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候分類 一、氣虛虛勞 面色萎黃,氣短懶言,語氣低微,體倦乏力,動則汗出,易感冒,腹脹,納差,便溏。舌質(zhì)淡胖苔薄白,脈虛大無力。治法補氣。 處方 黃芪30g,黨參30g,白術(shù)12g,當(dāng)歸12g,陳皮9g,升麻9g,柴胡10個,茯苓15g,炙甘草6g。水煎服。 二、血虛虛勞 面色唇甲淡白,頭暈眼花,心悸心慌,形體消瘦,肌膚粗糙,月經(jīng)量少或閉經(jīng)。舌質(zhì)淡,脈細(xì)弱。治法養(yǎng)血。 處方 黃芪30g,黨參30g,當(dāng)歸12g,白術(shù)12g,茯苓12g,龍眼肉15g,酸棗仁15g,熟地15g,白芍15g,川穹6g,大棗5枚。水煎服 單方驗方 當(dāng)歸15g,川穹10g,赤芍藥12g,熟地5g,何首烏5g,枸杞子20g,雞血藤20g。每日一劑,水煎服。 三、陰虛虛勞 臉頰潮紅,唇紅口干,午后低熱,手足煩熱,失眠遺精,盜汗,舌質(zhì)紅苔少,脈細(xì)數(shù)。治法滋陰。 處方 熟地20g,枸杞子15g,麥冬15g,山藥15g,鬼半角20g,山茱萸12g,菟絲子12g,鹿角膠12g,水煎服。 單方驗方 生地20g,人參10g,玄參15g,麥冬12g,天冬12g,黨參15g,柏子仁12g,酸棗仁24g,遠(yuǎn)志9g,茯苓15g,五味子10g,桔梗10g,水煎服。 四、陽虛虛勞 面色蒼白,畏寒肢冷,自汗,喜臥懶動,口淡吐清涎,舌質(zhì)淡胖嫩,苔白潤,脈沉細(xì)。治法補陽。 處方 熟附子12g,肉桂6g,杜仲、山茱萸、菟絲子、熟地、山藥、枸杞子、當(dāng)歸、巴戟天、黃芪各15g,鹿角膠12g,水煎服。 本方使用前請先咨詢我們 否則后果自負(fù) |
|
來自: 道佛儒醫(yī)舊葫蘆 > 《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