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黑丝制服一区视频播放|日韩欧美人妻丝袜视频在线观看|九九影院一级蜜桃|亚洲中文在线导航|青草草视频在线观看|婷婷五月色伊人网站|日本一区二区在线|国产AV一二三四区毛片|正在播放久草视频|亚洲色图精品一区

分享

DNAJC12基因與高苯丙氨酸血癥

 OnceApple 2019-08-20

高苯丙氨酸血癥是一類常見的氨基酸代謝異常類疾病,一般是與苯丙氨酸羥化酶缺乏或其輔酶四氫生物蝶呤缺乏有關,是一種治療、可預防的疾病,為遺傳代謝病防治史的典范。

基因檢測在該疾病的輔助診斷及治療干預過程中起到重要作用,一般對于臨床懷疑高苯丙氨酸血癥病例,常規(guī)會進行相關5個基因的檢測(注意PAH基因的外顯子缺失問題),但有時會發(fā)現(xiàn)檢測陰性或檢出單雜合變異不能完全解釋臨床表型的現(xiàn)象。日常接觸一些新生兒遺傳病基因檢測工作,在去年工作時發(fā)現(xiàn)DNAJC12基因同樣會引起苯丙氨酸的升高,一直未碰到相關病例,故未做深入研究,今又看到類似病例,故簡單查閱下相關進展,分享一下,主要集中在DNAJC12基因的分子致病機制與目前已報到變異類型情況,更多關于相關病例臨床信息、治療干預及預后信息詳見原始文獻。

  • DNAJC12基因與高苯丙氨酸血癥

DNAJC12基因與高苯丙氨酸血癥的最初報道見于2017年1月份(Epub),研究人員在6名高苯丙氨酸血癥患者的常見相關基因(PAH、GCH1、PTS、QDPR、PCBD1)中未發(fā)現(xiàn)可以解釋臨床表型的已知致病/疑似致病突變,進一步通過全外顯子測序將致病基因定位到了DNAJC12。利用谷歌學術檢索,以“DNAJC12 Mutation”作為關鍵詞檢索,截止到2018年2月份,大約已有6篇相關類似文獻報道,其中4篇為病例報道[1-4](其中1篇為帕金森),1篇為綜述類[5],1篇為針對中國HPA群體的PAH變異研究,提及了高苯丙氨酸血癥患兒應關注DNAJC12,但未做詳細研究[6]。在2017年11月份的綜述(Molecular Genetics and Metabolism,IF=9.89)中,作者建議將DNAJC12基因補充到高苯丙氨酸血癥的基因檢測指南中。

查看omim數(shù)據(jù)庫,發(fā)現(xiàn)已經(jīng)收錄“DNAJC12”與“Hyperphenylalaninemia, mild,non-BH4-deficient”對應關系(收錄日期為2017年3月2號,第一篇報道為2017年1月26日,意味著在發(fā)表后的大約30幾天就已經(jīng)更新收錄了,不得不佩服OMIM的強大)。反過來看,以“Hyperphenylalaninemia”為關鍵詞檢索OMIM數(shù)據(jù)庫,其實是可以檢索到DNAJC12基因的(rank 12),另通過genecard查詢,也可以在DNAJC12頁面“GeneCards Summary for DNAJC12 Gene”部分看到DNAJC12基因與高苯丙氨酸血癥的對應關系。這也提示我們應該建立一種機制,定期的對“疾病-表型-基因”相關知識進行更新,哪怕是簡單檢索下OMIM數(shù)據(jù)庫也好。(文獻鳥,Stork,可以訂制關鍵詞,定期發(fā)送相關最新文獻到個人郵箱,或許可以嘗試下)

  • DNAJC12基因引起苯丙氨酸升高的分子機制

先簡單回看幾個概念,有助于對DNAJC12基因導致苯丙氨酸升高分子機制的理解,主要針對分子伴侶、HSP70s、HSP40s。

  • 分子伴侶:一類協(xié)助細胞內分子組裝和協(xié)助蛋白質折疊的蛋白質,其中很大一部分為熱休克蛋白。蛋白質的三維結構是由其自身的氨基酸序列決定的,但是并非所有蛋白質都能自然折疊到其自然狀態(tài)(native status,即蛋白質發(fā)揮其功能的最終狀態(tài)),很多都通常需要分子伴侶的協(xié)助達到或恢復其自然狀態(tài)(參考wiki)。

  • HSP70s:屬于熱休克蛋白家族,一類重要的分子伴侶蛋白,在維持細胞蛋白穩(wěn)態(tài)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可以調節(jié)多種蛋白的正確折疊、降解、分布。

  • HSP40s:一類重要的熱休克蛋白,包含50多種類型,可調節(jié)HSP70蛋白的活性,其中一些類型也可與非自然態(tài)蛋白質結合。

  • DNAJC12與HSP40s:DNAJC12編碼蛋白屬于HSP40蛋白家族成員之一,可與芳香族氨基酸羥化酶相互作用,如苯丙氨酸羥化酶、酪氨酸羥化酶、色氨酸羥化酶(后文附圖)。

  • 苯丙氨酸羥化酶:包括三個主要的結構域,即調節(jié)結構域(AA:1-100)、催化結構域(AA:111-410)、聚合結構域(AA:411-452),PAH基因翻譯形成452個氨基酸的酶單體,4個單體聚合形成具有功能的苯丙氨酸羥化酶。

