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繇的傳承者黃道周和他的小楷卷《孝經頌》 黃道周,字幼玄(或幼平),又字螭若,螭平,號石齋,明代福建漳浦銅山(現東山)人,明末著名的學者、書畫家、民族英雄。天啟二年(1622)進士,官至禮部尚書,明亡后抗清,被俘殉國,謚忠烈。 黃道周被視為明代最有創(chuàng)造性的書法家之一。 他的書法擅長楷書、行書和草書。他的行書和草書,行筆轉折剛勁有力,體勢方整,書風雄健奔放。他的楷書主要學習鐘繇,比起鐘繇的古拙厚重來,更顯得清秀、飄逸。 清初宋犖說:“石齋先生楷法尤精,所謂意氣密麗,如飛鴻舞鶴,令人叫絕?!保ā堵脮嫲稀罚┑乐芤嗄芾L畫。 徐霞客評他“字畫為館閣第一,文章為國朝第一,人品為海內第一,其學問直接周、孔,為古今第一”。 清代著名學者蔡世遠概括其一生:嚴謹的治學精神和淵博的學問可比邵雍,忠貞為國直言敢諫可比李綱,慷慨赴難從容就義可比文天祥?! ∶魇焚潱骸皩W貫古今,所至學者云集”。 乾隆帝亦說他:“不愧一代完人”。 ![]() ![]() ![]() ![]() ![]() ![]() ![]() ![]() ![]() ![]() ![]() ![]() ![]() ![]() 黃道周《孝經頌》,紙本,楷書,23.4×12.7厘米×23 頁,天津博物館藏 《孝經頌》款署“崇禎辛巳元冬黃道周頌并書于白云之庫”后又“十月初七日再頓首識”,崇禎辛巳即崇禎十四年(1641)春,黃道周仍羈于獄中。在獄中,黃道周“時時為書《孝經》以當役錢,凡手書《孝經》120本,皆以獄卒持去,散盡無余?!敝敝脸绲澥哪昱D月謫戍辰陽,此篇正是獄中之作。 《孝經卷》,字體方整近扁,筆法健勁,風格古拙質樸,十分類似鐘繇楷法。不同處是,鐘書于古拙中顯得渾厚,黃書則見清健,可以看到其受王羲之楷法的影響。從黃道周書論中,反映出他對魏晉書法是比較傾心的,尤其對鐘繇、索靖等具有古樸書風的書法更為欣賞,而對其當代書法,如董其昌的書法,則并非如此。 此書法取法鐘繇,具有古厚奇崛風韻,筆法簡直,結構多用古隸奇字,又有老拙之韻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