丞相和宰相都是我們經(jīng)常在歷史典籍和古代小說、戲曲中見到的官職,比如曹操,比如諸葛亮,他們都擔任過朝廷的丞相之職。那么,丞相和宰相有什么區(qū)別呢? 東漢末年丞相曹操 其實這個問題很簡單。 所謂丞相,是中國古代中央政府的最高行政長官,也是文官的最高首長。按照字面意思,“丞”是副貳之意,比如縣丞,就是副縣長;“相”也是副的意思,比如我們現(xiàn)在常說的儐相,就是新郎新娘的副,新郎新娘不能做的事就由儐相來做。由此可見,丞相就是一個副官,誰的副官呢?皇帝的副官,代替皇帝處理朝廷的一切政務(wù),這便是古代丞相的職能。 宰相最初與丞相不同,古代貴族家里最終要的事情是祭祀,祭祀最重要的在于宰殺牲牛,所以當時替貴族或者國王管理家庭事務(wù)的人就叫“宰”。 秦漢以后,由諸侯國轉(zhuǎn)為郡縣制,中國古代的政權(quán)化家為國,于是替國王管理家庭的“家宰”便化身為國家的政治領(lǐng)袖,替皇帝管理國家,這時的宰相就是丞相了。在內(nèi)稱“宰”,在外稱“相”,這就是“宰相”一詞的由來。 宰相由皇帝的家臣變?yōu)檎罡咝姓L官后,誰替皇室管理家務(wù)呢?御史中丞。御史大夫是丞相的副職,御史中丞又是御史大夫的副職,他住在皇宮里,管理皇室一切事物。從這個角度講,宮廷事務(wù)也是丞相的職能,只不過專門安排了一個專人處理而已。 宰相和丞相的區(qū)別有兩層處不同: 1:含義不同。 何謂“相國”?看管一個國家,視察一個國家,那是國君的大管家和代理人,是真正的百官之長。而“丞”這個字,則是“輔佐”的意思。所謂“丞相”,本義是“輔佐相國”,所以最開始,丞相是相國的助理,相國大,丞相小,相國是總理,丞相是副總理。 2:一個是官職,另外一個則是制度。 丞相:是代替皇帝統(tǒng)帥文武百官、輔佐皇帝總理國政的最高官職。丞相是宰相制度中具體的官職名稱。需要注意的宰相是“通稱”,不管任何朝代,只要是輔助帝王掌管國事的最高官員都可以稱為宰相。宰相是通稱,更是一種制度。 PS: 需要注意的是:宰相不一定是丞相,宰相在不同朝代,有不同的官職對應(yīng)。 做個不一定恰當?shù)膶Ρ龋┫嗍枪糯膰鴦?wù)院總理的正式官職,現(xiàn)在是國務(wù)院正副總理的尊稱,而宰相則是國務(wù)院總理的尊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