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作為一代“雜交水稻之父”,他所培育的雜交水稻,讓我國人民從此過上了“食物無憂”的生活。袁隆平曾經頂著中午的烈日下田,對于這種拼命三郎的工作精神,袁隆平卻受到了母親的“訓斥”。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如果您想知道,就讓小編來為您揭秘: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系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袁隆平的一生是榮耀的一生,同時也是辛勞的一生。在我們的印象中,袁隆平一直是瘦小黝黑的“老者”形象,與心目中穿著白大褂、戴著眼鏡的科學家形象相去甚遠??墒悄苍S不知道,袁隆平之所以會有如此形象,正是因為他堅持頂著烈日下稻田所造成的。 袁隆平在安江農校工作的時候,正是兩系法亞種間雜交水稻研究的瓶頸期,袁隆平為了早日完成項目攻關,他不顧30多攝氏度的炎熱天氣,頂著烈日,奮戰(zhàn)在稻田之中。直至下午吃飯的時候,袁隆平才拖著疲憊的身軀回到家中。此時的袁隆平,渾身上下大汗淋漓,白襯衫因為浸透汗水而緊緊貼在身上,腳下的靴子也沾滿了厚泥,完全是一副老稻農的形象。 袁隆平的母親華靜,早已經做好了香噴噴的飯菜,等待著兒子的歸來。當他看到進門的兒子后,這位87歲高齡的母親,心里很不是滋味。 他本以為這一席話會讓母親放下心來,誰知母親似乎有些“不依不饒”,帶著責備的口吻說道:“我知道你是科學家,需要為人民服務??墒堑巨r們尚且知中午休息,你如此拼命恐怕會被累垮的”。袁隆平笑道:“媽,您這就不懂了!農民兄弟們是爭日不爭時,我們做科研工作卻是爭分又奪秒,錯過一個研究線索,就可能讓一年的心血付之東流嘞!”。 無論是誰,看到袁隆平如此努力,估計都會覺得心痛,更何況是自己的親生母親呢?母子二人正說著,袁隆平的五弟推門而入,這一下可讓母親迎來了“救兵”。袁隆平的五弟也是高級知識分子,工作主要以科研為主,其性質相比于袁隆平來說輕松很多。母親立馬以五兒子為典型,告訴 袁隆平一定要懂得勞逸結合,袁隆平見母親態(tài)度堅決,也不好再說什么,只能向母親表態(tài)今后一定要注意休息,不能累垮了自己讓母親心疼。這才哄得一家人安心吃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