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登高 杜甫 風(fēng)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長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品鑒 明人胡應(yīng)麟推此詩為“古今七言律第一”。他說;“杜‘風(fēng)急天高’一章五十六字,如海底珊瑚,瘦勁難名,沈深莫測,而精光萬丈,力量萬鈞。通章章法、句法、字法,前無昔人,后無來學(xué)。微有說者,是杜詩,非唐詩耳。然此詩自當為古今七言律第一,不必為唐人七言律第一也?!?《詩藪》)首聯(lián)寫具體景象,頷聯(lián)寫秋天氣象?!奥淠尽薄跋隆薄ⅰ伴L江”“來”,平淡無奇,加上“無邊”、“蕭蕭”、“不盡”、“滾滾”四詞后,面目迥異。頸聯(lián)寫詩人自己的感情,上句著眼于空間,下句著眼于時間。尾聯(lián)慨嘆時世艱難,個人潦倒,透出無限悲涼意緒。 22.題破山寺后禪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 萬籟此皆寂,惟聞鐘磬音。 品鑒 超妙精工,清幽深微。讀之使人精神純凈,忘情塵俗。 23.楓橋夜泊 張繼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品鑒 喧囂的鬧市終于安靜了,只有江邊客船上的詩人對愁難眠。月落、霜濃、楓樹、漁火是詩人所見之景,烏啼、鐘聲是詩人所聞之聲。從“月落烏啼”到“夜半鐘聲”,時光在點點滴滴地流逝,詩人一直在輾轉(zhuǎn)反側(cè),城外古寺隱約的鐘聲也沒有逃脫他敏感的耳朵。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諸景,景色凄冷,使旅人生愁;夜半之鐘聲,則使他愁上加愁。 24.滁州西澗 韋應(yīng)物 獨憐幽草澗邊生, 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 野渡無人舟自橫。 品鑒 有聲有色,有靜有動。短短四句,畫出了互相銜接的三幅畫面。澗邊幽草叢生,樹卜黃鸝輕唱,第一幅畫;黃昏時刻,風(fēng)雨人作,春潮暴漲,第二幅畫;風(fēng)雨過后,河水平穩(wěn),野渡無人,孤舟自橫。若是風(fēng)雨飄搖之時,孤舟斷不可“自橫”。在三幅圖畫的背后,有一個人,一個“,冷”草、“,冷”澗、“憐”鳥、“憐”樹的人?!按撼睅в辍币u來時,他沒有離開,“野渡舟橫”時他依然沒有離開。一、二句幽靜而富有生機,三句繁音促節(jié),風(fēng)起云涌,四句再度回到幽靜,不過,此時的幽靜含有稀疏荒涼的意味。 25.江 雪 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品鑒 千山萬徑,無鳥無人,一片冰天雪地的世界。在此荒寒中,竟然還有孤舟獨釣者!全詩清新峭拔,造景巧妙。胡應(yīng)麟《詩藪》評曰:“‘干山鳥飛絕’二十字,骨力豪上,句格天成。然律以輞川諸作,便覺太鬧?!焙沃^“太鬧”?莫非是說王維山水詩乃天人合一之“無我之境”,柳宗元此詩則為天人對峙之“有我之境”? 26.暮江吟 白居易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品鑒 這首詩寫暮色中的秋江。前兩句寫殘陽映照江面,受陽光照射的一半江水閃動著紅光,另一邊江水則愈加碧綠,色彩濃重,在視覺上形成強烈的反差。后兩句寫隨著時間的推移,夜幕降臨了,詩人俯視地面草木上滾動著如同珍珠的露水,抬頭望見一彎月牙如同一張弓,此情此景怎不讓人愛憐?這首小詩玲瓏剔透,色彩鮮明,是一件不可多得的藝術(shù)珍品。 27.泊秦淮 杜牧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 品鑒 首句連用二“籠”字,寫出晚上秦淮河畔岑寂朦朧的景色。次句關(guān)題,“近酒家”三字引出商女之唱歌。后兩句將歷史、現(xiàn)實與未來融為一體,感慨既深,寄托亦遙。取象優(yōu)美,造景綺麗。 28.山 行 杜牧 遠上寒山石徑斜, 白云生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 霜葉紅于二月花。 品鑒 “霜葉紅于二月花”,造語自然,又出人意表,擺脫了歷代文人悲秋情結(jié),呈現(xiàn)出一種熱烈向上的生機勃勃的景象。 29.江南春絕句 杜牧 千里鶯啼綠映紅, 水村山郭酒旗風(fēng)。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樓臺煙雨中。 品鑒 “煙雨”既是春景的寫實,又是詩人心緒的再現(xiàn)。 30.樂游原 李商隱 向晚意不適, 驅(qū)車登古原。 夕陽無限好, 只是近黃昏。 品鑒 黃昏之時,獨登古原,百感交集?!跋﹃枱o限好,只是近黃昏”,是寫實,也是自嘆身世之遲暮。也有許多人認定,此句憂慮大唐之衰微。四句二十字,竟肩負起如此巨大的歷史重任。今天的史家在論及晚唐時代時,常引用后二句。 31.泊船瓜洲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shù)重山。 春風(fēng)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品鑒 洪邁《容齋續(xù)筆》卷八云:“吳中士人家藏其草。初云‘又到江南岸’。圈去‘到’字,注曰‘不好’。改為‘過’,復(fù)圈去而改為‘人’。旋改為‘滿’。凡如是十許字,始定為‘綠’?!边@條記載,常被人視作“文字頻改,工夫自出”的例證。“綠”字寫出了春風(fēng)吹拂的效果,寫出了春風(fēng)的精神。全詩既描繪了江岸明媚秀麗的景色,同時寫出了詩人在仕與隱之間微妙復(fù)雜的心態(tài)。 32.飲湖上初晴后雨 蘇軾 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品鑒 前兩句先寫湖上“初晴”時的水光山色,后寫“后雨”時縹緲山影。“晴方好”、“雨亦奇”表明了作者的感情,引起了下文。后兩句用了一個空靈又貼切的妙喻刻畫出西湖的神韻。此后西湖又被人稱為“西子湖”,這一妙喻“遂成為西湖定評”。(陳衍《宋詩精華錄》) 33.天凈沙·秋思 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fēng)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品鑒 這支小令被稱為“秋思之祖”(見周德清《中原音韻·小令定格》),直接以名詞性意象組合而成,前三句九種意象,皆采用偏正結(jié)構(gòu)。首句色調(diào)凝重,次句明麗,第三句蕭瑟。后二句寫在夕陽西下時,旅人彷徨悲苦的心情。 |
|
來自: 遙望山松 > 《古典詩詞名句(含山水詩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