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周炎是肩關節(jié)周圍炎的簡稱,是指發(fā)生于不同解剖部位,以各種不同病理特點的一種疾病,包括鈣化性肌腱炎、粘連性肩峰下滑囊炎、肱二頭肌肌腱炎、岡上肌肌腱炎等,目前所說肩周炎常特指粘連性關節(jié)囊炎。主要表現為疼痛和肩關節(jié)活動受限,因而又稱為“凍結肩”。又因其發(fā)病年齡多在50歲左右,又稱“五十肩”。 病因&病機 中醫(yī)認為,本病屈于“痹證”范疇,其發(fā)病除年老正氣不足外,加上局部感受風寒濕邪,導致風寒濕邪客于血脈筋肉,脈絡拘急而疼痛;或勞累閃挫,偏側而臥,筋脈長期受壓,以致氣血阻滯,不通則痛。此病又稱為“漏肩風”。 療法一 取穴:阿是穴(痛點或肌肉佃硬處)。 操作方法:將針刺部位常規(guī)消毒,用直徑0.5mm、長2寸的鎢錳合金針,置酒精燈上,將針身的前中段燒透至白,對準穴位,速刺疾出,深達肌腿與骨結合部,出針后用消毒干棉球重按針眼片刻。在每平方厘米病灶上,散刺2~6針,每周治療2次,患者保持局部清潔,避免針孔感染。 按語:適用于局部組織粘連笱癥頑固者。 療法二 取穴:阿是穴。 操作方法:在患肩肱二頭肌上方及三角肌前后緣尋找敏感點,一般有3~6個最敏感壓痛點,做好標記,常規(guī)消毒,用2寸的鎢鋼火針在酒精燈上燒至白亮,對準穴位,速刺疾出。進針1寸左右,不留針。3~5點/次,5~7日一次,3~5次/療程。針后第二天開始功能鍛煉。 按語:火針具有溫通經絡,行氣活血的功效,對于寒邪外侵,痹阻經絡引起的各種疼痛療效甚佳。治療肩周炎一定要尋找準確敏感點,燒針達到一定火候,進針準確,深淺適度,針刺后配合功能鍛煉。 療法三 取穴:聽宮、條口、阿是穴。 操作方法:先以毫針刺聽宮、條口,聽宮直刺1寸,條口深刺2寸,不留針。后以中粗火針速刺阿是穴,點刺不留針。 按語:毫針火針并用治療肩周炎效果很好。輕型患者針治1次,癥狀即可減輕;重型患者治療時間較長,3~4次可使癥狀明顯減輕,一般堅持幾十次,亦可完全治愈。 療法四 取穴:肩髃、肩髎、肩貞、肩前、臑會、臂臑、天府、俠白、曲池。 操作方法:用細火針點刺諸穴,速刺不留針,深度0.3~0.5寸。 按語:肩部疼痛甚者或怕冷發(fā)涼者可用此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