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黑丝制服一区视频播放|日韩欧美人妻丝袜视频在线观看|九九影院一级蜜桃|亚洲中文在线导航|青草草视频在线观看|婷婷五月色伊人网站|日本一区二区在线|国产AV一二三四区毛片|正在播放久草视频|亚洲色图精品一区

分享

九歌

 qingpodushu 2019-09-13

屈原

九歌:屈原十一篇作品的總稱?!熬拧笔欠褐?,非實數(shù),《九歌》本是古樂章名。王逸《楚辭章句》認為:“昔楚國南郢之邑,沅湘之間,其俗信鬼而好祠。其祠必作歌樂鼓舞以樂諸神。屈原放逐,竄伏其域,杯憂苦毒,愁思沸郁,出見俗人祭祀之札,歌舞之樂,其辭鄙陋,因作《九歌》之曲,上陳事神之敬,下見已之冤結(jié),托之以風諫。”也有人認為是屈原在民間祭歌的基礎(chǔ)上加工而成。關(guān)于湘夫人和湘君為誰,多有爭論。二人為湘水之神,則無疑。

東皇太一

【原文】                    【譯文】

吉日兮辰良,東皇太一穆將愉兮上皇①。吉日良辰,恭敬地娛樂天神東皇。

撫長劍兮玉珥②,繆鏘鳴兮琳瑯。撫著鑲玉的劍柄,身上佩玉和鳴響叮當。

瑤席兮玉瑱,盍將把兮瓊芳③?!‖幭瘳檳核姆?,擺好祭品鮮花散芳香。

蕙肴蒸兮蘭藉,奠桂酒兮椒漿④。 蕙草包肉蘭葉做襯墊,獻上桂酒椒漿。

揚枹兮拊鼓,疏緩節(jié)兮安歌⑤,陳竽瑟兮浩倡⑥。舉鼓槌敲得鼓聲咚咚響, 疏節(jié)奏緩拍節(jié)聲調(diào)安詳,又吹竽又鼓瑟放聲歌唱。

靈偃蹇兮姣服,芳菲菲兮滿堂⑦。 舞姿美服更漂亮,芳香氣溢滿大廳堂。

五音紛兮繁會⑧,君欣欣兮樂康?! ∥逡酏R奏,衷心祝神君快樂又健康。

【注釋】

①辰良:即良辰的倒文。穆:肅穆恭敬的樣子。

②撫:撫摸。珥:耳飾,此指古代劍柄的頂端部分,又稱劍鐔、劍鼻子。

③瑤:美玉名,這里形容坐席質(zhì)地精美 玉瑱(zhèn):壓席的玉器。瑱:通“鎮(zhèn)”。盍(hé):發(fā)語詞。將把:指擺設的動作。瓊芳:形容花色鮮美如玉。

④肴蒸:祭祀用的肉。藉:襯墊。奠:祭奠。“桂酒”、“椒漿”,指浸泡香料的美酒。

⑤枹(fú):鼓槌。拊:擊。節(jié):音樂的節(jié)拍。安歌:安詳?shù)馗璩?/p>

⑥陳:列。竽:笙類吹奏樂器。瑟:琴類彈奏樂器。

⑦靈:楚辭中“靈”或指神,或指巫。王國維在《宋元戲曲史》中說:“謂巫曰靈,謂神亦曰靈。蓋群巫之中必有像神之衣服形貌動作者,而視為神之所憑依,故謂之靈,或謂之靈保?!边@里指女巫。偃蹇(yǎn jiǎn):舞貌,謂舞姿裊娜。姣服:美麗的衣服。芳菲菲:香氣濃郁。

⑧五音:指宮、商、角、徵、羽五種音階。繁會:音調(diào)繁多,交響合奏。

【賞析】

《東皇太一》是《九歌》中的首篇。是楚人祭祀天神中最尊貴的神即上帝的樂歌。“皇”是天神的尊稱,楚人立神祠于東方,故稱東皇。“太一”,是說神道廣大無邊?!肚f子·天地篇》:“主之以太一?!背尚⒆ⅲ骸疤邚V大之名。一以不二為名,言大道曠蕩,無不制圉,囊括萬有,通而為一,故謂之太一?!比?/p>

詩

分三節(jié),首寫選擇吉日良辰,懷著恭敬的心情祭祀天神;次寫祭祀場面,著重寫祭品的豐盛,歌舞的歡快;最后寫對天神的祝愿。全詩對于東皇太一的形象并沒有具體地描寫,只是著力渲染了祭神的熱烈場面,從而表達出對天神的虔誠和尊敬。

云中君

【原文】                  【譯文】

浴蘭湯兮沐芳,華采衣兮若英①?!∥以√m湯滿身飄香,穿上彩衣像鮮花一樣。

靈連蜷兮既留,爛昭昭兮未央②。  看云神宛曲停留云端,神光燦爛氣宇軒昂。

蹇將憺兮壽宮,與日月兮齊光③。 你安居在云間殿堂,功德廣大與日月齊光。

龍駕兮帝服,聊翱游兮周章④?! ∧泷{龍車穿五彩衣裳,翱翔空中游覽四方。

靈皇皇兮既降,云中君猋遠舉兮云中⑤。神光閃閃從天降,又速高飛重返天上。

覽冀州兮有余,橫四海兮焉窮⑥?! 「哒斑h矚超越九州,恩被四海功德無量。

思夫君兮太息,極勞心兮忡忡⑦。  思念神君長長嘆息,憂心忡忡黯然神傷。

【注釋】

①?。合瓷眢w。沐:洗頭發(fā)。古人祭神之前,必先齋戒,用蘭草沐浴。

②靈:指云中君。連蜷(quán):回環(huán)宛曲的樣子。爛昭昭:光明燦爛的樣子。未央:未盡。

③蹇(jiǎn):發(fā)語詞。憺(dàn):安。壽宮:寢堂。此指云神在天上的宮闕。

④龍駕:龍車,此指駕龍車。帝服:指五方帝之服,言服有青黃赤白黑之五彩(用郭沫若說)。

⑤靈:指云中君?;驶剩和突停饷鳡N爛的樣子。猋(biāo):疾速。舉:高飛。

⑥覽:看。冀州:古代中國分為冀、兗、青、徐、揚、荊、豫、梁、雍九州,冀州為九州之首,因以代指全中國。

⑦君:指云中君。太息:即嘆息。忡忡(chōnɡ):心神不定的樣子。

【賞析】

這是祭祀云神的樂歌。王逸《章句》:“云神,豐隆也,一曰屏翳?!痹谥袊糯裨捓?,云神和雨師,往往合二而一,成為一體。郭璞《山海經(jīng)·海夕卜東經(jīng)》注:“雨師謂屏翳也?!痹菩杏晔?,因此祭云也就是求雨。本篇從巫女的角度寫人對云神的愛慕企盼。首寫巫女沐浴更衣,虔誠地等待云神的降臨;接著寫云神降臨,由衷地贊頌云神“與日月兮齊光”的功德;最后寫云神來去匆匆,返回天上,巫女的憂心忡忡。詩中生動地描寫了群巫扮云神出現(xiàn)時的場面和祭者的贊頌、景慕以及對神的依戀之情。對云神的刻畫都是根據(jù)云的自然特點加以想象、夸張、增飾來完成的,其中既有對自然美的捕捉,又包含著人們對光明、自由等美好事物的追求。描寫曲折細膩,委婉動人。

湘君(1)                      

【原文】              【白話譯文】

君不行兮夷猶(2),蹇誰留兮中洲?(3)   你猶豫遲遲不來,為誰停在水中沙洲?

美要眇兮宜修(4),沛吾乘兮桂舟。(5) 我天生麗質(zhì)又打扮,急流中駕起芳香的桂舟。

令沅湘兮無波(6),使江水兮安流。(7) 令沅水湘水風平浪靜,讓長江安安靜靜地流。

望夫君兮未來(8),吹參差兮誰思?(9) 盼望你啊你卻不來,吹排簫啊我在思念誰?

