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有小寶寶的家長大都買過嬰幼兒奶粉,雖說奶粉的主要成分大同小異,但不少細心的家長發(fā)現(xiàn)不同品牌奶粉在顏色、質地方面都有所差別,有的偏白,有的偏黃,有的蓬松,有的緊實,……。
更重要的是,有些奶粉比較好沖泡,不容易結塊,有些奶粉則相反,即使使勁攪拌也常常會有結塊不溶的現(xiàn)象出現(xiàn)。按理說奶粉容易沖泡是個優(yōu)勢,但一些警惕性高的家長不免心存疑慮:太容易溶解的奶粉會不會是加了什么速溶劑呢?

這樣的擔憂可以理解,畢竟是給小寶寶吃的食物,需要慎之又慎,況且前些年國內奶粉行業(yè)出現(xiàn)的一些問題無疑讓消費者信任度大減。不過,這次是家長們多慮了。
奶粉好不好溶解,跟很多因素有關,包括奶粉的生產工藝,奶粉顆粒的大小、密度、結構,配料、游離脂肪含量以及沖泡水溫和攪拌方式等,并不是什么“速溶劑”在起作用。
先來說說工藝,奶粉的生產工藝有干法、濕法、干濕混合等三種,這些方法各有優(yōu)勢和短板。
干法工藝
干法工藝是將奶粉、濃縮乳清蛋白、植物脂肪粉、礦物質、維生素等原輔料干粉按一定比例混合均勻后進行灌裝。
干法工藝的優(yōu)勢是能良好保存一些不耐熱、容易氧化的營養(yǎng)成分的活性,包括維生素、DHA等,而且設備相對簡單,成本低;其短板是各種成分不容易混合均勻。
濕法工藝
濕法工藝是用牛奶或復原奶添加某些成分后進行濃縮噴霧干燥變成奶粉。濕法工藝的優(yōu)勢是各種成分混合均勻,噴霧干燥后的奶粉顆粒大,顏色偏黃,溶解性好;其短板是容易破壞一些營養(yǎng)成分。
干濕混合工藝
干濕混合工藝是利用了二者的優(yōu)點形成的一種新工藝。
說到這里大家便能明白一二了,也就是說,濕法生產的奶粉一般會比干法生產的奶粉好溶解。

奶粉顆粒的大小和密度是影響沖調性的重要因素,大且蓬松的奶粉顆粒入水后容易與水充分接觸而快速溶解。若奶粉顆粒太小往往不好溶解,與水接觸時容易結團漂浮。
奶粉的脂肪含量也會影響其沖調性,大家都知道,脂肪是疏水的,脂肪含量高會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奶粉的沖調性。
另外,在奶粉中添加某些成分也能增加奶粉的溶解性,但這些物質并不算真正意義上的“速溶劑”,而是一些有助于奶粉溶解的營養(yǎng)成分,比如卵磷脂,麥芽糊精等。
除了奶粉本身的因素外,家長沖泡奶粉的方式也會影響其溶解性,包括水溫和攪拌方式。給娃沖泡過奶粉的家長應該都有經驗,水溫過高或過低的情況下沖出來的效果都不好,通常用40~50攝氏度的水沖泡奶粉的效果最理想。攪拌顯然也很重要,充分的攪拌能加速奶粉溶解。

總而言之,奶粉容易沖泡是好事兒,家長們莫要想太多。
我國自2016年開始實施《嬰幼兒配方乳粉產品配方注冊管理辦法》,被稱為史上最嚴奶粉政策,對嬰幼兒奶粉的配方進行嚴格監(jiān)管,隨意添加成分是不被允許的,添加對嬰幼兒健康有危害的物質那就更不行了。
所以,家長們不要過于擔心。不過,需要說明的是,溶解性只是奶粉品質的一個方面而已,溶解性的好壞并不能代表奶粉質量的好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