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孫瑞希:生涯咨詢師,個人成長教練,今日頭條簽約作者,青云計劃外部評審團成員。專注分享成長干貨,推動你的職場進化。![]() 圖片來源:微博@盜月社食遇記 01你所不知的一夜暴富的“尋?!比松?/span>去年紅遍全網(wǎng),只賣12塊鴨仔飯的的廣東大叔今年又火了!知名美食博主@盜月社食遇記曾于去年在廣州城中村拍攝尋食記。一家看起來樸素得有點簡陋的鴨仔飯小店,因為一個隱形富豪大叔的自白,成了網(wǎng)紅小店。 這家店,一份鴨仔飯(鴨肉+無限續(xù)鴨油飯+青菜+鴨湯)才賣12元。當主持人詢問老板,“賣這么便宜,你一定掙得很少吧?” 老板語出驚人:“掙得少,但是我生活得很開心。因為我有十棟房子收租?!睏潡潡潱∶織?層的那種! 原以為故事到這里就結(jié)束了,真是貧窮限制了我的想象力。 今年,攝制組重新回訪大叔,看看他的生活有什么變化。沒想到,人家又要拆遷了! 這次拆遷的是近市中心的房子,跟之前的10棟無關(guān)。拆遷補償約20萬一平。字幕顯示,每一套都要140平,不知道大叔這次是拆遷一套,還是拆遷很多套。即便拆遷一套,保守估計拆遷補償也是2800萬。 主持人問大叔:“從去年到現(xiàn)在,您還有什么變化嗎?” 大叔還是經(jīng)營那個鴨仔飯小店,除了拆遷的問題外,依舊過著尋常生活。大叔告訴主持人:他做了十八年工作,之前是公交車司機,不工作半年后整天不是這里病就是那里病,腰酸背痛。一做回來,全部毛病都沒有了。 廣東大叔的經(jīng)歷再一次刷新我對財富的認知。這兩年,我身邊也有一些親戚或熟人由于拆遷一夜暴富。但是一夜暴富,人生會變好嗎? 這要因人而異,很多人的生活并沒有因為富裕變得更好,反而變得更糟。 有個親戚家拆遷,一夜之間變成了有錢人,還有了好幾套安置房。他兒子在初中時一下子從“窮二代”變成了“拆二代”。 中考時,孩子沒能考上重點中學,家里就花錢供他自費讀市屬重點中學,但他的成績總是墊底兒,已經(jīng)沒有下降的空間了。 后來家長又花錢給他請一對一家教,每天1000多塊,連續(xù)補課幾個月。他高考兩次,最后一次三百分出頭,去了一所??圃盒?。 他逃課、打架、和小姑娘扯淡,問他為啥不好好學習?他說學習是為了考上好大學,考上好大學是為了找到好工作,找到好工作是為了多掙錢,我家現(xiàn)在已經(jīng)有錢了,我還辛苦學習有啥用??? 這不是個例,也不算最糟糕的境遇。我還見過一夜暴富之后由于財富分配不均父子反目、夫妻結(jié)仇的;甚至還有肆意揮霍由富返貧的…… 有錢了,物質(zhì)上豐盈了,這本是一件幸運的事。但很多人的人生并未因此變好。 研究發(fā)現(xiàn),人生是否變好,并不取決于財富,而是取決于你能否為每段人生經(jīng)歷賦予積極的意義。簡單來說就是:你能否找到生命的意義。 這話看起來有點雞湯,但是不妨來看一個例子。 02人活一輩子到底是被什么東西驅(qū)動的二戰(zhàn)期間,猶太裔心理學家維克多·弗蘭克被關(guān)進了集中營。跟弗蘭克一起被送到集中營的有上千人。 他們排著長長的隊,被看守一個個地隨機挑選??赡馨滋爝€和你說話的獄友,晚上就隨著焚尸爐煙囪那不斷竄出的火苗,變成了一縷青煙。 1944年底,弗蘭克所在的集中營里有人傳言:1944年的圣誕節(jié),納粹就會被打敗,他們會被解放。這個好消息讓所有的獄友都十分振奮,他們每個人的精神狀態(tài)都很好,也沒有了跟納粹的對抗。他們希望保存力量,等到活著出去的那一天。 圣誕節(jié)到了,他們并沒有被如期解放。于是有人又說:元旦,我們就會被解放。但是到了元旦,還是一點動靜都沒有。這下子,集中營里的很多人抵抗力開始下降,不少人都死了。 其實如果再熬5個多月,他們就真的被解放了。 維克多·弗蘭克的很多親人都死于毒氣室,而他能活下來堪稱奇跡。他進入集中營后一無所有。沒有地位,沒有尊嚴,生命隨時可能終結(jié),他的一部未完成的書稿也被沒收了。 但他給自己定了一個目標:活著出去,寫完那部書稿。正是這種渴望支撐著他戰(zhàn)勝了嚴酷的環(huán)境,等到了解放的那一天。 弗蘭克在這種極端的生命體驗中發(fā)現(xiàn),集中營里死去的人,有些并不是被納粹殺死的,而是自殺或者病死的。 他發(fā)現(xiàn):那些知道自己還有某項使命沒有完成的人,最可能活下來。 從集中營出來后,弗蘭克情緒非常激憤,他只用了9天時間,一揮而就寫下了《活出生命的意義》一書。