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初得糖尿病,年齡50歲的糖尿病患者,他初次就診,中等身材略顯干瘦、臉部紋路深刻,平日在家務(wù)農(nóng),曾有腦出血病史,本身也接受高血壓、尿酸等藥物治療,衛(wèi)教時詢問患者:大娘,您一天喝多少水啊?患者訴:喝不多,吃藥才會喝水;再問:干農(nóng)活時,會習(xí)慣帶水嗎?回答:不會。 大娘的理由聽讓人讓心酸:喝多了尿得多,吃少點就好,所以有時口渴忍著,實在受不了了再喝! 糖尿病人的一個明顯癥狀就是喝得多尿得多,這是血糖高的生理反應(yīng)!所以得補水??! 不會渴、怕尿多、沒空喝、有渴才喝等等常見的回答。一般人常常覺得口渴才想到要喝水;不口渴,拿水杯的意愿就降低。喝水,生活中看似簡單的一個舉動,很多糖尿病患者卻不是很清楚;一旦產(chǎn)生出現(xiàn)有口渴訊息,代表身體水庫線瀕臨紅色警戒,長期處于水分不足情況之下,容易造成病癥或是疾病控制不佳,尤其是如:糖尿病、腎臟病、尿酸過高情形等等。 人體中的水就是體液,包含水分及電解質(zhì),水分占體重的60%-70%,血液中含水量高達(dá)90%,身體調(diào)節(jié)水分占有不可或缺的要素。簡單說「水」主要的角色如同人體清道夫,經(jīng)由腎臟過濾再吸收后產(chǎn)出尿液排出體內(nèi)的廢物及毒素。不論任何時間身體的體液都會不斷消耗、蒸發(fā)及流失,平均成人每天會失去2500毫升的體液。 水分流失的主要途徑為: 呼吸及汗水(平均900毫升) 尿液(平均1500毫升) 糞便(平均100毫升) 而水分進(jìn)入人體的途徑為: 食物中含湯(約1000毫升) 代謝水(食物分解產(chǎn)生的水約300毫升) 開水或飲料(約1200毫升) 當(dāng)吸收與流失相等時,人體內(nèi)的體液才能正常運作?;诳紤]青少年、男女體態(tài)不同、老年人、勞動因素以及罹患疾病上的差異,水份攝取量會因人而異有所增減,提供簡單并輕易找到自己足夠水分的方式: 1 計算自己合宜喝水量:以體重*每公斤35CC-45CC,計算出自己每日的基本總水量。 假設(shè)50公斤*35CC-45CC=1750CC-2250CC(每日基本總水量) 2 每日總水量,使用1.5公升容器瓶裝,依水份需求續(xù)瓶隨身或放置明顯處提醒自己喝水。 3 不喝「已開又續(xù)滾的水質(zhì)」,避免攝入重金屬成分。 4 一天之中大約分成6-10次喝完,每次喝水量約150CC-240CC。 5 每日總水量之8成于白天喝完,剩余2成于晚上以降低夜尿情形。 6 曾出現(xiàn)過水腫問題,建議與主治醫(yī)師討論適宜的喝水量。 根據(jù)研究顯示,適當(dāng)給予足夠水分有助降低心、腦、腎血管相關(guān)疾病發(fā)生,綜合6項簡易補水方式,希望找到自己適宜的水分,最后建議一次性水量以200毫升并增加喝水次數(shù),慢慢喝到一日所需的量,才能真正達(dá)至排毒功效,即使不渴也要隨時喝水,早上5-7點空腹一杯水有助排便,茶、咖啡與飲料無法取代簡簡單單的一杯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