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華縣 位于河南省東部,隸屬于周口市管轄??偯娣e1194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10萬畝, 地勢平坦,土層深厚,西北略高于東南,海拔高度在47.8—55.8米之間。 境內有 沙河 、 潁河 、賈魯河、雞爪溝、雙狼溝、清流河等14條骨干河道。 轄18個鄉(xiāng)鎮(zhèn)、3個農林場,戶籍人口92萬(2013年)。...... 西華位于河南省中部豫東平原,地處黃泛區(qū)腹心,是中國歷史傳說中造人補天的“ 東方女神 ”女媧建都的地方,被譽為“媧皇故都”。 境內有女媧城、 昆山女媧宮 、盤古寨遺址、 商高宗武丁陵 、殷商箕子讀書臺、龍泉寺、楚漢鴻溝一賈魯河、 新四軍杜崗會師紀念碑 、女媧廣場、永秀園、田口棗園等歷史遺跡和正在開發(fā)建設的旅游景點,其中春秋時期女媧城遺址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城關鎮(zhèn) 轄:西華縣原城關鎮(zhèn)分為昆山辦事處、箕子臺辦事處、媧城辦事處 昆山辦事處下轄東關 東橋 山子頭 箕子臺辦事處 西關 北關 唐宋崗 媧城辦事處 南關 周莊 蔣莊 以前的四門分成了居委會,以路命名。 女媧像 西華縣媧城街道辦事處于2009年8月13日正式成立,位于西華城區(qū)西南,東起逍遙路與富華路、昆山路相連,西與黃橋鄉(xiāng)相鄰,南和遲營鄉(xiāng)接壤,北至長平路與昆山路相接。奉母路、青華路、展輝路、迎賓大道、人民路、箕城路、安康大道7條城市主干道橫穿其中,面積8.13平方公里,現(xiàn)轄7個社區(qū)居委會,轄區(qū)居民3.68萬人,耕地面積4996畝,轄區(qū)內交通便利,商業(yè)發(fā)達,經濟繁榮,居民密集,流動人口眾多,是西華縣的經濟、文化、政治中心。 西夏亭鎮(zhèn) 轄:轄后朱村、楊場村、胡寨村、朱灣村、譚莊村、大丁張村、王莊村、曹灣村、奉仙寺村、后寨村、高莊村、展莊村、磨臺村、前高村、司渡口村、前倉村、張莊村、竹元村、方莊村、楊莊村、楊場村、陸城村、袁莊村、后倉村、前集村、莊鋪村、張百樓村、吳莊村27個村民委員會,65個自然村,176個村民組,人口46601人(2017年),耕地76496畝,人均1.42畝。 西夏古槐 西夏亭鎮(zhèn)古稱鳳凰集。春秋陳國司馬夏御叔封邑,其子徵舒為母修建東夏亭后,又再此修亭,因隔城相對,故名西夏亭。 1949年建政為第三區(qū),1956年改稱西夏亭中心鄉(xiāng),1958年成立西夏亭人民公社,1984年改西夏亭鄉(xiāng),1986年建制西夏亭鎮(zhèn)。 逍遙鎮(zhèn) 轄:東門村、南門村、西門村、北門村、周莊村、常村、白十村、小杜莊村、柴城村、白灣村、張灣村、大杜莊村、嚴莊村、焦東村、東蔡村、西阜陵村、東阜陵村、固東村、固西村、南倉村、吳莊村、劉寨村、武鄉(xiāng)村、武寨村、焦西村、西賈村、沙溝村、夾河灘村、李寨村29個行政村,54個自然村,總人口38999人(2017年),是全縣主要的回民聚居地。 高群生胡辣湯 逍遙為中州名鎮(zhèn),歷史悠久,始建于東漢建安年間,初名“小陶”,因沙、潁河傍鎮(zhèn)而過,又名“合流鎮(zhèn)”。