駕飛龍兮北征(10),邅吾道兮洞庭。(11)我駕起龍舟向北航行,掉轉(zhuǎn)船頭抵達洞庭。

薜荔柏兮蕙綢(12),蓀橈兮蘭旌。(13)用薜荔做簾蕙草做帳,拿香蓀飾槳香蘭飾旌。

望涔陽兮極浦(14),橫大江兮揚靈。(15) 極目騁懷遙望涔陽,揚起風帆橫渡大江。

揚靈兮未極(16),女嬋媛兮為余太息。(17)飛舟不見你的蹤影,侍女也為我嘆息悲傷。

橫流涕兮潺湲(18)隱思君兮陫側(cè)。(19)  熱淚縱橫不住流淌,思念你啊痛斷肝腸。

桂櫂兮蘭枻(20),斲冰兮積雪。(21)  蕩起雙槳把穩(wěn)船舵,飛舟破浪卷起千堆雪。

采薜荔兮水中(22),搴芙蓉兮木末。(23)陸上薜荔偏要水中采,水中荷花卻樹梢折。

心不同兮媒勞(24),恩不甚兮輕絕。(25)二人異心媒人也徒勞,恩愛不深易拋棄我。

石瀨兮淺淺(26),飛龍兮翩翩。(27) 石灘上的水啊淺又淺,龍舟輕又快啊飛向前。

交不忠兮怨長(28),期不信兮告余以不閑。(29)相愛不忠招人怨,約會不至說沒空。

鼂騁騖兮江皋(30),夕弭節(jié)兮北渚。(31)早晨在江邊急速奔走,傍晚泊舟在北洲停留。

鳥次兮屋上(32),水周兮堂下。(33)孤獨的鳥兒在屋上棲息,彎彎的江水在堂前緩流。

捐余玦兮江中(34),遺余佩兮醴浦。(35)把玉塊拋向滾滾江流。把玉佩丟在澧水之濱。

采芳洲兮杜若(36),將以遺兮下女。(37)在芳洲上采摘杜若,贈給下女聊表寸心。

時不可兮再得(38),聊逍遙兮容與。(39) 時光匆匆不會再來,放寬心懷靜候佳音。

詞句注釋

(1)湘君:湘水之神,男性。一說即巡視南方時死于蒼梧的舜。

(2)君:指湘君。夷猶:遲疑不決。

(3)蹇(jiǎn):發(fā)語詞。洲:水中陸地。

(4)要眇(miǎo):美好的樣子。宜修:恰到好處的修飾。

(5)沛:水大而急。桂舟:桂木制成的船。

(6)沅湘:沅水和湘水,都在湖南。無波:不起波浪。

(7)江水:長江。下文“大江”、“江”,與此同。

(8)夫:語助詞。

(9)參差:高低錯落不齊,此指排簫,相傳為舜所造。

(10)飛龍:雕有龍形的船只。北征:北行。

(11)邅(zhān):轉(zhuǎn)變。洞庭:洞庭湖。

(12)薜荔:蔓生香草。柏(bó):通“箔”,簾子。蕙:香草名。綢:帷帳。

(13)蓀:香草,即石菖蒲。橈(ráo):短槳。蘭:蘭草:旌:旗桿頂上的飾物。

(14)涔(cén)陽:在涔水北岸,洞庭湖西北。極浦:遙遠的水邊。

(15)橫:橫渡。揚靈:顯揚精誠。一說即揚舲,揚帆前進。

(16)極:至,到達。

(17)女:侍女。嬋媛:眷念多情的樣子。

(18)橫:橫溢。潺湲(yuán援):緩慢流動的樣子。

(19)陫(fěi)側(cè):即“悱惻”,內(nèi)心悲痛的樣子。 [2] 

(20)櫂(zhào):同“棹”,長槳。枻(yì):短槳。

(21)斲(zhuó):砍。

(22)采薜荔:在水中采摘陸生的薜荔。

(23)搴(qiān):拔取。芙蓉:荷花。木末:樹梢。

(24)媒:媒人。勞:徒勞。

(25)甚:深厚。輕絕:輕易斷絕。

(26)石瀨:石上急流。淺(jiān)淺:水流湍急的樣子。

(27)翩翩:輕盈快疾的樣子。

(28)交:交往。

(29)期:相約。不閑:沒有空閑。

(30)鼂(zhāo):同“朝”,早晨。騁騖(wù):急行。皋:水旁高地。

(31)弭(mǐ):停止。節(jié):策,馬鞭。渚:水邊。

(32)次:止息。

(33)周:周流。

(34)捐:拋棄。玦(jué):環(huán)形玉佩。

(35)遺(yí):留下。佩:佩飾。醴(lǐ):澧水,在湖南,流入洞庭湖。

(36)芳洲:水中的芳草地。杜若:香草名。

(37)遺(wèi):贈予。下女:指身邊侍女。

(38)再:一作“驟”,屢次、多次的意思。

(39)聊:暫且。逍遙:自由自在的樣子,容與:舒緩放松的樣子。

賞析

此篇是祭湘君的詩歌,描寫了湘夫人思念湘君那種臨風企盼,因久候不見湘君依約聚會而產(chǎn)生怨慕神傷的感情。

在屈原根據(jù)楚地民間祭神曲創(chuàng)作的《九歌》中,《湘君》和《湘夫人》是兩首最富生活情趣和浪漫色彩的作品。人們在欣賞和贊嘆它們獨特的南國風情和動人的藝術(shù)魅力時,卻對湘君和湘夫人的實際身份迷惑不解,進行了長時間的探討、爭論。

從有關(guān)的先秦古籍來看,盡管《楚辭》的《遠游》篇中提到“二女”和“湘靈”,《山海經(jīng)·中山經(jīng)》中說“洞庭之山……帝之二女居之,是常游于江淵”,但都沒有像后來的注釋把湘君指為南巡道死的舜、把湘夫人說成追趕他而溺死湘水的二妃娥皇和女英的跡象。最初把兩者結(jié)合在一起的是《史記·秦始皇本紀》。書中記載秦始皇巡游至湘山(即今洞庭湖君山)時,“上問博士曰:‘湘君何神?’博士對曰:‘聞之,堯女,舜之妻,而葬此?!焙髞韯⑾虻摹读信畟鳌芬舱f舜“二妃死于江、湘之間,俗謂之湘君”。這就明確指出湘君就是舜的兩個妃子,但未涉及湘夫人。到了東漢王逸為《楚辭》作注時,鑒于二妃是女性,只適合于湘夫人,于是便把湘君另指為“湘水之神”。對于這種解釋。唐代韓愈并不滿意,他在《黃陵廟碑》中認為湘君是娥皇,因為是正妃故得稱“君”;女英是次妃,因稱“夫人”。以后宋代洪興祖《楚辭補注》、朱熹《楚辭集注》皆從其說。這一說法的優(yōu)點在于把湘君和湘夫人分屬兩人,雖避免了以湘夫人兼指二妃的麻煩,但仍沒有解決兩人的性別差異,從而為詮釋作品中顯而易見的男女相戀之情留下了困難。有鑒于此,明末清初的王夫之在《楚辭通釋》中采取了比較通脫的說法,即把湘君說成是湘水之神,把湘夫人說成是他的配偶,而不再拘泥于按舜與二妃的傳說一一指實。應該說這樣的理解,比較符合作品的實際,因而也比較可取。

雖然舜和二妃的傳說給探求湘君和湘夫人的本事帶來了不少難以自圓的穿鑿附會,但是如果把這一傳說在屈原創(chuàng)作《九歌》時已廣為流傳、傳說與創(chuàng)作的地域完全吻合、《湘夫人》中又有“帝子”的字樣很容易使人聯(lián)想到堯之二女等等因素考慮在內(nèi),則傳說的某些因子如舜與二妃飄泊山川、會合無由等,為作品所借鑒和吸取也并不是沒有可能的。因此既注意到傳說對作品可能產(chǎn)生的影響,又不拘泥于傳說的具體人事,應該成為讀者理解和欣賞這兩篇作品的基點。

作為祭神歌曲,《湘君》和《湘夫人》是一個前后相連的整體,甚至可以看作同一樂章的兩個部分。這不僅是因為兩篇作品都以“北渚”相同的地點暗中銜接,而且還由于它們的末段,內(nèi)容和語意幾乎完全相同,以至被認為是祭祀時歌詠者的合唱(見姜亮夫《屈原賦校注》)。

這首《湘君》由女神的扮演者演唱,表達了因男神未能如約前來而產(chǎn)生的失望、懷疑、哀傷、埋怨的復雜感情。第一段寫美麗的湘夫人在作了一番精心的打扮后,乘著小船興致勃勃地來到與湘君約會的地點,可是卻不見湘君前來,于是在失望中抑郁地吹起了哀怨的排簫。首二句以問句出之,一上來就用心中的懷疑揭出愛而不見的事實,為整首歌的抒情作了明確的鋪墊。以下二句說為了這次約會,她曾進行了認真的準備,把本已姣好的姿容修飾得恰到好處,然后才駕舟而來。這說明她十分看重這個見面的機會,內(nèi)心對湘君充滿了愛戀。正是在這種心理的支配下,她甚至虔誠地祈禱沅湘的江水風平浪靜,能使湘君順利赴約。然而久望之下,仍不見他到來,便只能吹起聲聲幽咽的排簫,來傾吐對湘君的無限思念。這一段描繪了一幅望斷秋水的佳人圖。

第二段接寫湘君久等不至,湘夫人便駕著輕舟向北往洞庭湖去尋找,忙碌地奔波在湖中江岸,結(jié)果依然不見湘君的蹤影。作品在這里把對湘夫人四出尋找的行程和她的內(nèi)心感受緊密地結(jié)合在一起。她先是駕著龍舟北出湘浦,轉(zhuǎn)道洞庭,這時她顯然對找到湘君滿懷希望;可是除了眼前浩渺的湖水和裝飾精美的小船外,一無所見;她失望之余仍不甘心,于是放眼遠眺涔陽,企盼能捕捉到湘君的行蹤;然而這一切都毫無結(jié)果,她的心靈便再次橫越大江,遍尋沅湘一帶的廣大水域,最終還是沒有找到。如此深情的企盼和如此執(zhí)著的追求,使得身邊的侍女也為她嘆息起來。正是旁人的這種嘆息,深深地觸動和刺激了湘夫人,把翻滾在她內(nèi)心的感情波瀾一下子推向了洶涌澎湃的高潮,使她止不住淚水縱橫,一想起湘君的失約就心中陣陣作痛。

第三段主要是失望至極的怨恨之情的直接宣泄。首二句寫湘夫人經(jīng)多方努力不見湘君之后,仍漫無目的地泛舟水中,那如劃開冰雪的船槳雖然還在擺動,但給人的感覺只是她行動的遲緩沉重和機械重復。接著用在水中摘采薜荔和樹上收取芙蓉的比喻,既總結(jié)以上追求不過是一種徒勞而已,同時也為后面對湘君“心不同”、“恩不甚”、“交不忠”、“期不信”的一連串斥責和埋怨起興。這是湘夫人在極度失望的情況下說出的激憤語,它在表面的絕情和激烈的責備中,深含著希望一次次破滅的強烈痛苦;而它的原動力,又來自對湘君無法回避的深愛,正所謂愛之愈深,責之愈切,它把一個大膽追求愛情的女子的內(nèi)心世界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第四段可分二層。前四句為第一層,補敘出湘夫人浮湖橫江從早到晚的時間,并再次強調(diào)當她兜了一大圈仍回到約會地“北渚”時,還是沒有見到湘君。從“捐余玦”至末為第二層,也是整首樂曲的卒章。把玉環(huán)拋入江中,把佩飾留在岸邊,是湘夫人在過激情緒支配下做出的過激行動。以常理推測,這玉環(huán)和佩飾當是湘君給她的定情之物。他既然不念前情,一再失約,那么這些代表愛慕和忠貞的信物又留著何用,不如把它們拋棄算了。這一舉動,也是上述四個“不”字的必然結(jié)果。這給讀者留下了惋惜和遺憾。最后四句又作轉(zhuǎn)折:當湘夫人心情逐漸平靜下來,在水中的芳草地上采集杜若準備送給安慰她的侍女時,一種機不可失、時不再來的感覺油然而生。于是她決定“風物長宜放眼量”,從長計議,松弛一下繃緊的心弦,慢慢等待。這樣的結(jié)尾使整個故事和全首歌曲都余音裊裊,并與篇首的疑問遙相呼應,同樣給人留下了想像的懸念。

湘夫人

帝子降兮北渚2,目眇眇兮愁予3。

裊裊兮秋風4,洞庭波兮木葉下5

登白薠兮騁望6,與佳期兮夕張7。

鳥何萃兮蘋中8,罾何為兮木上9?

