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已是上番香,楓葉飄紅柿葉黃。社日雨多晴較少,秋風晝熱暮差涼。 柿子是秋日之寶,紅紅黃黃、泛著瓷光。它樣態(tài)很可愛,分量卻十足,以至于將枝子都壓彎了。詩人說它是燈籠,是小小的圓太陽照耀人間,也全都形容得貼切。 江南的柿子不怎么好吃,但鄉(xiāng)村里依然栽有許多柿子樹。從前,每年秋日我媽都會去村里摘了略生的柿子來,往缸子里捂些日子,看看能吃了,便喚我吃了。鄉(xiāng)野柿子品種不好,個頭小,樣子也長得丑陋,我倒也吃習慣了。除此,吃的柿子或是親戚贈的,或是挑著擔子走街串巷的小販那買的。 好看的柿子如擺件,或供在佛龕前,或清供于案頭,色澤飽滿水潤,看了便能添些喜悅。即便是因家中清貧,買不起其他,每至秋來摘了柿子擺在窗臺上遮蓋斑駁,也是好的。從前我學畫的時候,因為柿子好看,老師也經(jīng)常以柿子為靜物對象。 難看的柿子卻有極好吃的(除了我家的柿子)。從前班里有個女生帶了一口袋柿子入畫室,其樣態(tài)甚丑!打掃的同學以為是壞了的靜物,便隨手扔進垃圾桶里,待那女生回來,大驚,撿起柿子分食給眾人,大家吃之,果然味道頗為驚艷,據(jù)那女生說這柿子價較貴,看來“物亦不可貌相”。 一般的柿子都很好吃,吃起來如半凝固的蜜,皮薄肉厚,若它太熟,汁子漲壞了,更是甜的過分,到了齁人的地步。柿子里柔軟的囊最使人沉醉,是柿子的精華,富有嚼勁,我最愛這一口。然而吃柿子不甚雅觀,時常吃得滿頭滿面,滿手滿襟。 ? 柿餅比柿子還要好吃。小時候常見干貨鋪里一口袋、一籮筐的堆疊,和蜜棗放在一起。柿餅面上浮著銀白的霜(據(jù)說可掃下替代白糖),內(nèi)質(zhì)凝結(jié)成彈軟的固體,捏住中心的干葉,沿邊咬著吃,吃不完晾在一邊,過后還可繼續(xù)吃,不似熟柿吃得稀碎,也放不住。 無論熟柿或柿餅,營養(yǎng)價值都是沒得挑。 李時珍《本草綱目》中記載:“柿乃脾肺血分之果也,其味甘而氣甲,性澀而能收,故有健脾、澀腸、治嗽、止血之功?!碧蘸刖暗摹睹t(yī)別錄》中記載:“柿果性味甘澀,微寒,無毒。有清熱潤肺化痰止咳之功效,主治咳嗽、熱渴、吐血和口瘡。” 柿子可止血潤便、緩和痔腫、降血壓、潤脾潤肺、補胃生津、祛痰止咳,還可治療夜尿癥。 柿子雖好,吃時也有許多禁忌。 第一不可空腹食用。柿子中含有大量鞣酸和果膠,空腹時大量胃酸與其結(jié)合會生成硬塊;第二不可與含有大量蛋白質(zhì)的食物同食,如牛奶、酸奶、豆?jié){等。蛋白質(zhì)與鞣酸結(jié)合易形成胃中結(jié)石;第三柿子中糖分含量極高,減肥人士與糖尿病患者不可多食。 柿子同樣具有豐富的民俗意義。
詩人也大多是以欣喜贊美的口吻來寫柿子。 如贊其紅者有唐代李益《詣紅樓院尋廣宣不遇留題》中的:“柿葉翻紅霜景秋,碧天如水倚紅樓” 。 贊其繁者有宋代范宗尹《游龍華寺二首》中的:“村暗桑枝合,林紅柿子繁”。 贊其甘者有宋代滕岑《綠柿寄開欲游釣臺以詩謝》中的:“忽枉尺書相勞苦,更蒙綠柿遠分甘”。 因其枝繁葉茂、子紅實甘,故柿子在民間有吉利喜慶的寓意,譬如“柿柿如意”“萬柿順意”“心想柿成”。在雕刻藝術中也經(jīng)常將之作為圖案。 老濟南們每逢重陽,都要過“柿子節(jié)”,也就是千佛山的重陽節(jié)廟會。農(nóng)歷九月初九這日,千佛山登山步道兩旁,有大量兜售柿子的攤販,一眼望去皆是鮮艷紅潤的柿子,煞是好看。來登山逛廟會的游人,人手一只柿子,兜里還裝著柿餅、小干果,面色皆喜氣洋洋,似是得到了柿子帶來的祝福。 蒲城則有“吃忍柿”的習俗,即大年三十守歲夜,一家人圍坐分食冬藏的柿子,因“忍柿”諧音“忍事”,能忍,則一家人和和睦睦、愉快安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