宋末在此設清水縣,明清之際,此地成為連接沙河上下游的重要商埠,與漯河、周口、界首并稱沙河“四大碼頭”,在此做官的王知縣有感于當?shù)刂圯嬙萍虡I(yè)繁榮景象,曾寫詩盛贊。其中有“天時地利遂人愿,任職四載樂逍遙”之句,故逍遙由此得名并沿用。民國時期為西華縣政府所在地,建國后初為西華縣第六區(qū)人民政府,后改稱中心鄉(xiāng),人民公社、鄉(xiāng),1985年撤鄉(xiāng)設鎮(zhèn)。1992年被省建設廳命名為“中州名鎮(zhèn)”,1996年10月,被周口地區(qū)行署定為“綜合改革試點鎮(zhèn)”,2000年被省政府確定為“河南省重點鎮(zhèn)”。,2015年被評為“省城鎮(zhèn)化重點示范鎮(zhèn),”2016年被評為“全國重點鎮(zhèn)” 奉母鎮(zhèn) 轄:東杜莊村、張?zhí)珵炒?、西杜莊村、劉莊村、張官橋村、盆李村、白莊村、姚南村、姚北村、后莊村、七里倉一村、七里倉二村、七里倉三村、七里倉四村、七里倉五村、營崗村、陳莊村、后段村、堯莊村、前李村、溝劉村、馮莊村、后邵村、西南宋村、溝東村、溝西村、鐵佛寺村、臺子宋村、孫莊村、前段村、前邵村35個行政村,分221個村民組,總人口31260人(2017年)。 忠孝亭 奉母歷史悠久,人民勤勞,以孝賢美德聞名遐邇。于明朝初年二兄弟爭養(yǎng)其母而得名為“奪母城”后更名為“奉母城”。從此該地孝賢禮儀盛傳,多有佳話,世人皆效,稱傾后世。該地解放后劃區(qū)、鄉(xiāng)、公社均以此命名。1987年鄉(xiāng)建鎮(zhèn)仍以奉母城鎮(zhèn)為名而享譽中原。如今鎮(zhèn)政府門前還建有忠孝亭,樹有功德碑而示后人。該鎮(zhèn)西南有白莊仰韶文化遺址,中部有后段仰韶文化遺址,東有后于王仰韶文化遺址,西有萬人大自然村(內分5個行政村)七里倉村,后段仍保存著清朝所建清涼寺古建筑。這些足以證明,從原始社會以至夏、商、周、秦、漢時期,均有人類定居和活動的歷史。在漫長的歷史歲月中,既飽受戰(zhàn)爭創(chuàng)傷,又屢遭天災人禍。解放后人口快速增長,物質文化逐漸昌盛。封建社會與解放戰(zhàn)爭中人民靠勤勞智慧和艱苦奮斗培養(yǎng)出明清時期為官清正的王氏三翰林等,解放戰(zhàn)爭中孕育出張仁甫、陳二烈、邵周堯、唐得成、何林照、白書長等十多位革命前輩和三十多名革命烈士。譜寫了許多反侵略、反壓迫、反剝削、求解放的動人事跡。該鎮(zhèn)雖地處偏僻,但民風樸實,勤勞勇敢。 紅花集鎮(zhèn) 轄:紅花、寇莊、水坑王、赤狼、王莊、寺后劉、上郭橋、關口、南高莊、劉奎莊、張莊、南凌、屈莊、龍池頭、凌橋、護檔城、東高莊、肖六、杜崗、柳城、鄭莊、紀莊、寧莊、田樓、王橋、下郭橋26個行政村。周(口)鄭(州)公路穿境。 紅花苗木 素有“ 中原苗木之鄉(xiāng)”的紅花鎮(zhèn),近年來,鎮(zhèn)黨委政府瞄準國內外市場,結合本鎮(zhèn)實際,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判定出“引導、扶持、服務、特色”的實施辦法,科學調整種植結構,突出發(fā)展特色產業(yè)。