沅有芷兮澧有蘭10,思公子兮未敢言11。

荒忽兮遠望12,觀流水兮潺湲13。

麋何食兮庭中14,蛟何為兮水裔15?

朝馳余馬兮江皋16,夕濟兮西澨17。

聞佳人兮召予,將騰駕兮偕逝18。

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蓋19。

蓀壁兮紫壇20,播芳椒兮成堂21。

桂棟兮蘭橑22,辛夷楣兮藥房23。

罔薜荔兮為帷24,擗蕙櫋兮既張25。

白玉兮為鎮(zhèn)26,疏石蘭兮為芳27。

芷葺兮荷屋,繚之兮杜衡28。

合百草兮實庭29,建芳馨兮廡門30。

九嶷繽兮并迎31,靈之來兮如云32。

捐余袂兮江中33,遺余褋兮澧浦34。

搴汀洲兮杜若35,將以遺兮遠者36。

時不可兮驟得37,聊逍遙兮容與38! 

詞句注釋

2、帝子:指湘夫人。舜妃為帝堯之女,故稱帝子。

3、眇眇(miǎo):望而不見的徉子。愁予:使我憂愁。

4、裊裊(niǎo):綿長不絕的樣子。

5、波:生波。下:落。

6、薠(fán):一種近水生的秋草。騁望:縱目而望。

7、佳:佳人,指湘夫人。期:期約。張:陳設。

8、萃:集。鳥本當集在木上,反說在水草中。

9、罾(zēng):捕魚的網(wǎng)。罾原當在水中,反說在木上,比喻所愿不得,失其應處之所。

10、沅:即沅水,在今湖南省。澧(lǐ):即澧水,在今湖南省,流入洞庭湖。芷(zhǐ):即白芷,一種香草。

11、公子:指湘夫人。古代貴族稱公族,貴族子女不分性別,都可稱“公子”。

12、荒忽:不分明的樣子。

13、潺湲:水流的樣子。

14、麋:獸名,似鹿。

15、水裔:水邊。此名意謂蛟本當在深淵而在水邊。比喻所處失常。

16、皋:水邊高地。

17、澨(shì):水邊。

18、騰駕:駕著馬車奔騰飛馳。偕逝:同往。

19、葺:編草蓋房子。蓋:指屋頂。

20、蓀壁:用蓀草飾壁。蓀(sūn):一種香草。紫:紫貝。壇:中庭。

21、椒:一種科香木。

22、棟:屋棟,屋脊柱。橑(liǎo):屋椽(chuán)。

23、辛夷:木名,初春升花。楣:門上橫梁。藥:白芷。

24、罔:通“網(wǎng)”,作結(jié)解。薜荔;一種香草,緣木而生。?。横?。

25、擗(pǐ):掰開。蕙:一種香草。櫋(mián):隔扇。

26、鎮(zhèn):鎮(zhèn)壓坐席之物。

27、疏:分疏,分陳。石蘭:一種香草。

28、繚:纏繞。杜衡:一種香草。

29、合:合聚。百草:指眾芳草。實:充實。

30、馨:能夠遠聞的香。廡(wǔ):走廊。

31、九嶷(yí):山名,傳說中舜的葬地,在湘水南。這里指九嶷山神。繽:盛多的樣子。

32、靈:神。如云:形容眾多。

33、袂(mèi):衣袖。

34、褋(dié):《方言》:禪衣,江淮南楚之間謂之“褋”。禪衣即女子內(nèi)衣,是湘夫人送給湘君的信物。這是古時女子愛情生活的習慣。

35、汀:水中或水邊的平地。杜若:一種香草。

36、遠者:指湘夫人。

37、驟得:數(shù)得,屢得。

38、逍遙:游玩。容與:悠閑的樣子。

賞析

詩題雖為《湘夫人》,但詩中的主人公卻是湘君。這首詩的主題主要是描寫相戀者生死契闊、會合無緣。作品始終以候人不來為線索,在悵惘中向?qū)Ψ奖硎旧铋L的怨望,但彼此之間的愛情始終不渝則是一致的。全詩由男神的扮演者演唱,表達了赴約的湘君來到約會地北渚,卻不見湘夫人的惆悵和迷惘。

歌辭的第一段寫湘君帶著虔誠的期盼,久久徘徊在洞庭湖的山岸,渴望湘夫人的到來。這是 一個環(huán)境氣氛都十分耐人尋味的畫面:涼爽的秋風不斷吹來,洞庭湖中水波泛起,岸上樹葉飄落。望斷秋水、不見伊人的湘君搔首躕躇,一會兒登臨送目,一會兒張羅陳設,可是事與愿違,直到黃昏時分仍不見湘夫人前來。這種情形經(jīng)以“鳥何萃兮蘋中,罾何為兮木上”的反?,F(xiàn)象作比興,就更突出了充溢于人物內(nèi)心的失望和困惑,大有所求不得、徒勞無益的意味。而其中“嫋嫋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更是寫景的名句,對渲染氣氛和心境都極有效果,因而深得后代詩人的賞識。

第二段在此基礎(chǔ)上,進一步深化湘君的渴望之情。以水邊澤畔的香草興起對伊人的默默思念,又以流水的緩緩而流暗示遠望中時光的流逝,是先秦詩歌典型的藝術(shù)手法,其好處在于人物相感、情景合一,具有很強的感染力。以下麋食中庭和蛟滯水邊又是兩個反?,F(xiàn)象,與前文對鳥和網(wǎng)的描寫同樣屬于帶有隱喻性的比興,再次強調(diào)愛而不見的事愿相違。接著與湘夫人一樣。他在久等不至的焦慮中,也從早到晚騎馬去尋找,其結(jié)果則與湘夫人稍有不同:他在急切的求覓中,忽然產(chǎn)生了聽到佳人召喚、并與她一起乘車而去的幻覺。于是作品有了以下最富想像力和浪漫色彩的一筆。

第三段純粹是湘君幻想中與湘夫人如愿相會的情景。這是一個令人目不暇接、眼花繚亂的神奇世界:建在水中央的庭堂都用奇花異草香木構(gòu)筑修飾。其色彩之繽紛、香味之濃烈,堪稱無與倫比。作品在這里一口氣羅列了荷、蓀、椒、桂、蘭、辛夷、藥、薜荔、蕙、石蘭、芷、杜衡等十多種植物,來極力表現(xiàn)相會處的華美艷麗。其目的,則全在于以流光溢彩的外部環(huán)境來烘托和反映充溢于人物內(nèi)心的歡樂和幸福。因此當九嶷山的眾神來把湘君的戀人接走時,他才恍然大悟,從這如夢幻般的美境中驚醒,重新陷入相思的痛苦之中。

最后一段與《湘君》結(jié)尾不僅句數(shù)相同,而且句式也完全一樣。湘君在絕望之余,也像湘夫人那樣情緒激動,向江中和岸邊拋棄了對方的贈禮,但表面的決絕卻無法抑制內(nèi)心的相戀。他最終同樣恢復了平靜,打算在耐心的等待和期盼中,走完相戀相思這段好事多磨的心理歷程。他在汀洲上采來芳香的杜若,準備把它贈送給遠來的湘夫人。

從情感的結(jié)構(gòu)角度看,這首詩是以“召喚方式”呼應“期待視野”。《湘夫人》既然是迎神曲,必然是以召喚的方式祈求神靈降臨。全詩以召喚湘夫人到來作為出發(fā)點,以期待的心理貫穿其中。詩的前半段主要寫湘君思念湘夫人時那種望而不見、遇而無緣的期待心情。中間經(jīng)歷了憂傷、懊喪、追悔、恍惚等情感波動。這些都是因期待而落空所產(chǎn)生的情緒波動。詩的后半段是寫湘君得知湘夫人應約即將到來的消息后,喜出望外,在有緣相見而又未相見的期待心情中忙碌著新婚前的準備事宜。詩的末尾,湘夫人才出現(xiàn),召喚的目的達到,使前面一系列的期待性的描寫與此呼應。實際上,后半段的描寫不過是湘君的幻想境界。出現(xiàn)這種幻象境界,也是由于期待心切的緣故。整首詩對期待過程的描寫,有開端,有矛盾,有發(fā)展,有高潮,有低潮,有平息。意識線路清晰可見。

