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的農村大部分人都沒怎么讀過書,尤其是是女性,能上過一兩年學,會寫自己的名字已經不易。 男性的話,能讀到高中就很不錯了。 所以農村的很多俗語都不會太含蓄和深奧,大多都是結合了農村本土元素來說,反而通俗易懂。 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這句農俗,乍一看有點不尊重女性,但仔細分析下來,卻還有幾分道理。 下文就和大家說說這句俗語,看看你們是不是也是這樣理解的吧。 買豬看圈,娶媳婦看院 養(yǎng)豬是農村人的大事,畢竟農村家家戶戶都種著糧食,不搞點養(yǎng)殖都對不起自家種的糧食和土地資源。 但養(yǎng)豬可不是件容易事,不僅要有養(yǎng)殖技術,還要有養(yǎng)殖地方、設備設施、資金等等。 因為如果想要賺錢,就得保證自家豬身體棒棒的,不生病才不至于賠本。 但今年大家也知道,豬瘟挺嚴重的,老家農村很多人家的豬病倒了,養(yǎng)殖戶那叫一個心疼。 我家的還好,因為爸媽對豬圈的打理比較好,每天消毒清理,開門透氣。 豬圈聽起來就給人臟亂差的感覺,但真正懂養(yǎng)殖的農戶,都會每天抽時間打掃豬圈。 毫不夸張的說,豬們住在臟兮兮臭烘烘的豬圈里,不僅影響食欲,還影響身體。 所以如果要買豬,大多數人都會喜歡到養(yǎng)豬戶家去圈里看。 農村總是有那種騎著摩托車喊買豬的,這些人不喜歡去市場買,反而喜歡直接去農戶家直接看豬。 這就是懂行家的買主,通過豬圈的環(huán)境、豬巢周邊的情況,來推斷豬的生長情況。 比如,如果豬巢旁邊全是吃撒出來的糧食,那么這個豬可能胃口不是很好,有點挑食,或者就是這陣子食欲不是很好,有可能是生病了。(豬不吃食就會用嘴把食物拱出去) 那么這樣的豬,如果是買去繼續(xù)養(yǎng),那可能比較挑食會不好養(yǎng)。 而如果是買去宰,那可能生病的狀態(tài)買過去會影響肉質不好賣出去,所以這樣的豬就不能買。 這里只是舉個例子,豬圈的確是很能反映事情的,所以真正會買豬的人都會親自去豬圈里看豬,這樣更加穩(wěn)妥一些。 因為如果農戶們把豬拉到集市上賣的話,都會提前喂食,掩蓋成豬很肥胃口很好的樣子,甚至有的豬生病了,打完針吃完藥后,養(yǎng)殖戶也會將其拉到集市上去賣,遇到眼力勁不好的買主,難免有時候會買到不好的豬。 而后半句就感覺有點過分了,因為買豬看豬圈很正常,但怎么能把娶媳婦和買豬扯在一起呢? 有一種把女性比作豬的感覺,感覺超級不尊重女性。 但這句話可能人們是想用買豬這件農村家家戶戶都熟知的事情,來解釋娶媳婦這件難事吧。 豬圈和人住的院子其實是一碼事,住在干凈舒適的地方,人心情也會好很多。 而如果主人家能把自家院子打掃得干干凈凈,整整潔潔,那么一方面也體現了這家人的勤勞和愛干凈。 農村父母對女孩子的教育是很嚴格的,他們希望女孩子能勤儉節(jié)約,愛干凈,不能邋遢。 所以小時候我家只要來人,媽媽就會叫我們提前去把院子掃干凈。 農村要保證院子一直干干凈凈還是挺難的,畢竟每天整理牛草、豬草什么的,難免會弄臟院子。 而且農活也比較忙,根本抽不出時間一天掃幾次,所以臨時掃一下還是有必要的。 而農村娶媳婦看院子,也是有必要的。 一個家如果院子干凈,哪怕是臨時掃的,但也能看出這家人對人的尊重。 如果是一直都有保持院子干凈,那就更好了,說明這家人愛干凈不懶。 但如果去到一家人,院子到處是垃圾,臟兮兮的,那給人的感覺應該都不會太好吧。 至少很明顯反應出來,這家人不愛干凈,有點懶,所以他們家的女兒可能也目濡目染,有不好的習慣。 人們常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父母的言行對孩子的影響是很大的。 而生存環(huán)境也特別能反應一個家庭的狀況,如果是一個幸福之家,可能院子里還養(yǎng)著茂密的綠植,打理得井井有條的。 而如果這個家經常吵架,不和諧,那別說養(yǎng)植被了,可能連院子都是亂糟糟的,一片狼藉。 所以這整句話其實都是在說,不管是買豬還是娶媳婦兒,要善于觀察,從細節(jié)了解實際情況。 表面都是經過包裝的,也許是假的,真相需要人們自己去挖掘。 雖然把買豬和娶媳婦兒扯在一起不是很適合,不管這句農俗想要探討的事情和道理,卻覺得人們借鑒。 看人看事不能只看表面,要善于觀察! 而農村娶媳婦也的確是大事,好媳婦是能照顧好三代人,但壞媳婦,也能坑三代人。 所以,雖然說結婚很重要,但找個合適的對象更重要,比起嫁錯人娶錯妻,單身又怕什么呢? 話糙理不糙,那么大家對這句俗語又是怎么理解的呢?此外還知道哪些有趣的農俗呢?歡迎留言討論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