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啦:賽里木湖—蒙古語意為“山脊梁上的湖”,哈薩克語意為“祝愿、祝?!保瑵h語則稱其為“三臺海子”。下面我們一起看看這篇《大西洋的最后一滴眼淚》。 今年7月,應朋友之邀,再次走進新疆,了了一睹賽里木湖的夙愿。七月流火,內(nèi)陸已是一片炙熱難耐,暑氣蒸騰。但博樂的天氣卻清風悠悠,涼爽無比,這不,一下車,頓感賽里木湖寒意襲人,幸好,有所備,馬上披上長衫。 據(jù)史料記載,一直到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的三岔口處,歷史上一共有五個“臺”(驛站),分別為一臺、二臺、三臺、四臺、五臺。而這幾個“臺”大約在元朝時期就設立了。那時候,位于伊犁境內(nèi)的阿里麻力是成吉思汗的二兒子察哈臺汗國的都城,來往于阿里麻力的商賈旅人川流不息,且多為騾馬徒步行走,故而設此“臺”多為旅人過客歇息之用,當然也為軍事服務。此處的“三臺海子”,由此而生。后來,清王朝也沿用了此方法。由于絲綢之路北道經(jīng)過賽里木湖,因此,湖區(qū)還遺存有巖畫、烏孫國古墓群、寺廟遺址、敖包(鄂博)、碑刻、古代驛站遺址等。 我們六輛越野吉普車在寬闊的湖邊大道上長驅(qū)而行,沿著“三臺海子”——賽里木湖的近90公里的環(huán)形公路飽覽全湖景致。面對浩瀚的湖面,我突然想到二十多年前,我在黑龍江省密山市境內(nèi),觀看興凱湖的情景。興凱湖可稱為真正的海,一片汪洋,浩蕩恣肆,湖水渾渾沌沌,洶涌澎湃,卷起千堆雪浪撲向岸邊……當時,我被興凱湖的粗獷、質(zhì)樸和恢宏所深深震懾。可惜的是,興凱湖有三分之二屬于前蘇聯(lián)。而今,眼前的賽里木湖卻溫潤的躺在新疆博樂境內(nèi)的天山山脈中,宛如玉宮里的瓊瑤天池,又如一塊藍色的琥珀,在空曠的天野里熠熠閃爍。難怪南宋著名思想家邱處機路經(jīng)此湖時發(fā)出由衷的贊嘆:“大池方圓二百里,雪山環(huán)之,倒影池中,名之曰天池”。元朝大臣耶律楚材也贊美道:“百里鏡湖山頂上,旦暮云煙浮氣象”。而清末文人宋伯魯則以“四山吞浩淼,一碧拭空明”的詩句,玲瓏剔透地描繪出了賽里木湖雄曠清澈、滿目澄明的自然景色。就連詩人艾青也一往情深地留下了這樣的詩句:“你 .......... |
|
來自: 我是我32rsp58x > 《游記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