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中國恐怕沒有哪個城市對在外“過早”(吃早餐)有比武漢更癡迷的了。武漢人迷戀過早,又特別善于過早,單是聽這個詞,你就能感受到他們對早餐重視的程度,過節(jié)、過年、過早,這幾乎是對待節(jié)日的隆重。哪怕公交車要飛起,下雨刮風手凍得疼,都無法阻止他們在街邊過早的熱情。的確,武漢的早餐太誘人,幾年前蔡瀾來此地過早后,將武漢封為“早餐之都”,在離開前的最后一天清晨,他將蒸籠里剩下的三枚蒸餃吃了個精光。 武漢的過早,又以邊走邊吃聞名全國。武漢是我見過的獨一無二可以站著、走著、小跑著、立于公交車上都要吃一口熱干面,咬一口蒸餃或是燒麥的城市。有一年著名演員王凱在路邊站著吃餛飩的照片登上了熱搜,武漢老鄉(xiāng)評論道:確是真真實實的武漢伢。 武漢人有多擅長邊走邊吃呢?據(jù)說就差走著吃火鍋了。我在朋友圈曾看見武漢的朋友吐槽說,開著車在等紅燈的間隙,拿起一碗生燙牛肉粉吃兩口,被后面的車頂了一下,湯撒了一褲子。這算是意外,更多時候他們的操作都是非常安全的,一滴不漏地吃完湯湯水水或者熱干面。還有厲害的武漢人,可以左手端熱干面或牛肉粉,右手拿筷子,小拇指還勾著面窩,右臉貼著傘柄,腋下還夾著書,照樣能邊吃邊走。 當我問及為什么要邊走邊吃、要站著過早時,武漢人說,為什么不能站著過早,走著過早?“我們趕著上班,趕公交車,又不能空肚子”,“沒有什么能阻止我們邊走路邊過早。飛起來的521不能,騎電瓶車不能,下雨天更不能。如果快遲到了,就邊跑邊吃?!?/p> 武漢人說,我們好吃早餐那么豐富,當然要“在面館買了熱干面邊走邊吃,吃完了,剛好到豆皮店,買份豆皮,再邊走邊吃,吃得差不多,到了豆?jié){店,買杯豆?jié){喝,邊喝邊走,就到了公交站了?!?/p> 以我在武漢的生活經驗,如果要較真地分析一下,為啥武漢人過早喜歡邊走邊吃,我想不外乎: 小吃店條件簡陋,只好買了食物站立于路邊或走著吃掉。武漢過早的店絕大多數(shù)都是非常擁擠的,來早的人運氣好,或許能搶到一張凳子放上一次性紙碗的熱干面、汽水包、重油燒麥,更多的人只能買碗熱干面再加個油炸面窩就這樣一邊拌一邊走一邊吃。此外,武漢幾乎沒有風,不像北方,可能邊走邊吃,就吃一肚子風了。 城市大,通勤趕時間。武漢城市跨度特大,世界第三大河長江及其最大支流漢江橫貫市境中央,將其中心城區(qū)一分為三,形成武漢武昌、漢口、漢陽“三鎮(zhèn)鼎立”的格局。人們上班要坐公交車、要搭船過江,通勤就需要一些時間。要趕路就不能安享早餐,像池莉早期的小說《煩惱人生》里描述帶著孩子“趕月票”去上班、送幼兒園那樣,下了樓跑到公交站,追著公交車跑,擠上去,再去碼頭坐船,再坐班車。這就要求任何一份過早從做好到吃完,最多不超過十五分鐘時間。 但我覺得最重要的,其實是公認的武漢人急脾氣。他們說話快,開車快,過早也快,帶著一種風風火火雷厲風行的精氣神。 還有一點大概要追溯到武漢的歷史淵源,作為長江流域的大城市九省通衢,碼頭文化不可少。勞動人民填飽肚子并不在乎是站著吃坐著吃還是走著吃,就這樣形成了習慣流傳下來。 如果除了這些顯得官方且一本正經的分析,我想最“罪魁禍首”就是熱干面。因為這玩意兒幾乎是武漢全民早餐的主角,是不可少的物美價廉又好吃的早點,可是面不宜久置,吃熱干面就要趁早啊!所以要邊走邊拌,一邊就吹涼了,三兩口吃完,剛好可以趕上公交車。 踏踏實實存了一肚子的“精氣神之源”,武漢人的一天就這么舒心地開始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