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善擇之者,制人;不善擇之者,人制之。 出自《荀子·王霸》?!咀g文】善于選拔任用人才的,就能制服別人;不善于選拔任用人才的,別人就會制服他。 2、君子之學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學也以為禽犢。 出自《荀子·勸學》。美,善?!咀g文】正人君子之所以學習是為了使自己更完美;無義小人之所以學習是為了向別人夸耀。 3、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出自《荀子·勸學》?!咀g文】正人君子學問淵博,一天之內(nèi)多次檢討自己,那么就會智慧開明而行為沒過錯。 4、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出自《荀子·勸學》。【譯文】不是一步半步地堅持走下去,就無法走到千里之外的地方;不把涓涓細流匯聚起來,就不會有江河湖海的波浪滔天。 5、君子之學也,入乎耳,著乎心,布乎四體,形乎動靜。 出自《荀子·勸學》。動靜,行動?!咀g文】正人君子學習的知識,從聽進來,在思想中著落,遍布四肢全身,最后見之于行為舉止。 6、心憂恐,則口銜芻豢而不知其味,耳聽鐘鼓而不知其聲。 出自《荀子·正名》。芻豢:牛羊曰芻,犬豕曰豢。此處泛指家畜?!咀g文】如果心中憂愁恐懼,那么即使嘴里吃著牛羊豬狗的美味也不知道是什么滋味,即使聽著悅耳的鐘鼓之聲也不了解那音樂的含義。 7、不聞不若聞之,聞之不若見之,見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 出自《荀子·儒效》。聞,聽,聽到?!咀g文】對于一切事物,一點不知道不如聽到一些好;僅僅聽到不如親眼所見好;僅僅看見不如了如指掌好;僅僅了如指掌不如身體力行好。 8、贈人以言,重于金石珠玉;勸人以言,美于黼黻文章;聽人以言,樂于鐘鼓琴瑟。 出自《荀子·非相》。勸,勉勵。文章,華美的色彩。善言贈送他人,這比送人珠寶金銀還貴重;用善言去勉勵他人,這比有花紋的華美色彩還美麗;聽從別人的善言,這快樂要大于鐘鼓琴瑟給人的樂趣。 9、天不為人之惡寒也輟冬,地不為人之惡遼遠也輟廣,君子不為小人匈匈也輟行。 出自《荀子·天論》。輟,停止。匈匈,同“洶洶”。上天不因為有人討厭寒冷而把冬天縮短;大地不因為有人討厭路途遙遠而把原野縮小;君子也應該不要因為小人氣勢洶洶而停止自己的行動。 10、信信,信也;疑疑,亦信也。貴賢,仁也;賤不肖,亦仁也。言而當,知也;默而當,亦知也。 出自《荀子·非十二子》?!咀g文】相信可信的東西,是信。懷疑可疑的東西,也是信。尊重賢能的人,是仁;鄙視不賢的人,也是仁。說得恰當,是智。沉默得恰當,也是智。 |
|
來自: 皇家書庫319 > 《經(jīng)書經(jīng)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