分子機制:簡單來講DNAJC12(代指相關蛋白,不與基因作區(qū)分,下同)可通過與HSP70的協(xié)同作用共同調節(jié)苯丙氨酸羥化酶的聚合,保證苯丙氨酸羥化酶可以達到自然態(tài),發(fā)揮相關功能,所以若DNAJC12基因發(fā)生異常,則導致PAH不能正確折疊,進而影響苯丙氨酸的代謝。具體作用機制見下圖[5]。(直接引用文獻5相關總結,更為詳細信息可查詢最原始文獻)。

a)         DNAJC12通過特定結構域與PAH結合;

b)        DNAJC12HSP70-ATP復合物(HPD模體)相互作用;

c)         未折疊的PAH快速短暫的與HSP70相互作用,在J結構域和PAH協(xié)同作用下ATP發(fā)生水解導致HSP70構象發(fā)生改變,會進一步穩(wěn)定PAHHSP70的相互作用;

d)        一種NEF(核苷酸交換因子,與HSP70-ADP親和力強于HSP70-ATP)與HSP70結合;

e)         ADP游離;

f)         ATP結合;

g)        PAH釋放(因為PAHHSP70-ATP親和力低),達到自然態(tài)(native

h)        未達到自然態(tài)的PAH,DNAJC12重新結合,重復以上循環(huán)。

  • DNAJC12/高苯丙氨酸血癥相關病例研究

下表為目前相關病例報道情況,參考自文獻[5]的總結。關于各個研究中各病例的詳細情況可具體查看相關對應文獻。注意病例報道中的文獻1和文獻4病例推測重疊,因檢出突變完全相同,病例性別相同、同為摩洛哥近親家庭該患兒,故不做描述。

*來自參考文獻[5]相關正文,最初未檢索到該文獻,針對該文獻目的性檢索,同樣未檢索到(不知為什么,若找到請告知,謝謝~),即使去雜志主頁,也未檢索到(http://journals./toc/iema/5),故后續(xù)該研究的相關變異未列出。文獻信息為:F. Leal, R. Navarrete, M. Castro, I. Vitoria, M.Bueno-Delgado, A. Belanger-Quintana, A. Morais, C. Pedron, C. Garcia-Jimenez,V. Hamilton, L.R. Desviat,M. Ugarte, B. Perez, Spanishhyperphenylalaninemia cases bearing a high frequentmutation in the DNAJC12 gene,J. Inborn. Error Metab. Screen 5 (2017) 131。

  • DNAJC12基因突變報道情況

綜合目前相關研究,主要檢出突變情況如下。多為烈性突變,如外顯子缺失、無義突變、剪切突變等,由于報道突變數(shù)量較少,無法判定有無熱點突變。

  • 后記

    1. 之前周在威老師分享過一個遺傳代謝疾病信息中心MetaGene,借此試驗一下。

在http://www./網(wǎng)站diseasetools中輸入phenylalanine,發(fā)現(xiàn)如下結果,仔細看下還是可以找到DNAJC12基因的身影的,不錯。

2.     高苯丙氨酸基因突變數(shù)據(jù)庫http://www./home/home.asp

復查下pku位點突變數(shù)據(jù)庫,發(fā)現(xiàn)在“NEWPUBLICATIONS”章節(jié),提到了DNAJC12基因,看來這個數(shù)據(jù)庫更新也算及時,不錯。

3.         全外顯子檢測中表型分析較為關鍵,嘗試以“hyperphenylalaninemia”作為初始表型,看看會出現(xiàn)什么結果,不同分析工具展示結果必然有所差別,這與不同工具的分析原理有關,這里僅列舉幾個例子,當然也可以以文獻報道病例的表型作為初始表型進行分析,或許結果會有很大不同。

a)         Phenolyzer:DNAJC12出現(xiàn)在了seedgene位置,不錯。

b)        Phenomizer/findzebra:未明確發(fā)現(xiàn)DNAJC12基因。

4.         關于參考文獻

所有參考文獻在最后列出,通過多種途徑都可以下載到的。比如:

a)         http:///s/?q=DNAJC12&t=0

b)        http://gen.lib./scimag/index.php

c)         http:///  (以上不定期抽風)

d)        百度學術:http://xueshu.baidu.com/部分提供了免費全文下載鏈接,實在不行百度文獻求助也可以,微信每天免費求助2篇

e)         學校圖書館: VPN? 學號?

參考文獻:

1.      de Sain-van der Velden, M.G.M., et al., Beneficial Effect of BH4 Treatment in a15-Year-Old Boy with Biallelic Mutations in DNAJC12. JIMD Rep, 2018.

2.      vanSpronsen, F.J., et al., Heterogeneousclinical spectrum of DNAJC12-deficient hyperphenylalaninemia: from attentiondeficit to severe dystonia and intellectual disability. Journal of MedicalGenetics, 2017: p. jmedgenet-2017-104875.

3.      Straniero,L., et al., DNAJC12 and doparesponsive nonprogressive Parkinsonism. Annals of Neurology, 2017. 82(4):p. 640.

4.      Anikster,Y., et al., Biallelic Mutations inDNAJC12 Cause Hyperphenylalaninemia, Dystonia, and Intellectual Disability.American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 2017. 100(2):p. 257.

5.      Blau,N., et al., DNAJC12 deficiency: A newstrategy in the diagnosis of hyperphenylalaninemias. Molecular Genetics& Metabolism, 2017.

6.      Liu,N., et al., Spectrum of PAH gene variantsamong a population of Han Chinese patients with phenylketonuria from northernChina. Bmc Medical Genetics, 2017. 18(1):p. 108.

作者介紹:

劉超,南開大學遺傳學碩士畢業(yè),畢業(yè)后(13年6月份)即從事遺傳病的基因輔助診斷工作,目前在深圳基因啟示錄科技有限公司(精準基因分公司),主要負責新生兒及兒童遺傳病的基因輔助診斷、藥物基因組檢測研發(fā)工作。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