這首詩還有著明暗對應的雙層結(jié)構(gòu)方式。主人公情感的表現(xiàn),有明有暗,明暗結(jié)合。抒情對象既可實指,又有象征性。在描寫實境時,主人公的情感是表層性的,意旨明朗,指事明確,語言明快,情感色澤清晰,高低起伏,強弱大小,都呈透明狀態(tài)。如詩的后半段寫筑室建堂、美飾洞房、裝飾門面、迎接賓客的場面,就屬于表層性的,即明寫。從“筑室兮水中”至“疏石兮為芳”,是從外到里、由大到?。粡摹败戚葙夂晌荨敝痢敖ǚ架百鈴T門”,又由里到外。線路清楚,事實明白,情感的宣泄是外露的,是直露胸臆的方式,淋漓酣暢,無拘無束,少含蓄,情感的流動與外在形式同步。

從深層結(jié)構(gòu)看,這首詩又有著寓情于景的表情法。景物不是原來的樣子,如“鳥何”、“罾何”、“麋何”、“蛟何”等句;或是帶上感情色彩的景物,如秋風、秋水、秋葉的描寫。情感的流動較蘊藉、含蓄、深沉,如海底暗流,不易發(fā)覺。因此需要通過表層意象加以領(lǐng)會。

這種雙層結(jié)構(gòu),明暗對應,相輔相成,構(gòu)成一種情景交融的境界。這種結(jié)構(gòu)的優(yōu)點是:可以增大情感的容量,使情感的表現(xiàn)呈立體狀。

另外,全詩所描寫的對象和運用的語言,都是楚化了的,具有鮮明的楚國地方特色。諸如沅水、湘水、澧水、洞庭湖、白芷、白薠、薜荔、杜蘅、辛夷、桂、蕙、荷、麋、鳥、白玉等自然界的山水、動物、植物和礦物,更有那楚地的民情風俗、神話傳說、特有的浪漫色彩、宗教氣氛等,無不具有楚地的鮮明特色。詩中所構(gòu)想的房屋建筑、陳設布置,極富特色,都是立足于楚地的天然環(huán)境、社會風尚和文化心理結(jié)構(gòu)這個土壤上的,否則是不可能作此構(gòu)想的。語言上也有楚化的特點。楚辭中使用了大量的方言俗語,《湘夫人》也不例外,如“搴”(動詞)、“袂”、“褋”(名詞)等。最突出的是“兮”字的大量運用——全詩每句都有一個“兮”字。這個語氣詞相當于今天所說的“啊”字。它的作用就在于調(diào)整音節(jié),加大語意、語氣的轉(zhuǎn)折、跳躍,增強語言的表現(xiàn)力。《湘夫人》以方言為主,兼有五七言。句式變化靈活。這種“騷體”詩,是繼《詩經(jīng)》后新出現(xiàn)的自由詩,在我國古代詩歌發(fā)展史上是一次了不起的創(chuàng)新。

綜上所述,《湘君》和《湘夫人》是由一次約會在時間上的誤差而引出的兩個悲劇,但合起來又是一幕兩情相悅、忠貞不渝的喜劇。說它們是悲劇,是因為赴約的雙方都錯過了相會的時間,彼此都因相思不見而難以自拔,心靈和感情遭受了長時間痛苦的煎熬;說它們是喜劇,是由于男女雙方的相戀真誠深摯,盡管稍有挫折,但都沒有放棄追求和期盼,所以圓滿結(jié)局的出現(xiàn)只是時間問題。當他們在耐心平靜的相互等待之后終于相見時,這場因先來后到而產(chǎn)生的誤會和煩惱必然會在頃刻間煙消云散,迎接他們的將是湘君在幻覺中所感受的那種歡樂和幸福。

這兩篇作品一寫女子的愛慕,一寫男子的相思,所取角度不同,所抒情意卻同樣纏綿悱惻;加之作品對民間情歌直白的抒情方式的吸取和對傳統(tǒng)比興手法的運用,更加強了它們的藝術(shù)感染力。因此盡管這種熱烈大膽、真誠執(zhí)著的愛情被包裹在宗教儀式的外殼中,但它本身所具有強大的生命內(nèi)核,卻經(jīng)久不息地釋放出無限的能量,讓歷代的讀者和作者都能從中不斷獲取不畏艱難、不息地追求理想和愛情的巨大動力。這可以從無數(shù)篇后代作品都深受其影響的歷史中,得到最好的印證。

大司命

【原文】                   【譯文】

廣開兮天門,紛吾乘兮玄云①?!  〕ㄩ_了天國的大門,我乘上濃密的烏云。

令飄風兮先驅(qū),使凍雨兮灑塵②?! ∶钚L為我開道,叫那暴雨洗灑路塵。

君回翔兮以下,逾空桑兮從女③?! ∩窬P旋從空中降,我緊跟著你越過空桑。

紛總總兮九州,何壽夭兮在予④。 九州蕓蕓眾生鬧嚷嚷,誰生誰死握在我手上。

高飛兮安翔,乘清氣兮御陰陽⑤?!「呖绽镂野苍旓w翔,乘天地正氣駕馭陰陽。

吾與君兮齊速,導帝之兮九坑⑥?!∥因\恭敬跟著你,把上帝權(quán)威帶上九州。

靈衣兮被被,玉佩兮陸離⑦?!    ∩褚嘛h動長又長,玉佩閃爍啊放光芒。

壹陰兮壹陽,眾莫知兮余所為⑧?!∫魂幰魂栕兓媚獪y,我做的事眾人怎知詳。

折疏麻兮瑤華,將以遺兮離居⑨。折枝神麻玉色花朵,送給你這將離去的神靈。

老冉冉兮既極,不寖近兮愈疏⑩。衰老已經(jīng)漸漸地到來,不親近就要疏遠感情。

乘龍兮轔轔,高馳兮沖天。   我乘著龍車車聲轔轔,高飛沖天啊直入重云。

結(jié)桂枝兮延佇,羌愈思兮愁人?!∈殖忠皇鹬镁脕辛?,愈是想念愈是傷心。

愁人兮奈何,愿若今兮無虧?!  陌С钣惺裁从?,但愿像現(xiàn)在康健無損。

固人命兮有當,孰離合兮可為? 人的壽命本來有定分,死生離合怎能由人?

【注釋】

①廣開:大開。紛:多貌,形容玄云。玄云:黑云。

②飄風:即旋風。王逸《章句》:“回風為飄。”先驅(qū):在前開路。

③君:對大司命的尊稱?;叵瑁合聒B兒一樣盤旋飛翔。逾:越過。

④紛總總:盛多的樣子。言九州人口眾多。

⑤陰陽:指天地間的陰陽二氣,古人認為宇宙萬物的發(fā)展變化皆由陰陽二氣運行所定。以上四句為男覡扮大司命唱。

⑥九坑:即九州,泛指人世間。上帝是造物主,有至高無上的權(quán)威,大司命掌管人類的壽命,是這種權(quán)威的體現(xiàn)?!皩У壑饩趴印保褪前焉系鄣臋?quán)威引導到人世間。這兩句為女巫唱。

⑦被被:同披披,飄動的樣子。

⑧壹陰壹陽:或陰或陽,變幻莫測。

⑨遺(wèi):贈給。

⑩冉冉(rǎn):漸漸。

轔轔:車聲。這兩句為大司命唱,言大司命乘龍車高飛,返回天宮。

延佇(zhù):長久地站立。

若今兮無虧:猶言及時珍重。

固:本來。當:定規(guī)。

可為:可以掌握。以上六句為女巫唱,表示對大司命高飛而去的依戀和無可奈何的寬慰。

【賞析】

大司命是古人心目中掌管人類壽夭、生死的天神。這首詩由男覡飾大司命,女巫飾人間凡女,通過相互對唱,表現(xiàn)了大司命降落人間,與人間凡女相愛,又獨自返回天宮的故事。大司命的形象嚴肅而又神秘,人間凡女的形象溫柔而又多情。她愛戀大司命,但掌管人類壽夭、生死的大司命卻不得不與她分別。那么,人間福禍榮辱,究竟是由誰來主宰呢?人們熱愛生活,都希望長壽,但人生無常,死亡經(jīng)常威脅著人們;因此,人們虔誠地祭祀司命之神。

少司命

原文               白話譯文

秋蘭兮麋蕪⑴,羅生兮堂下?! ∏锾斓奶m草和麋蕪,遍布在堂下的庭院之中。

綠葉兮素華⑵,芳菲菲兮襲予⑶?!【G葉夾著潔白小花,噴噴的香氣撲向面孔。

夫⑷人自有兮美子,蓀何?兮愁苦⑸? 人們自有其好兒女,你為何憂心忡忡?

秋蘭兮青青⑹,綠葉兮紫莖?! ∏锾m青翠茂盛,嫩綠葉片中伸出著花的紫莖。

滿堂兮美人⑺,忽獨與余兮目成⑻?!M堂都是的美人,忽然都與我致意傳情。

入不言兮出不辭,乘回風兮載云旗。來時無語出門也不辭,乘風樹起云霞旗幟回。

悲莫悲兮生別離,樂莫樂兮新相知?!”瘋^于生離別,快樂莫過于新相識。

荷衣兮蕙帶,儵而來兮忽而逝⑼?!〈┖苫ㄒ孪瞪限ゲ輲?,我忽前來又忽遠離。

夕宿兮帝郊,君誰須兮云之際⑽? 日暮宿在天帝的郊野,你等誰久停在云際?

與女沐兮咸池⑾,晞女發(fā)兮陽之阿⑿。同你到咸池洗頭,到日出之處把頭發(fā)晾干。

美人⒀兮未來,臨風怳兮浩歌⒁。 遠望美人仍沒有來到,迎風高唱恍惚幽怨。

孔蓋兮翠旍⒂,登九天兮撫⒃彗星??兹隔嶂栖嚿w翠鳥羽飾旌旗,升九天撫彗星。

竦長劍兮擁幼艾⒄,蓀獨宜兮為民正⒅。直握長劍橫抱兒童,你最宜作主持正!