目前,全鎮(zhèn)以農棗間作為主的雜果面積2.5萬畝,大棚瓜菜面積達2.2萬畝,其中大棚無公害西瓜5000畝;以街道綠化樹種,香花槐、金絲柳、黃金槐、七葉樹、雪松、欒樹、大葉女貞等綠化樹苗面積達20000畝,食用菌發(fā)展到10000萬袋,禽獸養(yǎng)殖已成規(guī)模,經濟結構調整步入了良性發(fā)展軌道。 聶堆鎮(zhèn) 轄::前梁村、黃莊村、小李莊村、埠口村、劉那村、何那村、思都崗村、惠樓村、大李村、軒那村、關帝廟村、道北村、劉干城村、馬那村、古樓營村、鯉灘村、大郭村、魏那村、馬山營村、道南村、黃崗村、前宋村。 女媧城 聶堆具有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傳統(tǒng)文化。相傳,中華民族的偉大始祖女媧曾在此摶泥造人、練石補天、制婚嫁、教農耕、并建都于此。早在春秋之前,人們就在這里筑城祭祀,取名“媧城”?,F(xiàn)存女媧城遺址、媧陵、龍泉寺,均屬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80年后,在女媧陵園內建成了媧皇殿、補天殿等五大宮庭式建筑。殿宇飛檐斗拱,碧瓦琉金,濃蔭匝地,風光怡人。每年海內外華夏子孫紛紛來此祭祖瞻仰,游人如織,日客流量最多可達10萬人以上。 東夏亭鎮(zhèn) 轄: 北街村、東街村、南街村、西街村、前王村、岳莊村、洪莊村、高營村、西張樓村、趙寨村、袁辛甲村、河灣村、大袁村、王卜化村、陳營村、曹堂村、蔡劉村、楊樓村、戴胡同村、看張村、木崗寺村、衛(wèi)埠口村、楊關廟村23個行政村,64個自然村,38500人,耕地面積52600.48畝。 盤古生態(tài)文化景區(qū) 據(jù)考證,今東夏亭鎮(zhèn)或為古之東華、長平。西華縣,據(jù)志書記載,春秋時為宋華氏分封地,居東者為東華,居西者為西華。夏屬豫州,周歸陳,陳滅歸楚。秦初置長平縣,漢高祖分置長平、西華二縣。后長平,入西華。隋文帝時稱鴻溝,唐改箕城,景云元年復稱西華至今。民國32年(1943年),中共領導的抗日根據(jù)地建立淮太西縣,設抗日民主政府,治東夏亭(今西華縣境內),屬中共水東特委,隸中共河南省委。民國38年(1949年)3月,中共撤銷東夏亭縣。 西華營鎮(zhèn) 轄: 毛橋、李橋、龐集、屈莊、常武營、劉雙橋、何莊、孝義寺、前樓、后樓、高集、郭集、尹莊、閆王寨、雙樓、李九、鋪李、后套、林樓、陳店、孫董、田莊、西華營、肖莊、吳莊、牟莊、來洼、薛樓、大趙、徐那、半截河31個行政村。 淮海戰(zhàn)役烈士陵園 西華營鎮(zhèn)位于太康、扶溝、淮陽、西華四縣交界處,距西華縣城25公里,西華營鎮(zhèn)東南與太康縣五里口鄉(xiāng)毗鄰,東北與太康縣遜母口鎮(zhèn)相連,西南及東南部與聶堆鎮(zhèn)和東夏鎮(zhèn)接壤,北與太康縣板橋鎮(zhèn)相連。全鎮(zhèn)土地總面積74.79平方千米(2017年),總耕地面積8.5萬畝,轄31個行政村,92個自然村,284個村民組,總人口48823人(2017年),其中非農業(yè)人口3108人。交通便利,省道吳黃路縱貫腹地,阿深高速公路距鎮(zhèn)區(qū)西1.5公里處由西北向東南方向穿過,許亳公路距鎮(zhèn)區(qū)北部2.5公里處由西向東穿過。歷史文化悠久,境內有淮海戰(zhàn)役烈士墓。 