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行乘車,水行乘船,泥行乘橇,山行乘檋”,是對古代幾種主要交通工具性能的總結(jié)。 交通工具,總的說來,可分為畜力和人力兩大類,畜力交通工具有騾車、牛車、驢車、羊車、大車、驢、駱駝、馬等。人力交通工具有船、人力車、三輪車、轎和白橋、扛肩、擔挑、冰床等。 一、古代交通工具中國古代的交通工具主要有船、騾車、驢車、牛車、羊車、轎子等,主要是依靠人力、畜力牽動的交通工具。 1、舟或船 早期的人類大多是沿河而居的,跟水打交道多了,便漸漸發(fā)現(xiàn)了水的浮力,一些輕的東西在水里竟然不會下沉。為了適應捕魚和渡河的需要,人們便用簡單的工具創(chuàng)造了最早的水上工具——獨木舟??脊艑W家在河姆渡遺址就發(fā)現(xiàn)了古代木筏,距今約7000——5000年前。 河姆渡遺址 舟筏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史前,獨木舟的制造和應用,是人類歷史上的一件大事。 制作獨木舟對缺乏先進工具的原始人來說,太過復雜。人們加以改進,將樹干、竹竿、蘆葦?shù)壤υ煞?,或用獸皮做成皮筏在水上浮行。 竹筏和桿 進入青銅器時代,人們已經(jīng)掌握了青銅器具,能夠比較輕易地將原木劈開成板來造木板船。 木板船 隨著人類物質(zhì)文明的發(fā)展,因木船和筏航行時的動力一般是篙櫓或槳,已不能滿足人們的需要。帆在這種情況下應運而生。 帆船是利用風力前進的船,是繼舟、筏之后的一種古老的水上交通工具,已有5000多年的歷史。按船桅數(shù)可分為單桅帆船、雙桅帆船和多桅帆船;按船型劃分有平底和尖底帆船;按首型分為寬頭、窄頭和尖頭帆船。 中國宋、元、明、清時代使用過的帆船有平底沙船、尖底的福船、廣船和快速小船鳥船,以及大型戰(zhàn)船樓船和運糧的漕船。帆船通常為單體,也有抗風浪較強的雙體船。帆船主要靠帆具借助風力航行,靠槳、櫓和篙作為無風時推進和靠泊與啟航的手段。 2、車 相傳夏朝時,工匠奚仲制造了世界上第一輛真正意義上的車,最后被進一步改良后成為了馴馬拉車,隨后開展幾千年的馬車時代。夏朝交通工具的種類很多,如“陸行乘車,水行乘船,泥行乘撬”。 造車始祖——奚仲 奚仲因造車有功,被夏王禹封為“車服大夫”(亦稱“車正”)。 奚仲墓 馬車的出現(xiàn),其貢獻不亞于“四大發(fā)明”,奚仲是古薛國地面上出現(xiàn)最早的、最大的發(fā)明家、政治家,過世后被百姓奉為車神。后人在薛城區(qū)千山頭修建了奚公祠常年祭拜,以求出行平安。當?shù)匾蚨小凹腊蒉芍伲桨渤鲂小钡拿裰V流傳。 漢代時,出現(xiàn)“雞公車”。雞公車之得名,大概因為其形狀有點像雞公:一只碩大的輪子高高聳起,像昂揚的雞冠;兩翼是結(jié)實的木架,堆放貨物;后面兩只木柄,被推車人提起置于胯旁,自然像張揚的雞尾了。 雞公車 “雞公車”是一種歷史比較悠久的獨輪車,系用硬木制造,長4尺,車架安設在獨輪兩側(cè),由一人掌扶兩個車把推行,有時也可前拉后推,載人載物均可。 車最早是由人來推挽的。當人們已經(jīng)能夠馴服牛、馬等牲畜后,人們又用牲畜來牽引。畜力車比人力車載運能力大,而且速度也快,行駛里程也更遠。單駕兩輪車是畜力車的最初韻形式,但后來就用兩匹或四匹馬駕車和牽引。 馬車 駕車的馬稱為服馬,而在兩側(cè)同牽引的則是驂馬。在漫長的歷史過程中,馬車逐漸成為陸地上使用最多的交通工具。在戰(zhàn)爭中,馬車還成為一種強有力的武器,以其快速、沖擊力強而成為諸兵種中的王牌之師。 與之類似,一些聰明人開始馴化騾、牛、驢等畜力,以作為代步的工具。 牛車 銅車馬 到了唐、宋、元、明、清等朝代,馬車的裝飾會因時人審美或?qū)嶋H需要而有所差異,如明朝人,把車廂左右或前后設計了門,使得乘客上車的方式更加便捷,同時讓整個車廂更加通風,成為長途商旅的必備“商務用車”。 明朝的馬車 當時除了馴馬拉車之外還有一種交通工具,那就是轎子。它是一種靠人力或者畜力來運輸?shù)慕煌üぞ?。轎子這種工具的動力是人,因而往往只有那些有錢有勢的人才能夠雇得起人抬轎。在中國,轎成了人們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3、轎 轎子的來歷已不可考,但種類有多種,官轎、民轎、喜轎和魂轎等,流傳的范圍非常廣。 官轎 民轎 喜轎 4、古代版自行車 根據(jù)史書記載,清朝康熙年間有個叫黃履莊的人研制了中國第一輛自行車,前后各有一個輪子,通過手搖軸盤曲拐前進,但是不能拐彎。大約一百年后,法國人西夫拉克發(fā)明木制自行車。 清朝的自行車 二、近代交通工具中國近代史是從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1840年到1949年南京國民黨政權(quán)遷至臺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歷史。歷經(jīng)清王朝晚期、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時期、北洋軍閥時期和國民政府時期。所以,本文要講的近代主要交通工具,也是指1840年以后主要流行的交通工具。 