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狀皰疹是由患者感染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后潛伏在感覺神經節(jié)中,當免疫力低下時病毒活化、繁殖,引起感覺神經節(jié)的炎性改變,并可向感覺神經節(jié)的周圍支及中樞支擴散,進而造成外周神經、中樞系統(tǒng)的損傷。帶狀皰疹是一種可治愈性疾病,但帶狀皰疹消退后,患部遺留長時間疼痛,稱之為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PostHerpeticNeuralgia,PHN),治療比較困難。該病在老年患者中發(fā)生率較高,且臨床癥狀較重,疼痛常持續(xù)數月甚至數年。本病發(fā)病機制還不十分清楚,因其臨床治療十分棘手,患者不僅疼痛異常,甚至晝夜不安,難以入睡,還不時伴有難以忍受的瘙癢,嚴重影響生活質量。 一、中醫(yī)常用治法 1.活血化瘀,通絡止痛:桃紅四物湯、補陽還五湯、失笑散加減;藥物如絲瓜絡、路路通、當歸、紅花、乳香、沒藥、桃仁、川芎、丹參、玄胡、白芍、生地黃、蒲黃、五靈脂、郁金、全蝎、蜈蚣、磁石、生黃芪、生草; 2.清熱解毒,通絡止痛:龍膽瀉肝湯等加減:龍膽草、山梔子、黃芩、大青葉、柴胡、生地黃、澤瀉、茵陳蒿、田七、瓜蔞皮、桔梗、梔子、枳殼、淡豆豉、降香、丹參、赤芍、絲瓜絡、菊花、牡丹皮、當歸、全蝎、甘草 3.疏肝行氣,通絡止痛:逍遙散加減:黨參、當歸、白芍藥、茯苓、黃芪、地龍、五靈脂、柴胡、炒白術、瓜蔞殼、瓜蔞仁、太子參、北沙參、山藥、麥冬、紅花、三七、牡丹皮、刺蒺藜、僵蠶、生甘草。 4.健脾利濕,解毒止痛,除濕胃苓湯加減:蒼術、白術、豬苓、茯苓、薏苡仁、黃柏、虎杖、梔子、澤瀉、滑石、郁金、桂枝、半夏、陳皮、黃芩、菊花、生甘草; 5.益氣養(yǎng)陰,通絡止痛:天王補心丹加減:黨參、黃芪、白術、當歸、白芍、生地、玄參、麥冬、花粉、乳香、沒藥、甘草。 二、中西醫(yī)結合治療 丹參注射液液靜脈注射、云南白藥氣霧劑噴于患處,同時結合西藥①抗病毒藥物:阿昔洛韋片②營養(yǎng)神經:維生素B1、B12。③止痛劑:酌情選取止痛片,氨酚待因片、布桂嗪片等。④糖皮質激素:潑尼松等。 三、單純外治法 1.用樟腦少許,摻于平安膏(《醫(yī)宗金鑒·外科》方)中外貼,2~3日換藥1次;若疼痛日久不愈,可用丁桂散(丁香、肉桂等分,山柰少許研細末),摻在陽和解凝膏中貼敷,2~3日換藥1次。 2.用冰片酊治療皮損愈后留有神經痛者,外涂痛處,每日3~4次,疼痛逐漸緩解而消失。 四、針灸療法 取穴:病變部位阿是穴圍刺,病側相應的夾脊穴,病側遠部取穴(合谷、陽陵泉、曲池)。每天1次,10次為一個療程。 七星針叩刺加撥火罐治療皰疹后神經痛。七星針輕度叩刺病變部位皮膚(消毒),以局部皮膚潮紅為度。用閃火法拔火罐于病變部位皮膚,留罐15~20min。5~7d為一個療程。 重要信息:中國中醫(yī)科學院廣安門醫(yī)院黃世敬教授團隊長期致力于心腦血管病、高血壓、冠心病、高脂血癥、抑郁癥、腦白質病、帕金森病、更年期綜合征、骨質疏松及顱內腫瘤術后等病的中醫(yī)藥防治研究。近期開展“開心解郁丸治療抑郁癥臨床研究”,如果您:1、符合抑郁癥診斷標準,2、符合中醫(yī)元氣虧虛,氣血郁滯證診斷標準,3、年齡在18-70歲。就有機會加入我們的臨床研究,并將獲得:治療前后安全性檢查包括血、尿常規(guī)、肝功、腎功、心電圖檢查、量表檢查及研究用藥全部免費。若有意自愿參加者,詳情請于我院老年病科(門診樓二樓9診室-周一上午);特需(門診樓十一樓18診室-周一下午)咨詢,亦可參照黃世敬醫(yī)生個人網站《廣安門醫(yī)院招募抑郁癥患者志愿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