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0-01 18:03
2019-10-01 18:03 朱元璋在掃除南方個群雄后,為了徹底驅除元朝統(tǒng)治穩(wěn)固大明,乘紅巾軍基本摧毀元主力軍的有利時機,于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十月,命徐達、常遇春率軍25萬人北伐。在大軍圍困元帝都北京的前夜,深知北京周邊殘余的老弱病殘的元軍是抵御不住北伐軍的銳氣,連夜攜帶家眷及宮廷官僚北走上都,繼續(xù)元室的統(tǒng)治,史稱北元。八月二日,徐達師入大都,北伐取得了徹底勝利,元朝滅亡。 大軍壓境之下且已對北京城形成包圍之際,元順帝被俘是大概率事件,以致很多將領都在私下相慶如此大功一件,朱元璋的賞賜絕不會低。可就在進攻北京城之前元順帝竟然逃回草原了,按說此時北方大部分都歸順明朝,周邊那么多明朝軍隊,元順帝即使要逃跑也不會那么容易的,為何其攜帶大量家眷和財寶還能從容退回漠北蒙古高原? 傳說是徐達有感于曾是元朝的臣民,不忍心君上被新朝俘虜,在圍困大都時故意放開一個缺口,讓元順帝逃走。對此,副將常遇春十分生氣,責怪徐達白白浪費了立大功的機會,自己不想立功也不能讓幾十萬大軍一塊受苦吧?要是皇帝朱元璋知道了此事,會不會怪罪私放重犯從而讓全軍受累。然而徐達說:“元順帝畢竟是前朝的皇帝,曾經(jīng)統(tǒng)治過中原大地這么多年,歷朝歷代的亡國之君都沒有被趕盡殺絕的道理,無論是漢獻帝、后主劉嬋、魏元帝曹奐等亡國之后都得到新朝厚待。而元順帝畢竟是夷狄之人,抓回去后難道也讓上位封了爵位并劃分屬地,這對于遭受元朝迫害的百姓不公平,恐怕上位自己都不會愿意的??梢侵苯託⒘穗y免會遭后世非議,上位是個雄才大略的皇帝,我們做臣子的怎么忍心給上位留下一個如此棘手的問題,主動放其會漠北反而是最好的選擇?!焙髞砘鼐煼A報,明太祖朱元璋果然并不加罪徐達。 歷史上徐達是儒將不假,可如此大事他敢私自做主,尤其是上面有一個殺伐獨斷的上司朱元璋。而根據(jù)《明史·徐達傳》記載:洪武元年,徐達率部打敗元將脫因帖木兒等,進入關中。明太祖朱元璋大喜,親自來到汴梁召見徐達,置酒勞之,且謀北伐。在謀劃過程中,徐達問朱元璋:“元都克,而其主北走,將窮追之乎?”朱元璋回答說:“元運衰矣,行自澌滅,不煩窮兵。出塞之后,固守封疆,防其侵軼可也?!边_頓首受命。詳細的記載了徐達在北伐之前就想到元順帝的問題,朱元璋明確指出讓放元順帝遠盾漠北,并沒有要下狠心殺了他,徐達所做的一切只不過再執(zhí)行朱元璋的命令。 《元史》里也有證據(jù),“元順帝本紀”里就交代:朱元璋鑒于元順帝棄城而去的合作態(tài)度,認為他“知順天命,退避而去”,勉強算是實現(xiàn)了元朝明朝的和平交接,鑒于此,因此封其為“順帝”。而在元朝那邊,元順帝被稱為“元惠宗”。明太祖朱元璋和徐達的這點心眼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是正確的,在封建社會,君臣觀念很重,雖然元朝是起義軍推翻的對象,但對于元順帝本人,大家還是把他當成“君”。歷代新君對待亡國之君都是禮遇有加,不僅僅是為了堵住悠悠眾口,更是向天下宣揚君臣的理念。 元順帝這個皇帝當?shù)眠€不算賴,他恢復科舉,減輕賦稅,成績還拿得出手。鑒于這個大背景,如果元順帝被擒獲了,朱元璋和這個前朝的老大該怎么相處呢?怎么相處都是尷尬,所以說還是不如不見。 個人認為徐達把自己放的很正,不依仗軍功而驕橫跋扈,也不因為想要軍功而不懂得為老板思考。在朱元璋不方便處理元順帝時,主動幫助朱元璋解難并背黑鍋,雖然導致當時的身邊的將士不滿,可卻深深獲得了皇帝朱元璋的信任,這樣優(yōu)秀的大臣估計也是朱元璋長久信任徐達的原因。 |
|
來自: 數(shù)字人生6688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