詞句注釋

⑴秋蘭:古所謂蘭草,葉莖皆香。古人以為生子之祥。麋蕪(míwú):草名即“蘼蕪”,根莖可入藥,治婦人無子。以下六句為男巫以大司命口吻迎神所唱。

⑵華:原作“枝”,《楚辭考異》引一本作“華”。今據(jù)改。

⑶襲:指香氣撲人。予:我,男巫以大司命口吻自謂。

⑷夫:發(fā)語詞,兼有遠指作用。

⑸?(yǐ):同“以”。蓀(sūn):溪蓀,石菖蒲,一種香草。古人用以指君王等尊貴者,詩中指少司命。何以:因何。

⑹青青:借為“菁菁”,茂盛貌。以下三節(jié)為少司命所唱。

⑺美人:指祈神求子的婦女。

⑻忽:很快地。余:我,少司命自謂。目成:用目光傳情,達成默契。

⑼儵(shū):同“倏”,迅疾的樣子。逝:離去。

⑽君:少司命指稱大司命。須:等待。因大司命受祭結(jié)束后升上云端等待,故少司命這樣問。

⑾女(rǔ):汝。咸池:神話中天池,太陽在此沐浴。以下二節(jié)為男巫以大司命口吻所唱。

⑿晞(xī):曬干。陽之阿(ē):即陽谷,也作旸谷,神話中日所出處。

⒀美人:此處為大司命稱少司命。大司命在云端,少司命尚在人間受祭,所以大司命這樣說。

⒁怳(huǎng):神思恍傯惆悵的樣子。浩歌:放歌,高歌??咨w:孔雀毛作的車蓋。

⒂旍(jīng):同“旌”,翠旍,翠鳥羽毛裝飾的旌旗。

⒃九天:古代傳說天有九重。此處指天之高處。撫:持。

⒄竦(sǒng):肅立,此處指筆直地拿著。擁:抱著。幼艾:兒童,即《札記·月令》所說“養(yǎng)幼少”的“幼少”。

⒅正:主也。 [2] 

秋天的蘭草和細葉芎藭(xiōng,qióng),遍布在堂下的庭院之中。

嫩綠葉子夾著潔白小花,噴噴的香氣撲向面孔。

人們自有他們的好兒好女,你為什么那樣地憂心忡忡?

一片片秋蘭青翠茂盛,嫩綠葉片中伸出著花的紫莖。

滿堂上都是迎神的美人,忽然間都與我致意傳情。

我來時無語出門也不告辭,駕起旋風樹起云霞的旗幟。

悲傷莫過于活生生的離別,快樂莫過于新結(jié)了好相識。

穿起荷花衣系上蕙草帶,我忽然前來又忽然遠離。

日暮時在天帝的郊野住宿,你等待誰久久停留在云際?

同你到日浴之地咸池洗頭,到日出之處把頭發(fā)晾干。

遠望美人啊仍然沒有來到,我迎風高唱恍惚幽怨。

孔雀翎制車蓋翠鳥羽飾旌旗,你升上九天撫持彗星。

一手直握長劍一手橫抱兒童,只有你最適合為人作主持正!

作品鑒賞

一、文意分析

此篇是少司命(充作少司命的靈子)與男巫(以大司命的口吻)對唱。其末云:“蓀獨宜兮為民正”,則末一節(jié)為男巫之唱詞。那么,第一節(jié)(有“蓀何以兮愁苦”句)也應為男巫所唱。由歌詞內(nèi)容看,二、三、四節(jié)為少司命唱詞,五、六節(jié)也是男巫以大司命口吻所唱。

因為此篇演唱同前一篇是連接的,少司命、大司命已在場,故再沒有下神、迎神的話,但此一篇的賓主關(guān)系與上一篇相反。上一篇后半是女巫以少司命口吻所唱,故此篇開頭是男巫以大司命口吻唱出,來贊頌少司命。從情緒的承接來說,前篇少司命反覆表現(xiàn)出愁苦的心情,故此篇開頭大司命說:“夫人自有兮美子,蓀何以兮愁苦?”

“秋蘭兮麋蕪,羅生兮堂下”,一方面是對少司命這個愛護生命的女神的烘托,另一方面也暗示此祭祀為的是求子嗣?!稜栄乓怼吩?“蘭為國香,人服媚之,古以為生子之祥。而蘼蕪之根主婦人無子。故《少司命》引之?!薄墩妥C類本草》也說芎藭根莖可以入藥,治“婦女血閉無子”。所以說,這兩句不僅更突出了詩的主題,也反映了一個古老的風俗。

少司命一開始就贊嘆的也是蘭草,同樣暗示了生子的喜兆?!皾M堂兮美人,忽獨與余兮目成”,是說來參加迎神祭祀的婦女很多,都希望有好兒好女,對她投出乞盼的目光,她也回以會意的一瞥。她愿意滿足所有人的良好愿望。她同這些人既已“目成”,也就沒有愁苦了。她看了祭堂上人的虔誠和禮敬,心領(lǐng)神受,“入不言”而“出不辭”,滿意而去。她乘著旋風,上面插著云彩的旗幟。對于她又認識了很多相知,感到十分快活;而對于同這些人又將分離,感到悲傷。這是將人的感情與神相通,體現(xiàn)出女神的多情。下面一節(jié)則是女神說自己的服飾和離開祭堂的情形?!昂梢沦廪А蓖笏久摹霸埔沦獗槐?,玉佩兮陸離”比起來,帶有女性的特征?!跋λ拶獾劢肌笔钦f自己離開后將去的地方?!对洝ぴ铝睢房追f達正義引《鄭志》,簡狄被以為禖官嘉祥之后,“祀之以配帝,謂之高禖”。則由之轉(zhuǎn)化而來的少司命宿于帝郊,也是有原因的。“君誰須兮云之際”是反過來回問大司命的話。

第五、六節(jié)都是男巫以大司命的口吻所唱,先是回答少司命的問話:“我等待你,要陪你到咸池去洗頭,在陽阿之地曬發(fā)。因為一直等你不來,所以在云端恍然而立,臨風高歌?!钡诹?jié)描述了少司命升上天空后的情況,描繪出一個保護兒童的光輝形象:她一手筆直地持著長劍,一手抱著兒童。她不僅是送子之神,也是保護兒童之神?!吧p獨宜兮為民正!”事實上唱出了廣大人民群眾對少司命的崇敬與愛戴。 [4] 

二、藝術(shù)賞析

《九歌·少司命》的形式具有緊湊而鏗鏘的韻律美。 形式是詩歌的載體,詩歌讓人們最直接地感受到的是它的形式,又由于詩歌是一種通過韻律感很強的語言反映生活、抒發(fā)情感的文學體裁,所以它自然具有韻律美,“青黃雜揉,文章爛兮”,在詩歌藝術(shù)衍生的主要表現(xiàn)形式之一——韻律,屈原以其獨創(chuàng)的詩歌結(jié)構(gòu)和格律使中國詩歌具有了一幢全新的韻律,具體到《九歌·少司命》,其韻律美主要表現(xiàn)在緊湊和鏗鏘兩個方面。

《九歌·少司命》韻律的緊湊主要表現(xiàn)在結(jié)構(gòu)上,全詩一氣呵成,從頭到尾沒有任何遲滯。全詩雖然可以分為五個部分,但每個部分之間的過渡平滑而自然,都是在不知不覺中完成的:第一部分是代表人間婦女的群巫合唱的迎神曲,第二部分是代表少司命女神的主巫獨唱的臨壇曲,第三部分是人間婦女向少司命女神詢問,第四部分是少司命女神回答人間婦女,第五部分是人間婦女合唱的送神曲,這遣五個部分一環(huán)緊扣一環(huán),如行云流水般自然而又自如地從第一部分流泄到第五部分,街接間不著痕跡,語言流暢富于回味。

《九歌·少司命》韻律的鏗鏘主要表現(xiàn)在格律上,其詩句或參差或?qū)φ?,起伏有致,動感強烈,“隨語成韻,隨韻成趣”,氣韻生勤,情趣盎然。詩句的參差,詩中比比皆是,這正是楚辭對《詩經(jīng)》繼承和發(fā)展的精妙之處,它除了保留《詩經(jīng)》四字句的典型句式外,還將其擴展為五字句和六字句(不包括語氣詞“兮”),節(jié)奏在《詩經(jīng)》“二二”的基磋上又增加了“三二”和“三三”,仿佛“嵯峨之類聚,葳蕤之群積”,使其更具表現(xiàn)力。在《少司命》中,“二二”、“三二”、“三三”節(jié)奏的詩句交替使用,“倏而來兮忽而逝”始人以強烈的動感,仿佛踏著音樂的節(jié)拍悠然地旋轉(zhuǎn)在舞池中。這首詩的韻律較《詩經(jīng)》也有了更大的起伏和變化,也更加鏗鏘動人了。同時,語氣詞“兮”在楚辭句式構(gòu)成中的連用也是生花妙筆,對此金開誠先生曾作過推想:“以‘兮’為基點,其兩端的字數(shù)如果較少,則這些字的發(fā)音用調(diào)必然悠長而近于歌唱;反之,兩端的字數(shù)如果較多,則這些字的發(fā)音用調(diào)必然短促而近放吟頌”[5]  這就形成了楚辭可歌可吟、如泣如訴的獨特藝術(shù)效果。詩句的對仗,以“入不言兮出不辭”、“乘回風兮載云旗”和“悲莫悲兮生別離,樂莫樂兮新相知”最為典型,它們情文并茂,能充分引起人們的共鳴。就形式而言,這些詩句完全符合中國傳統(tǒng)持歌的格律,它倆都是按照字音的平仄和字義的虛育做成對偶的語句,這種工整的對仗和其前南方詩歌的發(fā)展的軌跡是一脈相承的。