址坊鎮(zhèn) 轄: 址坊村、諸葛村、、緱家村、陳村、李莊村、后閆村、南陀村、蔡莊村、程灣村、邵莊村、灣張村、葉橋村、南流村、許家村、朱家村、吳店村、馬蘆村、丁莊村21個行政村,165個村民組,人口31626人(2017年),耕地4.8萬畝。 仰韶文化遺址 明初開設造紙作坊,取名紙坊,后山西洪洞縣遷來一對夫婦以扎紙房子為業(yè),拉動紙坊村造紙產業(yè)的發(fā)展,更名紙房村,后諧音而為今名。 1965年由逍遙、奉母兩公社析置址坊公社,設址于今址坊村,1968年搬遷于現(xiàn)址,1984年改稱鄉(xiāng),1995年撤鄉(xiāng)設鎮(zhèn)。址坊鎮(zhèn)內有仰韶文化遺址和東周列國盟約處遺址3處,李莊村北古墓群,是縣級文化保護單位。諸葛寺村有三國諸葛亮撒灰過河遺址,結合古文化開發(fā)沙河北岸。盛產黃花菜、營造綠色長廊,新植各類小雜果6000棵,發(fā)展觀光農業(yè)。 田口鄉(xiāng) 轄:田口村、陳樓村、宋營村、許營村、崔莊村、張大樓村、董城村、羅車李村、王貫樓村、春秋崗村、李陳村、陵西村、陵前村、大龐村、灘上村、小王村、后王村。 17個行政村,50個自然村。鄉(xiāng)域面積45.15平方千米(2017年),46708畝耕地,31167人(2017年) 田口大棗 田口鄉(xiāng)地理環(huán)境優(yōu)越,平川千里,一望無垠。賈魯河、清水河蜿蜒境內,為全鄉(xiāng)農林牧業(yè)的發(fā)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民營企業(yè)蓬勃發(fā)展,全鄉(xiāng)擁有各類企業(yè)20多個,其中,棗花面粉有限公司資產總額1000多萬元,年銷售收入1億多元,利稅300萬元。主導產品棗花面粉在全國各大城市均有銷售。浩天實業(yè)有限公司是由河南貝德利實業(yè)有限公司投資2600萬元興建,占地32畝。以田口優(yōu)質紅棗為原料,進行紅棗系列深加工,主導產品有棗酒、棗飲料、棗含片、棗奶、純凈水、微解紅棗粉、焦棗等。全鄉(xiāng)現(xiàn)有冷藏保鮮庫10余座,并且新建續(xù)建發(fā)展勢頭強勁。田口鄉(xiāng)歷史悠久,人杰地靈,境內有商高宗皇陵遺址。 清河驛鄉(xiāng) 轄:清河驛村、徐棚村、大王村、閆營村、官路徐村、三馬村、朱樓村、張樓村、王子營村、小龐村、李新村、高古洞村、后夏村、大龐村、大李村、后楊村、劉集村、常樓村、張莊村、腰莊村。 全鄉(xiāng)總面積48.39平方千米(2017年),耕地4.5萬畝,總人口35274人(2017年),村委會20個,自然村61個。 探清水河~ 清河驛鄉(xiāng)是西華縣一個新興的鄉(xiāng)鎮(zhèn),北宋時建為驛站,因倚清水河而得名清河驛。 位于縣城東11公里,西面、南面與皮營鄉(xiāng)接壤,北與東夏鎮(zhèn)相連,東與淮陽縣毗鄰,素有“西華東大門”之譽。屬黃河沖積平原,地勢平坦,境內清水河、黃水溝并行南流,省道南石公路東西穿過,阿深高速公路南北跨越。 皮營鄉(xiāng) 轄: 皮營村、東金莊村、齊莊村、郭樓村、馬樓村、西馮營村、水牛朱村、牛營村、姚莊村、茅崗村、金樓村、半坡李村、崔營村、鄺橋村、王樓村、楊橋村、天理村、北陶村、劉廟村、西金村、周樓村、雙樓理村、前候村、樓陳村、東馮營村25個村委會,62個自然村,142個村民組。 