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25日,星期一,農(nóng)歷己亥年【豬年】正月二十一 今日品讀王充《論衡》之初稟篇第十二(2) 【原文之二】 吏秩百石以上,王侯以下,郎將大夫以至元士,外及刺史太守,居祿秩之吏,稟富貴之命,生而有表見于面。故許負(fù)、姑布子卿輒見其驗。仕者隨秩遷轉(zhuǎn),遷轉(zhuǎn)之人或至公卿,命祿尊貴,位望高大。王者尊貴之率,高大之最也,生有高大之命,其時身有尊貴之奇,古公知之,見四乳之怪也。夫四乳,圣人證也。在母身中,稟天圣命,豈長大之后,修行道德,四乳乃生?以四乳論望羊,亦知為胎之時,已受之矣。劉媼息于大澤,夢與神遇,遂生高祖,此時已受命也。光武生于濟(jì)陽宮,夜半無火,內(nèi)中光明。軍下卒蘇永謂公曹史充蘭曰:“此吉事也,毋多言?!贝藭r已受命。獨謂文王、武王得赤雀、魚、烏乃受命,非也。上天壹命,王者乃興,不復(fù)更命也。得富貴大命,自起王矣。何以驗之?富家之翁,資累千金。生有富骨,治生積貨,至于年老,成為富翁矣。夫王者,天下之翁也,稟命定于身中,猶鳥之別雄雌于卵殼之中也。卵殼孕而雌雄生,日月至而骨節(jié)強,強則雄自率將雌。雄非生長之后或教使為雄,然后乃敢將雌,此氣性剛強自為之矣。夫王者,天下之雄也,其命當(dāng)王。王命定于懷妊,猶富貴骨生,有鳥雄卵成也。非唯人鳥也,萬物皆然。草木生于實核,出土為栽蘗,稍生莖葉,成為長短巨細(xì),皆由實核。王者,長巨之最也。朱草之莖如針,紫芝之栽如豆,成為瑞矣。王者稟氣而生,亦猶此也。 【拙解】 每年俸祿在百石以上的官吏,自王侯以下,侍郎、將軍、大夫及至元士,外任至刺史、太守,凡享俸祿的官吏,都是稟承了富貴之命,出生便會在面相有所表征。所以許姓婦人、姑布子卿常會看出他們將會得到應(yīng)驗。為官者隨序升遷轉(zhuǎn)任,升遷轉(zhuǎn)任之人或可官至三公九卿,命祿尊貴,官位高聲望大。君王之命為尊貴之首,是位高權(quán)大之最,生就位高權(quán)大之命,出生之時其身便會有尊貴命之奇象,古公亶甫知曉姬昌之命,是看見他有四個乳頭的怪象。四個乳頭,是圣人的征象。在母親身體中時,便稟承了上天所授的作為圣人的命,怎么會是其長大之后,修道行德,才生有四個乳頭?以文王四個乳頭再論武王眼高可望見頭頂太陽,亦可知在成胎之時,他們便已經(jīng)得到天命了。劉媼在大澤邊憩息,夢中與神相遇,于是生下漢高祖,得孕之時高祖便已得天命。漢光武帝生于濟(jì)陽宮,半夜時沒有燈火,宮內(nèi)卻見光明亮。軍下卒蘇永對功曹史充蘭說:“此為吉祥之事,不要多言?!贝藭r漢光武帝已得天命。只說周文王、周武王因得赤雀、白魚、赤烏才稟受天命,是不對的。上天授一命,帝王者即興起,便不會再另外授命。得到大富大貴之命,自然會起勢成王。何以驗證?富家老翁,資產(chǎn)積累千金。生就富貴骨相,治理生計積存財貨,及至年老,成為富翁。帝王者,是天下之父翁,稟受上天定命于母身中,如同鳥類雄雌在卵殼中時便已確定。卵在殼中孕育而定雌雄,承日月精華至而致骨節(jié)生長,雄鳥強自然會帶領(lǐng)雌鳥。雄鳥不是在其生長之后被教而使之為雄,然后才敢?guī)ьI(lǐng)雌鳥,這是雄鳥因氣性剛強而自然形成的。帝王者,是天下之雄,其命該當(dāng)為王。帝王之命在其受孕之時便已確定,猶如富貴骨相生而有之,雄鳥形成于卵。不只是人與鳥,萬物都是這樣。草木由種核中生出,出土后為幼苗嫩芽,漸生莖干枝葉,長成后長短粗各不相同,都是由種子決定的。帝王者,如同草木中最長最大者。朱草之莖初如細(xì)針,靈芝苗幼似豆粒,均為祥瑞之物。帝王者稟承氣而出生,亦是如此。 【小議】 此段所論,生命之初便已得定命,若無富貴之命,爭也無用。或許是吧,只是世間眾生,爭命者眾,追祿者多。或有極少看淡名利者,卻常被譏為虛偽或無能。若世間無爭,何來人間“三累”、“三害”?人類的進(jìn)步或許正是在紛爭中實現(xiàn)的。歷代王朝,總有終結(jié)之時,然而即便是王朝中最后的王,也是稱為“天子”的,所以,天子之命,未必就是極富貴之命。所謂“初稟”,以現(xiàn)代理論言之,就是獲得父母所給予的特定的基因,外顯于形體,內(nèi)則存了特定的官能,這便是“初稟”的命。至于成人之后的作為,取決于自身修為、外部環(huán)境和機(jī)遇等綜合因素,天命嘛,不過是富貴者的炫資和平庸者聊以慰已的托辭而已。 王充(公元27年-97年),字仲任,東漢時期思想家,唯物主義者。 《論衡》共三十卷,八十五篇,其中《招致》篇僅存篇目,實存八十四篇,是東漢思想家王充重要的唯物主義著作,展示了一定的唯物主義思想,但也包含了一些重“命”思想?!墩摵狻返某霈F(xiàn),在中華歷史文化發(fā)展進(jìn)程中的地位是不可忽視的。由于作者身處的時代使其世界觀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并不影響其著作的歷史重要性。 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是研究和對待歷史經(jīng)典和思想文化的科學(xué)態(tài)度。中華文化博大精深,諸子百家各有千秋。品讀國學(xué)經(jīng)典,從中汲取有益養(yǎng)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