東君

【原文】                      【譯文】

暾將出兮東方,照吾檻兮扶桑①。紅日將出現(xiàn)在東方,照耀我的欄桿神木扶桑。

撫余馬兮安驅(qū),夜皎皎兮既明②?!嵛业膶汃R安步緩行,夜色漸失露出曙光。

駕龍辀兮乘雷,載云旗兮委蛇③?!  ●{著龍車車聲如雷,遍插云旗隨風揚。

長太息兮將上,心低佪兮顧懷④?!¢L嘆一聲將要升天去,低頭徘徊把故鄉(xiāng)望。

羌聲色兮娛人,觀者憺兮忘歸⑤?!≤嚶暺焐珚嗜诵淖?,觀者著迷竟把歸家忘。

縆瑟兮交鼓,簫鐘兮瑤簴⑥。  繃緊琴弦鼓聲相對響,敲擊大鐘鐘架搖晃晃。

鳴篪兮吹竽,思靈保兮賢姱⑦?!  〈底嗟洋穆曄嗪停紤凫`巫賢惠又漂亮。

翾飛兮翠曾,展詩兮會舞⑧?! ∥枳唆骠嫦翊澍B輕飛,載歌載舞齊聲誦詩章。

應律兮合節(jié),靈之來兮蔽日⑨。按照音律合著節(jié)拍唱舞,群神來迎多得遮太陽。

青云衣兮白霓裳,舉長矢兮射天狼⑩。青云做衣白霓做裙,高舉長箭射殺天狼。

操余弧兮反淪降,援北斗兮酌桂漿。操持天弓向西方沉落,拿起北斗舀取桂酒漿。

撰余轡兮高駝翔,杳冥冥兮以東行。抓住馬韁高高飛馳,幽幽黑暗中急奔東方。

【注釋】

①暾(tūn):初升的太陽。

②安驅(qū):安穩(wěn)地驅(qū)馳。

③委蛇(yí):即逶迤,舒卷蜿蜒的樣子。

④顧懷:眷顧懷戀。顧:回頭看。

⑤憺(dàn):安樂,這里有迷戀的意思。

⑥縆(ɡēnɡ)瑟:繃緊琴瑟上的弦。

⑦篪(chí):竹制的吹奏樂器,形似笛,有八孔。姱ku?。好篮?、夸大;夸耀。

⑧翾(xuān)飛:鳥兒輕飛滑翔的樣子。

⑨蔽日:形容神靈眾多,遮天蔽日。

⑩青云衣兮白霓裳:以青云為衣,白霓為裳。古時上衣稱衣,下衣稱裳。霓:副虹,指虹外圍的光圈。

?。耗竟?,這里也是星名。與矢星合稱弧矢。

東行:是說太陽白天在空中西行,夜晚在大地背面趕回東方。這雖是屈原超現(xiàn)實的想象,但已多少顯露了渾天說的胚芽,這比起當時普遍流行的蓋天說是一個進步。

【賞析】

本篇是祭祀日神的樂歌。全詩分三部分,開頭十句為巫者扮東君的唱詞,寫太陽從東方升起以及他流連眷顧故居的心情。中間八句為娛樂東君的女巫的唱詞,正面敘寫祭祀日神歌舞場面的繁盛,表現(xiàn)了人們對日神的愛幕和期望。結(jié)尾六句仍為巫者扮東君的唱詞,寫太陽神的自述,描寫東君由中天而西行時除暴誅惡的義舉,以及成功后的喜悅。關(guān)于射“天狼”的寓意,王逸說天狼“以喻貪殘”,蔣驥說“喻小人”,實際以之喻秦國較為合理。戰(zhàn)國時,秦國在楚人心目中是侵略成性的“虎狼之國”,而主侵掠的天狼星,其分野恰在秦地。東君射殺天狼,除暴誅惡,正反映了楚國人民戰(zhàn)勝強秦的強烈愿望,也寄寓了詩人的報國之志和愛國之情。

全詩采用擬人化的寫法,成功地塑造了日神東君的形象。東君既是太陽本身的藝術(shù)化,具有自然界的太陽的諸多特點;同時他又是被人格化了的神的形象,被賦予了種種人的感情,成為一個有個性、有情感的活生生神的形象。

關(guān)于《東君》的編次,聞一多先生在《楚辭校補》中說:“東君與云中君皆天神之屬,其歌辭宜亦相次。顧今本二章部居懸絕,無義可尋。其為錯簡,殆無可疑。余謂古本東君次在云中君前。《史記·封禪書》《漢書·郊祀志》并云:‘晉巫祠五帝、東君、云中君’……成以二神連稱,明楚俗致祭,詩人造歌,亦當以二神相將。且惟東君在云中君前,少司命乃得與河伯首尾相銜,而河伯首二句乃得闐入少司命中耳?!眱H錄以備考。

河伯

【原文】                   【譯文】

與女游兮九河,沖風起兮水揚波①。與河神一起游九河,急風沖起河水泛洪波。

乘水車兮荷蓋,駕兩龍兮驂螭②。乘坐水車荷葉做車蓋,雙龍駕轅雙螭來拉車。

登昆侖兮四望,心飛揚兮浩蕩③。登上昆侖縱目望四方,心意飛揚胸懷多寬暢。

日將暮兮悵忘歸,惟極浦兮寤懷④。日暮美景流連竟忘歸,突然警醒更懷念水鄉(xiāng)。

河伯魚鱗屋兮龍?zhí)?,紫貝闕兮珠宮⑤,魚鱗做瓦廳堂畫蛟龍,紫貝飾門闕珍珠飾玉宮,

靈何為兮水中⑥?乘白黿兮逐文魚,河伯啊,為何久住水中?乘上白黿文魚伴,

與女游兮河之渚⑦,流澌紛兮將來下⑧。同游沙洲永相隨,綿綿情深如流水。

子交手兮東行,送美人兮南浦⑨。與你攜手向東行,送你同到河南岸。

波滔滔兮來迎,魚鄰鄰兮媵予⑩。滔滔河水來歡迎,魚兒列隊來陪伴。

【注釋】

①九河:黃河的總名。傳說大禹治水到兗州,把河水分為九道。王逸注九河為“徒駭、太史、馬頰、覆釜、胡蘇、簡、絮、鉤、磐、鬲津”。

②驂(cān):古時用四匹馬駕車,中間的兩匹馬叫服,兩邊的兩匹馬叫驂,這里作動詞用。

③昆侖:山名,傳說為黃河的發(fā)源地。

④悵忘歸:姜亮夫《屈原賦校注》據(jù)王逸注“心樂志悅忽忘還歸也”,推斷“悵忘歸”,為“儋忘歸”之誤。此句意為:太陽將落,我們迷戀景色忘記了返回住地。

⑤魚鱗屋:以魚鱗做瓦的房屋。

⑥靈:指河伯。

⑦文魚:有斑紋的魚?!渡胶=?jīng)·中山經(jīng)》:“睢水東注江,其中多文魚?!弊ⅲ骸坝邪哂嘁病薄?/p>

⑧流澌:即流水。一說“流澌”是融解的冰塊。

⑨子:指河伯。

⑩媵(yìnɡ):古代陪嫁的女子叫“媵”,這里作動詞用,陪伴的意思。

【賞析】

河伯為黃河之神。祭祀河神,由來久遠,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即有“祭于河”的記載。河伯之名起源于戰(zhàn)國,《韓非子·內(nèi)儲說上》:“齊人有謂齊王曰:‘河伯,大神也?!薄肚f子·秋水》中出現(xiàn)了河伯的形象。《史記·六國年表》說:“秦靈公八年,初以君主妻河?!瘪疑賹O補《史記·滑稽列傳》載有河伯娶親的故事。本篇為祭祀河神的樂歌,通篇以女子的語氣敘說與河伯的歡會暢游。他們乘水車駕兩龍游于九河之上,他們登上黃河發(fā)源地昆侖之巔,他們住在水中,魚鱗紫貝裝飾的宮殿富麗堂皇,他們攜手東行,波濤迎接,魚兒陪伴。古代黃河經(jīng)常泛濫成災,人們無力征服為害于人的黃河,于是采取安撫、和親、賄賂的辦法。這首祀河之歌正是這種辦法的曲折反映。也有人認為本篇寫河伯與洛水女神的戀愛故事?!芭?、“子”、“美人”等都指代洛水女神,全篇以河伯的語氣敘事抒情,可備一說。

山鬼

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帶女蘿;    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

乘赤豹兮從文貍,辛夷車兮結(jié)桂旗;    被石蘭兮帶杜衡,折芳馨兮遺所思;

余處幽篁兮終不見天,路險難兮獨后來;  表獨立兮山之上,云容容兮而在下;

杳冥冥兮羌晝晦,東風飄兮神靈雨;    留靈修兮憺忘歸,歲既晏兮孰華予;

采三秀兮于山間,石磊磊兮葛蔓蔓;    怨公子兮悵忘歸,君思我兮不得閑;

山中人兮芳杜若,飲石泉兮蔭松柏,君思我兮然疑作;