(1946年首次以德語出版,書名為《一個心理學家在集中營的經(jīng)歷》) 這本書出版以后,立刻成為暢銷書。僅在美國,就被五次評為美國高校“年度最佳圖書”,而且被大多數(shù)高校列入必讀書目,銷量達到千萬。 這本書并不是一本集中營生活回憶錄,而是一本在心理學史上有重大意義的著作,它提出了一種新的療法——“意義療法”。 即:人這一輩子,到底什么是人的內(nèi)在驅(qū)動力? 精神分析學派創(chuàng)始人弗洛伊德認為人生就是要追求快樂,內(nèi)在的驅(qū)動力是性;人本主義心理學先驅(qū)阿德勒認為人生是為了追求財富和權(quán)力,內(nèi)在驅(qū)動力是自卑。 而維克多·弗蘭克則認為,人生最重要的是發(fā)現(xiàn)生命的意義。這是心理學上的一個重要發(fā)現(xiàn)。弗蘭克首創(chuàng)了一種創(chuàng)傷療法,叫意義療法。簡單地說,就是給處在痛苦中的人找到一個生命的意義。 其實,不僅是處于痛苦中的人需要找到生命的意義,我們的工作和生活也一樣! 很多年輕人剛步入職場時要做簡單重復性的工作,為什么能夠堅持下來?因為他們心中賦予了這份工作深刻的意義。 有時候,這個意義并不需要太長遠,它可能是“賺錢養(yǎng)家”,可能是“個人成長”,可能是“組織利益”…… 人是種高級生物,人類對于意義感的需求,比我們一般以為的要強烈得多。你只有賦予一件事意義,你的生活才有支撐。 這也是意義療法的核心:再極限的苦難,一旦找到意義,痛苦就不再是痛苦了。 03有哪些方式可以幫助我們發(fā)現(xiàn)生命的意義弗蘭克在書里講了三種方式,可以幫助我們發(fā)現(xiàn)生命的意義。 1、從事某項事業(yè),取得成功 這里的成功并非指金錢和權(quán)力。人們在對待“成功”這件事的時候,往往把它想得過于龐大,迎娶白富美,走向人生巔峰。 實際上,成功的真實體驗往往來自于那些小目標,而不是大目標。也就說,你在不斷實現(xiàn)小目標的時候,你覺得做這件事有意義。 而過于龐大的目標,除了給人們徒增壓力外,還會由于結(jié)果的不確定性,無法帶給人們意義感。 廣東隱形富豪大叔,在賣鴨仔飯中體驗到了工作的樂趣,這就可以稱之為“取得成功的事業(yè)”;你做銷售員,辛苦談下一個訂單,這也是一個“取得成功的事業(yè)”。真正的事業(yè)是由每一件具體的小事情堆砌的。正是這些小而確定的成功,帶給人們意義感和價值感。 2、忍受不可避免的苦難 即:面對不可改變的厄運,人們也能找到生命的意義。如果說苦難回答是“什么”的問題,那么意義回答的就是“為什么”的問題。 我有個親屬,他老伴兒突發(fā)心梗入院6天后離世,他陷入悲傷不能自拔。無論兒女怎么勸慰,他反反復復叨咕的只有這么一句話:“你媽走了,我怎么都過不好?!?/span> 他小女兒問他:“你一直悲傷下去,如果你也隨我媽走了,你的孩子們會怎么樣?”他說:“沒爹沒媽!” 小女兒說:“對,你走了,你的孩子們就成了孤兒!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這就是你接下來好好生活的意義?!?/span> 現(xiàn)在,他的情緒隨著時間流逝一點點緩解。盡管他依然很痛苦,但他知道,面對不可避免的苦難時,他的忍受是有意義的。對于他的孩子們而言,最大的幸福是:叫聲“爸”還有人應! 3、去愛某個人 弗蘭克把愛定義為是人類終身追求的最高目標,所以它自然也是人們找到生命意義的一個方式。弗蘭克認為,只有在深愛著一個人的時候,你才能完全了解這個人,了解他的本質(zhì),了解他的潛能。 在集中營時,有一天清晨,弗蘭克被看守拿著槍托驅(qū)趕著前往工地。天氣寒冷,腳上的凍瘡讓他每走一步都疼痛不已。 這時,他唯一的希望是妻子可以在集中營中比自己過得好一點。這件事讓他頓悟:對一個人的愛是可以遠遠超過愛她的肉體本身的。無論愛人是否在場,是否健在,都不影響愛在精神層面的含義。愛,讓人領悟幸福,獲得精神的滿足。 哲學家尼采曾經(jīng)說過:“如果你知道為什么活著,那么你就能生存”。 每個人都要經(jīng)歷獨一無二的人生,每個人也都有自己獨特的使命。無論是苦是甜,沒有人能替代你。而你能做的是,為每一段人生經(jīng)歷賦能! |
|
來自: 瑞希在線 > 《原創(chuàng)職場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