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需要依據 好友講起公司的痛點:決策時缺乏必要的依據,績效考核時缺少相對公正和透明的依據。大家都知道:做事要講邏輯,決策和獎懲要講“依據”,只是做起來有點難。 好友提及的依據,經常困擾著很多領導崗位上的人。 《德軍參謀本部》就講述了德軍的決策辦法,他們會動用成批的參謀人員,把部隊首長決策是時必須的數(shù)據收集起來,做出篩選和分析后,提供建議供領導決策時選用。 我還清晰地記得剛剛參加工作時的,一位老工程師和我們新畢業(yè)的學生交流時,總能講出一連串的數(shù)據,比如一節(jié)消音器可以降低噪聲10分貝等;當時的工人們都可以給我們講起不同規(guī)格的電線可以輸送的電流,還有很多實用的小口訣。 沒有定量佐證,只憑感性、拍腦門來決策,風險總是要大些。 明茨伯格提出了分析和直覺兩種決策的方法:直覺決策一定效率更高,但需要更多的經驗和能力;而分析法對于能力和經驗的需求相對較低,但需要的邊界條件更多,效率也更多一些。 真正可以使用直覺決策的尖子型人才并不多見,分析型決策更加適應普羅大眾。 數(shù)據是積累出來的 不同公司的管理方式不同,不同的管理情境需要不同的決策和管理方式,于是需要不同的數(shù)據,并且數(shù)據做不同的分析和應用。 積累數(shù)據就是某種經驗積累,經過有效分析的數(shù)據是未來決策的有效支撐。 不斷積累數(shù)據、不斷更新數(shù)據是有效決策和提升管理的重要手段。 |
|
來自: 任金鴻 > 《任金鴻原創(chuàng)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