交通工具 這里講的交通工具的更新,主要是指人力或者是畜力牽引的交通工具、機械牽引的交通工具、先進的交通工具。 1、人力車 人力車,又稱作黃包車,或者東洋車,是一種依靠人力的交通工具,一般有兩個輪子,上有座位可坐一到二人,由一個人在前面拉行。人力車的出現(xiàn),給城市居民增添了方便快捷的新式代步工具,伴隨著它的出現(xiàn),一個新的職業(yè)階層出現(xiàn)。 人力車 人力車主要在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汽車尚未發(fā)達的時代,在亞洲各國的城市地區(qū)作為主要的交通工具。20世紀后半以后其交通工具的功能,逐漸被三輪車或機動三輪車所取代,現(xiàn)在主要是在觀光景點使用。 2、自行車 自行車,又稱腳踏車或單車,通常是二輪的小型陸上車輛。人騎上車后,以腳踩踏板為動力,是綠色環(huán)保的交通工具。 老式自行車 自行車于19世紀后期傳入中國,20世紀初出現(xiàn)在城市的大街小巷,50年代中期以后中國有了自己的自行車制造廠,今天中國被稱為“自行車王國”,自行車逐漸成為人們?nèi)粘I钪械拇焦ぞ摺?/p> 3、電車 電車是城市交通的重要工具,自1881年德國人維爾納·馮·西門子發(fā)明有軌電車后,已在世界范圍內(nèi)得到應用。 電車 1906年天津創(chuàng)辦了有軌電車交通系統(tǒng)。20世紀70年代,是無軌電車復興的時期,除了出現(xiàn)大批斬波調(diào)壓車外,還出現(xiàn)了一批新的車型,如采用感應電動機驅(qū)動的交流傳動電車和帶有輔助動力裝置的無軌電車等。 4、汽車 在我國,上海是1924年出現(xiàn)公共汽車,北京遲至1936年才開始有公共汽車上路。1956年7月14日8時,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生產(chǎn)出第一批12輛“解放牌”載重汽車,標志著中國汽車工業(yè)的誕生。 “解放牌”汽車 小汽車圖集 如今,我國已經(jīng)有自主汽車品牌,如吉利、奇瑞、比亞迪、夏利等,汽車的品質(zhì)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5、輪船 現(xiàn)代化的輪船,其中有客輪、貨輪和油輪,正在從事著各種關系到人類命運的全球性商業(yè)航運。在我國,1965年4月,中國建成了自行設計的第一艘輪船“萬年清”號,中國近代輪船業(yè)得以發(fā)端。 輪船 在諸多船舶中,最常見的是鋼質(zhì)船、內(nèi)燃機動力船、螺旋槳推進船等。輪船發(fā)展至今,戰(zhàn)略用船已經(jīng)越來越先進,其中包括各類戰(zhàn)略艦船、巡洋艦等。 6、飛機 飛機是20世紀初最重大的發(fā)明之一,公認由美國人萊特兄弟發(fā)明。自從飛機發(fā)明以后,飛機日益成為現(xiàn)代文明不可缺少的工具。它深刻的改變和影響了人們的生活,開啟了人們征服藍天歷史。 飛機 中國民航事業(yè)起于20世紀20年代初,30年代中期已經(jīng)形成覆蓋大半個中國的航空網(wǎng)。 7、火車 火車又稱鐵路列車,是指在鐵路軌道上行駛的車輛,通常由多節(jié)車廂所組成,為人類的現(xiàn)代重要交通工具之一。它是人類歷史上最重要的機具,早期稱為蒸汽機車,有獨立的軌道行駛。鐵路列車按載荷物,可分為運貨的貨車和載客的客車,亦有兩者一起的客貨混運車。 蒸汽機車 電力機車 內(nèi)燃機車 高速列車 火車的發(fā)展經(jīng)歷了四個發(fā)展階段,即:蒸汽機車、電力機車、內(nèi)燃機車、高速列車。 8、地鐵 地鐵是鐵路運輸?shù)囊环N形式,指在地下運行為主的城市軌道交通系統(tǒng),即“地下鐵道”或“地下鐵”的簡稱。世界上最早的(也是第一條)地鐵是英國倫敦的大都會地鐵,始建于1863年。 地鐵 北京地鐵始建于1965年7月1日,1969年10月1日第一條地鐵線路建成通車,使北京成為中國第一個擁有地鐵的城市。 9、磁懸浮列車 磁懸浮列車是一種現(xiàn)代高科技軌道交通工具,它通過電磁力實現(xiàn)列車與軌道之間的無接觸的懸浮和導向,再利用直線電機產(chǎn)生的電磁力牽引列車運行。 20 世紀70年代以后,隨著工業(yè)化國家經(jīng)濟實力不斷增強,為提高交通運輸能力以適應其經(jīng)濟發(fā)展和民生的需要,德國、日本、美國等國家相繼開展了磁懸浮運輸系統(tǒng)的研發(fā)。 磁懸浮列車 在我國: (1)我國第一輛磁懸浮列車(買自德國)2003年1月開始在上海磁浮線運行。2015年10月中國首條國產(chǎn)磁懸浮線路長沙磁浮線成功試跑; (2)2016年5月6日,中國首條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chǎn)權(quán)的中低速磁懸浮商業(yè)運營示范線——長沙磁浮快線開通試運營。該線路也是世界上最長的中低速磁浮運營線; (3)2018年6月,我國首列商用磁浮2.0版列車在中車株洲電力機車有限公司下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