皮營一中 皮營街道辦事處位于西華東南部,距縣城12公里。2017年撤銷皮營鄉(xiāng)設皮營街道辦事處,南臨東王營鄉(xiāng),北靠田口鄉(xiāng),東和清河驛鄉(xiāng)接壤,西與城關鎮(zhèn)毗連。該鄉(xiāng)地處黃河沖積平原,地勢平坦,西臨賈魯河,東靠清水溝,境內有大沙溝貫穿南北,西部有國營林場穿越鄉(xiāng)境。全街道總面積49.35平方公里,35679人。近幾年來,該鄉(xiāng)把組織勞務輸出,培育“打工經濟”作為振興全街道經濟的突破口,積極實施“萬名農民外出務工”工程,取得了顯著成效。2002年,全街道勞務輸出經濟收入達到5000萬元,“打工經濟”已成為該街道的一大支柱產業(yè)。 東王營鄉(xiāng) 轄: 東王營村、祁堂村、徐寨村、齊營村、賈樓村、劉寨村、李方口村、劉營村、朱營村、黃營村、劉琛村、首帕于村、東老家村、南陶村、黃灣村、新三村、于寨村、薛莊村、西王營村、楊莊村、王化本村21個村民委員會,51個自然村,總人口27121人(2017年),耕地41368畝 葡萄采摘園 東王營鄉(xiāng)是一個典型的農業(yè)鄉(xiāng),已形成了以種植、養(yǎng)殖、林果業(yè)多業(yè)并舉的農業(yè)發(fā)展模式。2005年,完成農業(yè)總產值11700萬元,糧食總產1342萬公斤,夏糧785萬公斤,棉花38萬公斤,以優(yōu)質桃、布朗李為主的果樹面積達5437畝,產量7159萬公斤,以西瓜、蔬菜為主的面積達25427畝,產量4340萬公斤,糧經比例42:58。以瓜、果、蔬菜為主的特色農業(yè)逐步向規(guī)?;?、區(qū)域化、優(yōu)質化、標準化邁進。畜牧業(yè)發(fā)展迅速。目前全鄉(xiāng)黃牛存欄8400頭,生豬存欄12800頭,山羊存欄11400只,家禽存欄61000只;現(xiàn)有500頭以上的現(xiàn)代化養(yǎng)豬廠2個,60頭以上的養(yǎng)牛廠1個,規(guī)模在5000只以上的養(yǎng)雞專業(yè)戶8家。 大王莊鄉(xiāng) 轄:大王莊村、賈莊村、霍坡村、劉草樓村、王金莊村、李莊村、鄧營村、劉老家村、三官廟村、牌坊街村、簸箕劉村、粟樓崗村、孔寨村、方莊村、范莊村、丁口村、李樓村、馬岔村、陳莊村、東孫莊村。 人口30500人,耕地43000畝。 大王莊鄉(xiāng)位于西華縣東南部,有西華縣南大門之稱。人口30500人,耕地43000畝。交通便利,周鄭公路、商周高速公路穿境而過。經過歷屆鄉(xiāng)黨委、政府的努力,呈現(xiàn)了農業(yè)有特色、工業(yè)有規(guī)模、畜牧大突破、皮毛收購跑全國的發(fā)展格局。農業(yè)結構調整成效顯著。霍坡、老家的雜果面積達4000多畝,干鮮果遠銷漯河、平頂山、河北等地;草樓的千畝韭園,每畝產值在4000元左右;茫莊、李莊的白瓜、西瓜,孔寨的茄子遠銷東北及安徽,畝收入在7000元左右。依托康樓皮毛市場,南部七個村的農民跑遍全國各地收購皮毛,人均年收入在3萬元以上,年添新車20多部。相關皮毛企業(yè)發(fā)展后勁十足,其中國順皮毛經貿有限公司,年銷售收入達1千多萬元。 