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醫(yī)理論】 月經先后無定期是指月經周期延長或短縮,即月經來潮或提前或錯后7日以上,沒有定期,又稱“經期紊亂”“月經愆期”“月經或前或后”。 【臨床特點】 經行提前或錯后7日以上,交替不定。一般連續(xù)發(fā)生3個周期以上。 【辨證論治】 月經先后無定期分型治法代表方見圖7-3。 圖7-3 月經先后無定期分型治法代表方 本病多由肝氣郁滯或腎氣虛衰或脾氣虛弱導致沖任失調,血海蓄溢失常而致,故治療以調理沖任氣血為原則,加以補益腎氣,或健脾益氣,或疏肝解郁,不可過用香燥或滋膩之品,以防耗氣滯血。一般以經量或多或少,無塊,色質如常,小腹脹連及胸脅,屬肝郁;經量多色淡,納呆便溏,屬脾虛;經量少,色淡質清,小腹空墜,腰痛者,屬腎虛;經來乍多乍少,色紫黯有塊,小腹痛者,屬瘀血。 1.腎虛型 (1)癥狀:經行或先或后,量少色淡質清稀。伴面色晦暗,頭暈耳鳴,腰骶酸痛,小腹空墜,小便頻數,舌淡嫩苔薄,脈沉細無力。 (2)治法:補腎益氣,固沖調經。 (3)代表方:固陰煎加減。《景岳全書》 (4)常用藥:黨參20g,炙甘草3g,熟地黃10g,山茱萸10g,山藥20g,五味子5g,遠志5g,菟絲子10g,杜仲10g。 2.脾虛型 (1)癥狀:經行先后無定期,量少色淡或量多而清稀,神疲乏力,少氣懶言,納差便溏,面浮足腫,舌淡邊有齒印,苔白,脈沉細。 (2)治法:補氣健脾,養(yǎng)血調經。 (3)代表方:歸脾湯加減。《和劑局方》 (4)常用藥:黨參20g,炙甘草3g,山藥20g,白術10g,當歸10g,黃芪20g,茯神10g,遠志5g,酸棗仁10g,木香10g。 3.肝郁型 (1)癥狀:經行時間先后不定,或提前或錯后,經血量或多或少,色黯紅有塊。伴情志抑郁,胸脅乳房脹滿,脘悶不舒,時嘆息,噯氣食少,舌淡苔薄白,脈弦。 (2)治法:疏肝解郁,和血調經。 (3)代表方:逍遙散加減。《和劑局方》 (4)常用藥:當歸10g,白芍10g,柴胡10g,茯苓10g,白術10g,生甘草3g,香附10g,延胡索10g。 【單方單藥】 1.補腎調經方 ★地黃膏子 [用量] 熟地黃240g。 [制劑] 凈蜜540g,將熟地黃為末,同蜜煎熬成膏子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 每次40~50丸,空腹、食前用溫酒送服,米飲亦得;或作膏子,酒化服,不飲酒,白湯亦得。 [功效] 滋陰補血。 [主治] 婦人血虛之月經失調。 [出處] 《產乳備要》。 [說明] 熟地黃為玄參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地黃的根莖,經炮制加工而成。熟地黃味甘,微溫;歸肝、腎經;可補血滋陰,益精填髓。用于婦人血虛之月經失調,還可用于肝腎陰虛之腰膝酸軟、骨蒸潮熱、盜汗遺精,內熱消渴,心悸怔忡,眩暈耳鳴,須發(fā)早白。 2.疏肝理氣調經方 ★香附酒 [用量] 香附240g,陳酒適量。 [制劑] 研為細末,醋調為丸。 [用法] 空腹服,每次9g,陳酒送下。 [功效] 疏肝理氣調經。 [主治] 月經先后無定期。 [出處] 民間驗方。 [說明] 香附為莎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莎草的根莖。據文獻記載,該藥能理氣解郁,止痛調經。可治肝胃不和,氣郁不舒之月經不調、小腹脹痛,崩漏帶下伴胸腹脅肋脹痛,痰飲痞滿等。該藥善調血中之氣,氣行則血行,血脈通暢,瘀血不生,月候得調,經病自愈。 3.其他 ★丹參散 [用量] 丹參不拘多少(去土,切)。 [制劑] 研為細末。 [用法] 每次6g,溫酒調服,經脈不調,食前服;冷熱勞,不拘時候服。 [功效] 活血調經。 [主治] 瘀血所致之婦人月經失調,或前或后。 [出處] 《婦人大全良方》卷二。 [說明] 丹參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丹參的根及根莖??苫钛{經,涼血消癰,清心安神。丹參色赤入心,專行血分,苦降開泄以散瘀,性涼清熱以涼血,功善涼血活血,祛瘀生新,瘀血散則月經調,郁熱除則神自安。本品血分瘀熱所致諸證之要藥,可用于血瘀之月經先后無定期。 ★雞胚湯 [用量] 毛雞蛋2個,姜25g,黃酒200g,白糖50g。 [制劑] 水煎服。 [用法] 將未孵化出的雞胚胎2個去殼,入鍋,與姜共煮,以白糖調服。 [功效] 益氣活血調經。 [主治] 適用于月經不按周期來潮,或先或后無定期者。 [出處] 民間驗方。 【選方提要】 月經先后無定期,指月經時或提前時或延后7日以上者,并連續(xù)3個月經周期以上者。本病相當于排卵型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的月經不規(guī)則。青春期初潮1年內及更年期月經先后無定期者,如無其他證候可不予治療。臨床若月經量或多或少,經血色暗紅,少腹脹甚,胸悶不舒,噯氣食少,屬肝郁型,可選香附酒;若經行或先或后,量少,色淡,腰酸,或伴頭暈耳鳴,多屬腎虛型,可選用地黃膏子;若經來乍多乍少,色紫黯有塊,小腹痛者,屬瘀血,可選用丹參散。 預防與調護:①調暢情志,避免強烈的精神刺激,保持心情舒暢;②節(jié)房事、節(jié)生育,避免房勞多產,以免傷腎。(魏睦新,劉佳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