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攝影/肖戈、任輝 本文選自《知識就是力量》雜志 提起鱷魚這種動物,我們大家都是相當熟悉的。它們廣泛分布于全世界各地的水域里,被人們稱為“水中的霸主”。身為億萬年前從地球上流傳下來的動物,鱷魚的實力可以說是相當強大的。 不信你看 ▼ 非洲尼羅鱷,身長4米, 此刻正是角馬大遷徙的季節(jié), 它正靜靜地伏在馬拉河邊, 等待角馬的到來…… “水中獵手”向角馬發(fā)動突然襲擊 據(jù)悉,在一年一度的野生動物大遷徙中,數(shù)以百萬計的角馬長途遷徙來到肯尼亞的馬拉河邊。為了食物,它們奮力躍過危機重重的馬拉河,尼羅鱷會潛伏在河邊襲擊角馬,在這個過程中,數(shù)千只角馬會命喪于此,這個時候是尼羅鱷們一年一度盛宴的開始。 非洲尼羅鱷的天堂 ▼ 津巴布韋的馬納波爾斯國家公園是世界自然遺產之一,也是非洲尼羅鱷的天堂,在美麗的贊比西河里棲息著數(shù)量眾多的尼羅鱷,它們時常潛伏在贊比西河岸上曬太陽,以保持體力。 在一個落日黃昏,我們沿著贊比西河的河岸追尋野生動物,突然發(fā)現(xiàn)這只長度超過4米的尼羅鱷。 這只體形龐大的尼羅鱷非常警覺,它同時也發(fā)現(xiàn)了我們,當它看見我們的電動船開過來,就馬上做出警告的表情—它急速昂起頭調整方向面對著我們,威脅我們不能靠近。當它確認我們的電動船沒有即刻離開的意思之后,它馬上做出進攻的姿勢,龐大的身軀騰空躍起穿入河中,船長立即宣布撤離,因為在贊比西河經(jīng)常發(fā)生尼羅鱷襲擊人類的事件。 辨別鱷魚有竅門 ▼ 想要區(qū)分某種長相大同小異的鱷魚,其實有一些簡單的方法: 1.嘴部特征 鱷目之下的3個科中,短吻鱷科在嘴巴閉合的時候,下顎牙齒不會裸露在外;長吻鱷科的嘴部格外細長,所有牙齒都裸露在外部;唯有鱷科的下顎第4或第6顆牙齒總是裸露在外,這是最顯著的特征,尼羅鱷就是鱷科的典型代表。 ▲長吻鱷尤為特殊的嘴部結構 ▲鱷科的下顎第4顆牙齒明顯外露,此圖為尼羅鱷 2.頸部盾甲 尼羅鱷和灣鱷的嘴部結構非常相似,我們該如何區(qū)分呢?非常簡單,看盾甲。在尼羅鱷的頸部,分布著6片盾甲,呈前4后2且前后不相連的特殊分布,但巨大的灣鱷卻并無這樣的結構?,F(xiàn)存的鱷類生物中,只有尼羅鱷和古巴鱷擁有這樣的頸部盾甲,但古巴鱷體形遠小于尼羅鱷,如此一來,尼羅鱷就很容易被辨認出來了。 ▲灣鱷的頸部沒有盾甲,顯得光禿禿的 ▲尼羅鱷頸部分布著6片盾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