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非洲肯尼亞有一條馬拉河,每年的10月份,都有上百萬頭角馬從3000公里外的坦桑尼亞遷徙到這里。 馬拉河中有兩種動物是角馬們在渡河時必然要遇到的殺手:一種是世上最大、最為兇殘的尼羅鱷,一種是被稱為“非洲河王”的河馬。 有一年10月,馬拉河的河水不再湍急,甚至有的地方可以清楚地看到河底。這時,幾頭年幼的角馬發(fā)現(xiàn)在離準備過河的地點不遠處河水很淺,而且尼羅鱷和河馬在那里根本沒有施展的空間。于是,不少年幼的角馬聚集過去,準備從那里過河。令人吃驚的一幕發(fā)生了,幾十頭看上去像是頭領且年老的角馬過來驅(qū)趕那些年幼的角馬回到原處,不允許它們從較淺處過河。角馬們注視著這個舉動,沒有一頭出來阻止。接著,角馬開始過河。后果可想而知,角馬死傷眾多。
這一場面被《動物世界》攝制組真實地記錄下來。工作人員問導游,角馬明明知道馬拉河里有兇惡的尼羅鱷和河馬。為什么不從較淺且沒有尼羅鱷和河馬的地方過河,而是依然選擇以前的路線呢? 導游說,馬拉河像今年這樣的情況難得一見,很多角馬一輩子也遇不上。如果角馬尤其是那些年幼的角馬選擇了從較淺處過河,并順利到達對岸,那么次年3月,它們又要回來,再經(jīng)過馬拉河時,面對成群的尼羅鱷和河馬,它們還敢過河嗎?年幼的角馬是角馬種群繁衍生息的希望。它們過不了河就意味著死亡,那對整個角馬種群意味著什么呢?所以,角馬必須要教育年幼的角馬放棄那老天疏忽的“恩賜”。以免喪失了抗爭命運的本能,而是選擇與尼羅鱷和河馬的斗爭。 摘自《成功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