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nóng)歷八月中秋,月光皎皎,秋風(fēng)送爽,丹桂飄香。在合家團圓之際,共食月餅,觀月賞桂,實乃人生一大樂事。 我國是桂之故鄉(xiāng),全國大部分地區(qū)均有種植,桂在我國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是傳統(tǒng)名貴花木。它四季長青,樹葉繁茂,品種繁多。按花色分為金桂、銀桂、丹桂;按特性分為四季桂、月月桂、巖桂等。桂花花香襲人,到中秋節(jié)前后,眾芳搖落,而桂樹的葉枝間,卻綴滿了密集的小花,清香飄逸,濃馥致遠。素有“九里香”之稱。 桂花的來歷,在民間有一個有趣的傳說。古時候有一個和尚,在中秋之夜收到從月中飄落的桂子,便讓小沙彌將其種在后庭。一夜之間,樹高萬丈,桂密成蔭,滿院都是桂花香。宋代詩人楊萬里根據(jù)這個傳說曾寫過一首《叢桂》詩。'不是人間種,移從月里來,廣寒香一點,吹得滿山開'。所以桂就有了'月中桂子”的傳說。 我國民間把桂樹作為吉祥之物,主要是因為“桂“諧“貴'音,多用來象征富貴。結(jié)婚時擺放,有“天降貴子'之意。吉祥圖案中也常以桂入畫,如蓮花與貴的圖案為'蓮生貴子',把桂與蘭畫于一圖,為'桂子蘭孫',稱子孫發(fā)達,光宗耀祖為“蘭桂齊芳',桂花與蝙蝠畫在一起的圖意為'福增桂子'。這些都是表達吉祥,富貴之意。 桂花作為民間吉祥物,還有更深邃的內(nèi)涵。從唐代開始,每年的鄉(xiāng)試秋圍大都在八月,此正值桂花盛開,所以稱桂月。鄉(xiāng)試考中舉人,稱'折桂'或'登科”,考場稱“桂苑',稱科舉及弟者為“桂客”,'桂枝郎”??忌项^名狀元被譽為“蟾宮折桂'。'月中折桂',“蟾宮折桂兩詞,成了讀書人仕途得志,夢寐以求的好事。 桂花貴在其香,但香而不露,秀麗而不嬌,獨占三秋,香壓群芳。一到中秋節(jié),人們總要和桂花、明月聯(lián)系到一起。人們對桂花有特殊的感情,它不僅可供觀賞,還有比較高的經(jīng)濟實用價值。桂花、桂皮可入藥,桂花也可提取名貴的香料。如詩人白居易所言“似非棟梁材,猶勝尋常木”。 轉(zhuǎn)眼中秋節(jié)就要到了,正是桂花開放的季節(jié),月明風(fēng)爽的中秋之夜,坐在香氣襲人的桂花樹下,吃著月餅,品著美酒,詩情畫意,對月遙望。月宮嫦娥還在起舞嗎?月中的桂花與人間一起開放嗎?吳剛的桂花酒與人間美酒比,哪個更醇? (2019年9月10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