李大莊鄉(xiāng) 轄: 李大莊村、馮橋村、閆樓村、王營村、二臺村、李集村、張五營村、律莊村、北王莊村、張柿園村、趙灣村、時埠口村、黃樓村、王寨村、劉莊村、李寨村、楊崗村、袁莊村、唐坡村19個村委會。59個自然村,面積44.63平方千米(2017年)。耕地面積41600畝,39879人(2017年)。 魚林臺村發(fā)現(xiàn)的龍床 明中期,薛姓遷此,因李姓人丁興旺,形成大村莊,故名。 1948年為四區(qū),1956年廢區(qū)置李大莊鄉(xiāng)中心鄉(xiāng),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1961年改稱李大莊區(qū),1964年復稱李大莊公社,1984年改為鄉(xiāng)。 自然條件上沙河、潁河自西向東穿境而過,四分之三土地在沙、穎夾河套內。 地勢平坦,土質為淤土、兩合土及沙土。有公路北接周鄭公路,東接周口西站,西至葉埠口。 黃橋鄉(xiāng) 轄: 黃橋、孫堤、肖橫、東湖、西湖、孫莊、三所樓、棗口、裴橋、雙廟劉、駐莊、裴莊、胡家堂、前石羊、后石羊、西斧柯、東斧柯17個行政村。面積40平方千米,人口3.6萬人 黃橋桃園的晨霧 黃橋鄉(xiāng)歷史文化悠久,人民勤勞,境內有春秋戰(zhàn)國時期陳令公墓遺址和漢墓群遺址。歷史名人有湖廣黃安縣令王云明(王猴)出生于后石羊村,其墓被列為縣級文物。相傳,前、后石羊和東、西斧柯村名因魯班用斧頭傳羊而得。黃橋大閘、大橋并肩坐落于此,大閘上題有“春風楊柳萬仟條,六意神州盡舜堯”的詩句,描述了黃橋人民艱苦奮斗,敢于創(chuàng)業(yè)的精神。 境內東斧哥村有春秋陳靈公墓和漢古墓群,后石羊村有漢代古墓群。 艾崗鄉(xiāng) 轄: 艾崗村、木寨村、洪山廟村、蘇橋村、候橋村、柳條馮村、楊莊村、半截樓村、潘北村、潘南村、苗里崗村、凌頭崗村、都城崗村、麥莊村、白廟村、西黃莊村、關莊村、鐵爐村、祁莊村、紙房村、新橋村、新白廟村。22個村民委員會,45個自然村,119個村民組,31508人(2017年),6.06萬畝耕地。 艾崗小辣椒 艾崗鄉(xiāng)具有光榮的革命歷史,三崗(陵頭崗村、苗里崗村、都城崗村)為革命紀念地,為抗戰(zhàn)期間中原抗日根據(jù)地之一。 也是“豫東特委”所在地,是當時鄂、豫、皖邊界15個縣、市抗日斗爭的指揮中心。 該鄉(xiāng)歷史悠久,古跡眾多。 潘崗村東南有漢潘乾墓,明王都堂墓和漢代墓遺址。 陵頭崗村、都城崗村有文化遺址,屬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1974年蘇橋村出土的30萬年前象牙化石,長3.94米,為國內所僅有,現(xiàn)存縣文化館。以潘南、潘北、木寨、艾崗、蘇橋為主的辣椒種植基地,面積達到1.5萬畝。 葉埠口鄉(xiāng) 轄:葉埠口村、葫蘆灣村、葛莊村、趙寨村、坡楊村、英沃村、依崗村、長樂村、上徐村、龍王廟村、張村、馬古同村、柳莊村、高莊村、江口村、新莊村、樊廟村、早崗村、流渠村、房墳村、洼趙村、宋橋村、前柳城村、后柳城村、崗趙村、后李村、泥土店村、石莊村。 小編的母校:并從這里走向軍營 葉埠口一中 葉埠口是全市有名的果樹之鄉(xiāng),全鄉(xiāng)共有雜果近萬畝,特別是優(yōu)質葡萄的產量,總體效益位居全市之首,產品遠銷到湖南、湖北、廣州等地,鄉(xiāng)成立了果品銷售服務公司,籌建了冷庫,解決了水果銷售、運輸、儲存等困難,增加了農民收入。