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襄先生《錦灰堆》,墩厚四卷,去年北京書市中買來,近期第一卷才粗粗翻閱一過。因?qū)ξ奈锕磐嫱庑?,并未逐字逐句細讀,不過瀏覽了大致內(nèi)容而已。書系三聯(lián)書店出版,開本版式裝幀均雅致,唯字體偏?。ㄏ鄬﹂_本而言),于近視老花眼皆吃力。王老先生學(xué)識淵博,對文物研究與鑒定具有精深的造詣,有《王世襄集》著作十部為證;看其解說物品,行文簡潔典雅,當屬上乘;從書前插頁筆跡看,賞心悅目,亦為書法大家作品。 《錦灰堆》第一卷分五類內(nèi)容:家具,髹漆,竹刻,工藝,則例?!凹揖摺笔瘴?0篇,既可供專業(yè)人士學(xué)習(xí)提高,也能給常人以知識啟蒙。中國古代家具以明代及清前期最為精致,為什么此時成就最高?除繼承宋代優(yōu)良傳統(tǒng)外,一是那時需求增加,講究家具陳設(shè);二是海禁開放,大量硬木輸入,使工匠制造出精美堅實并超越前代的家具。 家具行業(yè)確有所謂《魯班經(jīng)》流傳,現(xiàn)存版本為明萬歷年間增編本《魯班經(jīng)匠家鏡》,所謂“匠家鏡”就是說它像工匠家的一面鏡子,有“指南”與“手冊”的意思。其中“八仙桌”條文“高二尺五寸,長三尺三寸,大二尺四寸,腳一寸五分……”,王世襄先生認為此條所開尺寸乃是長方桌。又論“圓桌式”,王先生說“其位在直邊的兩足都只有位在圓邊的桌足的一半寬度。當兩張半圓桌拼合在一起成為圓桌時,一半寬度的各足,經(jīng)過合進拼攏,恰好與其他桌足同大”。 我國自古認為紫檀是最名貴的木材,由于過于名貴,故紫檀器物比黃花梨的要少。在“制造家具的珍貴木材”文中,列了黃花梨、紫檀、雞翅木、鐵力、櫸木五種,并附帶述及癭木。癭木不是樹種名稱,而是老干盤根錯節(jié),結(jié)瘤生癭處的木材,因生癭處的木材總有旋轉(zhuǎn)細密的花紋。另,“托腮”指束腰和牙條之間的臺層,它所承托的明明是“腰”而不是腮,為何叫“托腮”?王先生經(jīng)過研究指出,“托腮”就是須彌座名詞“迭澀”,只是音讀之轉(zhuǎn),以致寫法不同。 “髹漆”并不是只講如何油漆,它是一門研究與漆相關(guān)的器具與工藝的學(xué)問,如古代家具的髹漆工藝就有一色漆、罩漆、彩繪、描金、堆漆、填漆、雕填、螺鈿、犀皮、剔紅、剔犀、款彩、戧金、百寶嵌等。書中收錄這方面的文章也有11篇。 竹刻也不簡單,并非只有竹筒;它好像書畫一樣,古代就有很多名家?!洞司?jīng)眼錄》,“此君”即指竹刻,來自晉王徽之“何可一日無此君”。王世襄先生說“明朱小松劉阮入天臺香筒”,可作為鑒定真?zhèn)?、辨別優(yōu)劣之標準,如臺北之小松款羲之書扇筆筒,“據(jù)此香筒即可斷定其為贗品無疑”。講解“明朱三松殘荷洗”,文字精妙,“洗以深秋荷葉為主體,邊卷欲枯,蟲蝕透漏,筋脈葉內(nèi)淺鏤,葉外隱起,無不逼真。旁側(cè)凹下處,著一小蟹,仿佛郭索有聲。葉底盤梗,斜出一花,紅衣零落,蕊老菂成”。又如“松溪款放鶴圖臂擱”,解讀文極美:船載老叟及童子,船尾舟子搖櫓,船頭立一鶴。天半尚有一羽斜飛欲下。近景坡石、松樹、楊柳,柳條皆下垂。遠景山外數(shù)峰聳立。題字在臂擱上端:“云渺渺,水依依,人家春樹暗,僧舍夕陽微。扁舟一棹來何處,定有詩人放鶴歸。松溪?!?/p> 對于刀法,王老先生也有獨到建議,如留青是淺浮雕,“陷地淺刻”是陰刻,一陽一陰,但并不等于不可兼施并用。假設(shè)刻人物,披肩或外氅用留青,衣裙則用“陷地淺刻”;刻園林小景、湖石用留青,而石邊的花木用“陷地淺刻”,這樣可以加強表現(xiàn)力,豐富畫面變化。 “工藝”就涉及多方面器物了。略舉三例: 明沈大生竹雕蟾蜍。蟾蜍張口吐舌,得“其怒如虎”之勢。舌另安,兩旁有釘橫出,插入口腔暗孔,以此為軸,觸之即動,上下翹跌,良久始止。背負小蟾蜍二,匍匐相向,腰拱腹鼓,形妙神全。其一口銜枝葉,似為野果?!斗ㄗ匀粸t灑,必真無疑。 范匏,又名匏器、葫蘆器,俗稱“模子葫蘆”。當葫蘆幼小時,納入有陰文花紋的模具,秋老取出,不僅形狀悉如人意,花紋亦隆起宛若浮雕,真可謂巧奪天工,是我國獨有的傳統(tǒng)工藝。 清吳之璠三顧茅廬圖黃楊筆筒。妙在把上有叢樹之石壁刻在寬窄兩面相交處,前為三兄弟,馬匹則半隱在石壁后。筆筒在握,面對此景,不須轉(zhuǎn)腕,荊籬屋舍及袖手倚幾之諸葛先生、開窗外望之童子便呈現(xiàn)于左側(cè),渾然一體。圖中劉玄德先行,即將踏上板橋,又回顧似有囑咐;關(guān)云長居中,伸臂手指茅廬,只憑須拂胸前,長眉插向鬢角,已使觀者知為何人。張翼德容貌剛猛、氣質(zhì)暴躁,最難描繪,故使以背向人,只藉仰面,露出頦下須髯。引人注目者為山泉自石壁間涌出,流至橋下,水紋婉轉(zhuǎn)回旋,尤為生動。 “則例”指器物的樣式尺寸標準,王世襄先生曾經(jīng)搜集清代匠作則例70多種,擬匯編成10冊書,后因“四清”“文革”影響,未果。 又可喜者,書后附錄彩色圖版,有70多頁,增添了書的靈性。 |
|
來自: 學(xué)海岸邊一過客 > 《書林漫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