浩等日本知名導演掌鏡,主要作品有黑澤明導演的《羅生門》《影子武士》《用心棒》,溝口健二導演的《近松物語》《山椒大夫》,小津安二郎導演的《浮草》,稻垣浩導演的《不守法的阿松的一生》等。
這位攝影師尤其喜歡“反”導演的執(zhí)念而行,脾氣別扭得很,完全不聽別人指示。他對女演員的表情捕捉尤其擅長,在拍攝黑白片時還差人買過抹茶粉當作“眼影”為人上妝。

3、賈努茲·卡明斯基
賈努茲·卡明斯基出生波蘭,曾奪得兩次奧斯卡。他以極具現(xiàn)場感的戰(zhàn)地攝影,人為減低的飽和度,高速膠片留下來的漫天顆粒為標志。
他與斯皮爾伯格合作了11部電影。這位大導演這樣形容他:“一個再成熟穩(wěn)重不過的攝影師,如果不是這樣,《辛德勒的名單》就不會有如此之質感、灰調如此之豐富的黑白攝影了?!?/span>

2、瑪麗斯·阿爾伯蒂
對于大多數影迷來說,瑪麗斯·阿爾伯蒂還是會有些陌生,國內關于她的資料并不太多。與她合作最多的是美國紀錄片導演亞歷克斯·吉布尼,紀錄片也是她最愛的電影形式,多年的紀錄片拍攝經驗給了她捕捉現(xiàn)場動感的能力,她也在后來用在了《奎迪》當中。
她也曾與托德·海因斯合作過《毒藥》以及那部經典的《天鵝絨金礦》。還有就是達倫·阿倫諾夫斯基,那部斬獲金獅獎的《摔角王》就是她拍的,當時阿倫諾夫斯基就是看中了她的紀錄片拍攝背景。她也是本次榜單里的唯一一位女性。

1、羅杰·迪金斯
《肖申克的救贖》、《007:大破天幕殺機》《大地驚雷》、《美麗心靈》、《堅不可摧》、《朗讀者》、《巴頓·芬克》、《虐童疑云》、《返老還童》、《銀翼殺手2049》這些經典之作均出自他手,曾獲14次奧斯卡提名。
分享他關于攝影的10條經驗:
1、獲取一些人生經驗。這份工作是你看待世界的方式,人生經歷總是比專業(yè)知識更重要。
2、做一個挑剔的人,認真地挑選你將要面臨的工作,因為一它會花費你很多時間。
3、小心的選擇你的合作伙伴。找一個你愿意跟他們做任何事的team。
4、花點時間做決定。
5、不要僅僅是拷貝其他人的風格。我們始終要選擇自己的方式去處理場景,選擇鏡頭,構圖,攝影機的運動。
6、了解照明的重要性。一個資深的攝影師評論說“拍的很好,幾乎沒有打光”。事實上監(jiān)獄里非常黑,我用了很多光去創(chuàng)建監(jiān)獄的樣子,但是最后卻看不出打光的痕跡。在一個偉大的電影里,燈光的成功占了很大的比重。
7、不要偷工減料,一定會后悔。任何不符合電影情境的東西或者光線出現(xiàn)在畫面里之后,都會把觀眾帶出戲。
8、跟上新技術,但是別忘了如何講故事。
9、穿你舒服的衣服。
10、不知道未來會發(fā)生什么,但一定要熱愛自己的事業(y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