雷填填兮雨冥冥,猿啾啾兮狖夜鳴;    風颯颯兮木蕭蕭,思公子兮徒離憂。

注釋

山之阿(ē):山谷

被(pī):通假字,通“披”。薜荔、女蘿:皆蔓生植物,香草。

含睇:含情脈脈地斜視。睇(dì),微視。宜笑:得體的笑。

子:山鬼對所愛慕男子的稱呼,你。窈窕:嫻雅美好貌。

赤豹:皮毛呈褐的豹。從:跟從。文:花紋。貍:狐一類的獸。文貍:毛色有花紋的貍。

辛夷車:以辛夷木為車。結(jié):編結(jié)。桂旗,以桂為旗。

石蘭、杜蘅:皆香草名。

遺(wèi):贈。

余:我,山鬼自指。篁:竹,深密的竹林。

表:獨立突出之貌。

容容:即“溶溶”,水或煙氣流動之貌。

杳冥冥:又幽深又昏暗。羌:語助詞。

神靈雨:神靈降下雨水;雨,作動詞用,下雨。

靈修:指神女。憺(dàn):安樂。

晏:晚。華予:讓我像花一樣美麗。華,花。

三秀:芝草,一年開三次花,傳說服食了能延年益壽。

公子:也指神女。

杜若:香草。

然疑作:信疑交加。然,相信;作,起。

填填:雷聲。

狖(yòu):長尾猿。

離:通“罹”,憂愁。

賞析

這首詩中的“山鬼”究竟是女神還是男神存在爭議。宋元以前的楚辭家多據(jù)《國語》《左傳》所說,定山鬼為“木石之怪”、“魑魅魍魎”,而視之為男性山怪。但元明時期的畫家,卻依詩中的描摹,頗有繪作“窈窕”動人的女神的。清人顧成天《九歌解》首倡山鬼為“巫山神女”之說,又經(jīng)游國恩、郭沫若的闡發(fā),“山鬼”當為“女鬼”或“女神”的意見,遂被廣泛接受。此處品賞即以此說為據(jù),想來與詩中所述山鬼的形象也更為接近。

蘇雪林提出《九歌》表現(xiàn)“人神戀愛”之說以后,大多數(shù)研究家均以“山鬼”與“公子”的失戀解說此詩。該說法似乎不妥。按先秦及漢代的祭祀禮俗,巫者降神必須先將自己裝扮得與神靈相貌、服飾相似,神靈才肯“附身”受祭。但由于山鬼屬于“山川之神”,古人采取的是“遙望而致其祭品”的“望祀”方式,故山鬼是不降臨祭祀現(xiàn)場的。此詩即按照這一特點,以裝扮成山鬼模樣的女巫,入山接迎神靈而不遇的情狀,來表現(xiàn)世人虔誠迎神以求福佑的思戀之情。詩中的“君”“公子”“靈修”,均指山鬼;“余”“我”“予”等第一人稱,則指入山迎神的女巫。

此詩一開頭,那打扮成山鬼模樣的女巫,就正喜孜孜飄行在接迎神靈的山隈間。從詩人對巫者裝束的精妙描摹,可知楚人傳說中的山鬼該是怎樣倩麗,“若有人兮山之阿”,是一個遠鏡頭。詩人下一“若”字,狀貌她在山隈間忽隱忽現(xiàn)的身影,開筆即給人以縹緲神奇之感。鏡頭拉近,便是一位身披薜荔、腰束女蘿、清新鮮翠的女郎,那正是山林神女所獨具的風采!此刻,她一雙眼波正微微流轉(zhuǎn),蘊含著脈脈深情;嫣然一笑,齒白唇紅,更使笑靨生輝!“既含睇兮又宜笑,著力處只在描摹其眼神和笑意,卻比《詩經(jīng)·衛(wèi)風·碩人》“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lǐng)如蝤蠐”之類鋪排,顯得更覺輕靈傳神。女巫如此裝扮,本意在引得神靈附身,故接著便是一句“子(指神靈)慕予兮善窈窕”——“我這樣美好,可要把你羨慕死了”:口吻也是按傳說的山鬼性格設計的,開口便是不假掩飾的自夸自贊,一下顯露了活潑、爽朗的意態(tài)。這是通過女巫的裝扮和口吻為山鬼畫像,應該說已極精妙了。詩人卻還嫌氣氛冷清了些,所以又將鏡頭推開,色彩濃烈地渲染她的車駕隨從:“乘赤豹兮從文貍,辛夷車兮結(jié)桂旗……”這真是一次堂皇、歡快的迎神之旅!火紅的豹子,毛色斑斕的花貍,還有開著筆尖狀花朵的辛夷、芬芳四溢的桂枝,詩人用它們充當迎神女巫的車仗,既切合所迎神靈的環(huán)境、身份,又將她手燃花枝、笑吟吟前行的氣氛,映襯得格外歡快和熱烈。

自“余處幽篁兮終不見天”以下,情節(jié)出現(xiàn)了曲折,詩情也由此從歡快的頂峰跌落。滿懷喜悅的女巫,只因山高路險耽誤了時間,竟沒能接到山鬼姑娘(這當然是按“望祀”而神靈不臨現(xiàn)場的禮俗構(gòu)思的)!她懊惱、哀愁,同時又懷著一線希冀,開始在山林間尋找。詩中正是運用不斷轉(zhuǎn)換的畫面,生動地表現(xiàn)了女巫的這一尋找過程及其微妙心理:她忽而登上高山之巔俯瞰深林,但溶溶升騰的山霧,卻遮蔽了她焦急顧盼的視野;她忽而行走在幽暗的林叢,但古木森森,昏暗如夜;那山間的飄風、飛灑的陣雨,似乎全為神靈所催發(fā),可山鬼姑娘就是不露面。人們祭祀山靈,無非是想求得她的福佑?,F(xiàn)在見不到神靈,就沒有誰能使我(巫者代表的世人)青春長駐了。為了寬慰年華不再的失落之感,她便在山間采食靈芝(“三秀”),以求延年益壽。這些描述,寫的雖是巫者尋找神靈時的思慮,表達的則正是世人共有的愿望和人生惆悵。詩人還特別妙于展示巫者迎神的心理:“怨公子兮悵忘歸”,分明對神靈生出了哀怨;“君思我兮不得閑”,轉(zhuǎn)眼卻又怨意全消,反去為山鬼姑娘的不臨辯解起來?!吧街腥速夥级湃簟?,字面上與開頭的“子慕予兮善窈窕”相仿,似還在自夸自贊,但放在此處,則又隱隱透露了不遇神靈的自憐和自惜。“君思我兮然疑作”,對山鬼不臨既思念、又疑惑的,明明是巫者自己;但開口訴說之時,卻又推說是神靈。這些詩句所展示的主人公心理,均表現(xiàn)得復雜而又微妙。

到了此詩結(jié)尾一節(jié),神靈的不臨已成定局,詩中由此出現(xiàn)了哀婉嘯嘆的變徵之音。“靁填填兮雨冥冥”三句,將雷鳴猿啼、風聲雨聲交織在一起,展現(xiàn)了一幅極為凄涼的山林夜景。詩人在此處似乎運用了反襯手法:他愈是渲染雷鳴啼猿之夜聲,便愈加見出山鬼所處山林的幽深和靜寂。正是在這凄風苦雨的無邊靜寂中,詩人的收筆則是一句突然迸發(fā)的哀切呼告之語:“思公子兮徒離憂!”這是發(fā)自迎神女巫心頭的痛切呼號——她開初曾那樣喜悅地拈著花枝,乘著赤豹,沿著曲曲山隈走來;至此,卻帶著多少哀怨和愁思,在風雨中凄凄離去,終于隱沒在一片雷鳴和猿啼聲中。大抵古人“以哀音為美”,料想神靈必也喜好悲切的哀音。在祭祀中愈是表現(xiàn)出人生的哀思和悱惻,便愈能引得神靈的垂憫和呵護。 

國殤⑴

操吳戈兮被犀甲⑵,車錯轂兮短兵接⑶。 旌蔽日兮敵若云⑷,矢交墜兮士爭先⑸。

凌余陣兮躐余行⑹,左驂殪兮右刃傷⑺?!■矁奢嗁饪{四馬⑻,援玉枹兮擊鳴鼓⑼。

天時墜兮威靈怒⑽,嚴殺盡兮棄原野⑾?!〕霾蝗胭馔环储?,平原忽兮路超遠⒀。

帶長劍兮挾秦弓⒁,首身離兮心不懲⒂?!≌\既勇兮又以武⒃,終剛強兮不可凌⒄。

身既死兮神以靈⒅,魂魄毅兮為鬼雄⒆!

詞句注釋

⑴國殤:指為國捐軀的人。殤:指未成年而死,也指死難的人。戴震《屈原賦注》:“殤之義二:男女未冠(男二十歲)笄(女十五歲)而死者,謂之殤;在外而死者,謂之殤。殤之言傷也。國殤,死國事,則所以別于二者之殤也?!?/p>

⑵操吳戈兮被(pī)犀甲:手里拿著吳國的戈,身上披著犀牛皮制作的甲。吳戈:吳國制造的戈,當時吳國的冶鐵技術(shù)較先進,吳戈因鋒利而聞名。被,通“披”,穿著。犀甲:犀牛皮制作的鎧甲,特別堅硬。

⑶車錯轂(gǔ)兮短兵接:敵我雙方戰(zhàn)車交錯,彼此短兵相接。轂:車輪的中心部分,有圓孔,可以插軸,這里泛指戰(zhàn)車的輪軸。錯:交錯。短兵:指刀劍一類的短兵器。

⑷旌蔽日兮敵若云:旌旗遮蔽的日光,敵兵像云一樣涌上來。極言敵軍之多。

⑸矢交墜:兩軍相射的箭紛紛墜落在陣地上。

⑹凌:侵犯。躐(liè):踐踏。行:行列。

⑺左驂(cān)殪(yì)兮右刃傷:左邊的驂馬倒地而死,右邊的驂馬被兵刃所傷。殪:死。

⑻霾(mái)兩輪兮縶(zhí)四馬:戰(zhàn)車的兩個車輪陷進泥土被埋住,四匹馬也被絆住了。霾:通“埋”。古代作戰(zhàn),在激戰(zhàn)將敗時,埋輪縛馬,表示堅守不退。