目前全鄉(xiāng)已初步形成東部葡萄西部李、北部柿子中部杏的四大種植新格局。旅游資源豐富。春夏有沙穎河堤垂柳相伴,環(huán)境優(yōu)美,是游人避暑納涼之圣地;有元末明初郡馬李彥十八畝后花園;有大量的漢代文化遺址及隨開皇元年至十八年(公元581-599)南柳城故城等多處名勝古跡。 遲營鄉(xiāng) 轄: 孫莊、理花園、張莊、薛灣、高口、楊樓、閘口、安莊、大遲營、前喜崗、后喜崗、朱莊、椿樹張、石坡、龍坡、徐橋、楊門、順河、劉莊、前丁營、后丁營、斜樓、趙店23個行政村。 遲營鄉(xiāng)歷史悠久,人民勤勞樸實。潁河穿境而過,龍坡行政村有“華東野戰(zhàn)軍治潁紀念碑”。自1964年建鄉(xiāng)以來,在全鄉(xiāng)人民歷屆黨委、政府的領導下,認真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勵精圖治、艱苦創(chuàng)業(yè),取得了經濟建設的巨大成就。近幾年來,遲營鄉(xiāng)黨委、政府堅持“強化工業(yè),優(yōu)化農業(yè),多業(yè)并舉,整體推進”的工作思路,使經濟和社會面貌發(fā)生了巨大變化,邁入了一個全面發(fā)展的嶄新時期。 黃泛區(qū)農場 轄:場部、一分場、二分場、三分場、四分場、豐裕農業(yè)示范場、豐潤農業(yè)示范場、七分場、八分場、九分場、十分場、十一分場、十二分場、十三分場、十四分場、十五分場、良種繁育場、園藝場、綠豐公司、牧業(yè)總公司、尹坡分場、郭莊分場、南坡分場、高莊分場。 黃泛區(qū)農場場史博物館 1938年6月,侵華日軍占領豫東重鎮(zhèn)開封后,大舉西進,威逼鄭州、武昌。國民政府為阻止日軍,以水代兵,炸開鄭州花園口黃河大堤。滔滔黃水一瀉千里,廣闊平原淪為澤國。豫、皖、蘇三省44個縣89.3萬人喪命黃泉,1200萬人流離失所。到1946年黃河封堤,黃水整整泛濫了8年。8年間,豫東大地饑荒連年、餓殍遍野,人為地造成了54000平方公里荒沙彌漫的“黃泛區(qū)”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黨和政府十分關心、重視黃泛區(qū)的復興工作。1950年2月,中央成立了黃泛區(qū)復興委員會,同年3月21日,在河南省省會開封設辦事機構——黃泛區(qū)復興局,省主席吳芝圃兼任局長,趙一鳴、路巖嶺任副局長。并由國家撥出專款,開始了大規(guī)模的向自然開戰(zhàn),建設家園,造福子孫的“復興”運動。 五二農場 轄:周口監(jiān)獄、一監(jiān)區(qū)、二監(jiān)區(qū)、三監(jiān)區(qū)、五監(jiān)區(qū)、六監(jiān)區(qū)、七監(jiān)區(qū)。 周口監(jiān)獄 河南省五二農場始建于1952年,位于周口市西華縣境內,占地6.8萬畝。總資產2億多元,職工萬余名,其中各類專業(yè)技術人員700余人。是一個一、二、三產多業(yè)并存,農、林、牧、工、商、副全面發(fā)展,科、工、貿、產、加、銷體系完善的省直屬大型現(xiàn)代化國營農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