⑼援玉枹(fú)兮擊鳴鼓:手持鑲嵌著玉的鼓槌,擊打著聲音響亮的戰(zhàn)鼓。先秦作戰(zhàn),主將擊鼓督戰(zhàn),以旗鼓指揮進退。枹:鼓槌。鳴鼓:很響亮的鼓。

⑽天時懟(duì)兮威靈怒:天地一片昏暗,連威嚴的神靈都發(fā)起怒來。天怨神怒。天時:上天際會,這里指上天。天時懟:指上天都怨恨。懟:怨恨。威靈:威嚴的神靈。

⑾嚴殺盡兮棄原野:在嚴酷的廝殺中戰(zhàn)士們?nèi)妓廊ィ麄兊氖嵌紒G棄在曠野上。嚴殺:嚴酷的廝殺。一說嚴壯,指士兵。盡:皆,全都。

⑿出不入兮往不反:出征以后就不打算生還。反:通“返”。

⒀忽:渺茫,不分明。超遠:遙遠無盡頭。

⒁秦弓:指良弓。戰(zhàn)國時,秦地木材質(zhì)地堅實,制造的弓射程遠。

⒂首身離:身首異處。心不懲:壯心不改,勇氣不減。懲:悔恨。

⒃誠:誠然,確實。以:且,連詞。武:威武。

⒄終:始終。凌:侵犯。

⒅神以靈:指死而有知,英靈不泯。神:指精神。

⒆鬼雄:戰(zhàn)死了,魂魄不死,即使做了死鬼,也要成為鬼中的豪杰。毅:威武不屈。

整體賞析

《九歌》是一組祭歌,共11篇,是屈原據(jù)民間祭神樂歌的再創(chuàng)作?!毒鸥琛鴼憽啡∶耖g“九歌”之祭奠之意,以哀悼死難的愛國將士,追悼和禮贊為國捐軀的楚國將士的亡靈。樂歌分為兩節(jié),先是描寫在一場短兵相接的戰(zhàn)斗中,楚國將士奮死抗敵的壯烈場面,繼而頌悼他們?yōu)閲柢|的高尚志節(jié)。由第一節(jié)“旌蔽日兮敵若云”一句可知,這是一場敵眾我寡的殊死戰(zhàn)斗。當敵人來勢洶洶,沖亂楚軍的戰(zhàn)陣,欲長驅(qū)直入時,楚軍將士仍個個奮勇爭先。但見戰(zhàn)陣中有一輛主戰(zhàn)車沖出,這輛原有四匹馬拉的大車,雖左外側(cè)的驂馬已中箭倒斃,右外側(cè)的驂馬也被砍傷,但他的主人,楚軍統(tǒng)帥仍毫無懼色,他將戰(zhàn)車的兩個輪子埋進土里,籠住馬韁,反而舉槌擂響了進軍的戰(zhàn)鼓。一時戰(zhàn)氣蕭殺,引得蒼天也跟著威怒起來。待殺氣散盡,戰(zhàn)場上只留下一具具尸體,靜臥荒野。

作者描寫場面、渲染氣氛的本領(lǐng)是十分高強的。不過十句,已將一場殊死惡戰(zhàn),狀寫得栩栩如生,極富感染力。底下,則以飽含情感的筆觸,謳歌死難將士。有感于他們自披上戰(zhàn)甲一日起,便不再想全身而返,此一刻他們緊握兵器,安詳?shù)?,心無怨悔地躺在那里,他簡直不能抑止自己的情緒奔進。他對這些將士滿懷敬愛,正如他常用美人香草指代美好的人事一樣,在詩篇中,他也同樣用一切美好的事物,來修飾筆下的人物。這批神勇的將士,操的是吳地出產(chǎn)的以鋒利聞名的戈、秦地出產(chǎn)的以強勁聞名的弓,披的是犀牛皮制的盔甲,拿的是有玉嵌飾的鼓槌,他們生是人杰,死為鬼雄,氣貫長虹,英名永存。

依現(xiàn)存史料尚不能指實這次戰(zhàn)爭發(fā)生的具體時地,敵對一方為誰。但當日楚國始終面臨七國中實力最強的秦國的威脅,自懷王當政以來,楚國與強秦有過數(shù)次較大規(guī)模的戰(zhàn)爭,并且大多數(shù)是楚國抵御秦軍入侵的衛(wèi)國戰(zhàn)爭。從這一基本史實出發(fā),說此篇是寫楚軍抗擊強秦入侵,大概沒有問題。而在這種抒寫中,作者那熱愛家國的熾烈情感,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楚國滅亡后,楚地流傳過這樣一句話:“楚雖三戶,亡秦必楚?!鼻俗髟陧灥筷囃鰧⑹康耐瑫r,也隱隱表達了對洗雪國恥的渴望,對正義事業(yè)必勝的信念,從此意義上說,他的思想是與楚國廣大人民息息相通的。作為中華民族貢獻給人類的第一位偉大詩人,他所寫的決不僅僅是個人的些許悲歡,那受誣陷被排擠,乃至流亡沅湘的坎壈遭際;他奉獻給人的是那顆熱烈得近乎偏執(zhí)的愛國之心。他是楚國人民的喉管,他所寫一系列作品,道出了楚國人民熱愛家國的心聲。

此篇在藝術(shù)表現(xiàn)上與作者其他作品有些區(qū)別,乃至與《九歌》中其他樂歌也不盡一致。它不是一篇想像奇特、辭采瑰麗的華章,然其“通篇直賦其事”(戴震《屈原賦注》),挾深摯熾烈的情感,以促迫的節(jié)奏、開張揚厲的抒寫,傳達出了與所反映的人事相一致的凜然亢直之美,一種陽剛之美,在楚辭體作品中獨樹一幟。

禮魂

成禮兮會鼓①,傳芭兮代舞②,姱③女倡④兮容與⑤。

春蘭兮秋菊,長無絕兮終古。 

詞句注釋

①成禮:指祭祀之禮完畢。會鼓:急疾擊鼓,鼓點密集。

②芭(b?。和ā拜狻?,一種香草?! 、蹔?kuā夸):美好。

④倡:同“唱”?!         、萑菖c:舒緩。

鑒賞

詩篇以簡潔的文字生動描繪出一個熱烈而隆重的大合樂送神場面。一開始,先點出是“成禮”,使它和《九歌》各篇發(fā)生了聯(lián)系。祀禮完成后,于是響起密集的鼓點,于是一邊把花朵互相傳遞,一邊更番交替地跳起舞。美貌女郎唱起歌,歌聲舒徐和緩,從容不迫。這正是一個祭眾神已畢時簡短而又熱烈的娛神場面。而春天供以蘭,秋天供以菊,人們多么希望美好的生活能月月如此,歲歲如此。于是,大家從春供到秋,以時令之花把美好的愿望總告于眾神靈,并許以長此不絕以至終古的供奉之愿,表達人們敬神事神的虔誠之心。

在“成禮”的鼓聲中,讀者仿佛看到《東皇太一》中“揚枹兮拊鼓”、《東君》中“縆瑟兮交鼓”、《國殤》中“援玉枹兮擊鳴鼓”諸種或莊肅或雍容或悲壯的場面。而面對令人眼花繚亂的傳花輪舞,讀者無疑又會聯(lián)想起《東皇太一》中“靈偃蹇兮姣服,芳菲菲兮滿堂”、《云中君》中“靈連蜷兮既留,爛昭昭兮未央”、《東君》中“翾飛兮翠曾,展詩兮會舞”那流芬溢彩的神巫之舞?!皧钡母璩榫?,自然也有《東皇太一》中“疏緩節(jié)兮安歌,陳竽瑟兮浩倡”、《少司命》中“臨風怳兮浩歌”的疊影;而那“容與”之態(tài),風神卓絕,不也宛然可見《湘君》、《湘夫人》中“聊逍遙兮容與”的湘水配偶神的身姿嗎?“長無絕”的“春蘭與秋菊”,則是對綠色植物所象征的生命力的謳歌?!稗ル取薄ⅰ疤m藉”、“桂酒”、“椒漿”、“蘭湯”、“桂舟”、“薜荔柏(箔)”、“蕙綢”、“蓀橈”、“蘭旌”、“桂櫂”、“蘭枻”、“荷蓋”、“蓀壁”、“紫壇”、“桂棟”、“蘭橑”、“辛夷楣”、“藥房”、“蕙櫋”、“荷衣”、“蕙帶”、“辛夷車”、“桂旗”、“杜若”、“芙蓉”、“白薠”、“蘋”、“茝”、“石蘭”、“杜蘅”、“疏麻”、“瑤華”、“麋蕪”、“女蘿”、“幽篁”、“松柏”,《九歌》中神靈的生活物品與生活環(huán)境充滿各種芳美植物的郁郁生氣,突出表現(xiàn)了對美好事物的憧憬和對生生不息的生命的禮贊。從這個意義上說,“春蘭與秋菊,長無絕兮終古”正可以作為《九歌》祀神祈福的主旋律。

此詩在《九歌》在最短,幾乎接近詩里的“風”詩,但寥寥數(shù)語,卻把一個盛大集會的場面描寫得如此激越和恢宏。隨著激烈的鼓點和舞步,傳遞香草做著游戲上神靈快樂(這就達到了祁神許愿的目的)。詩末“春蘭兮秋菊,長無絕兮終古”兩句,完成了組詩的整體布局;用香草美人喻清平世界;用香草美人作為貫穿組詩各篇(除《國殤》)的聯(lián)結(jié)線。這個香草即是總譜的五線譜(形式)又是總譜上的各個音符(內(nèi)容),這種宏觀構(gòu)思是前無古人的。通過送神,展現(xiàn)了詩人矢志不渝的報國決心。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