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5-23 15:10 來源: 地道風(fēng)物 武漢的標(biāo)簽 有黃鶴樓、長江大橋 還有熱干面、鴨脖、各種美食 風(fēng)物君有位小伙伴曾說 “就算為了過早去趟武漢,也值??!” 在武漢,你可以一個月早餐不重樣 豆皮 可以說是武漢人最喜歡的早餐美食之一 這次來看看風(fēng)物君的朋友“WHatplus”眼里的豆皮 “WHatplus”有關(guān)于武漢的一切 在哪吃,在哪玩,還有沉淀的城市歷史故事 包你5分鐘讀懂整個武漢 ▼ 武漢,以魔性傳說令人聞風(fēng)喪膽。高舉早餐之都和朋克之都的大旗,一碗熱干面殺百鬼,一鍋豆皮燙神仙 。 車都開不進(jìn)的刁子國拉里,左鄰是臭水溝橫流,右舍是白事道場,煙火繚繞的鍋灶前,200塊的罰單才是考驗吃貨的花圈挽聯(lián)紙馬,面朝排隊龍門陣,紅塵滾滾地滌蕩出邊走邊吃的騷氣。 一個曾在武漢讀書的外地朋友,從初來乍到吐槽“你們武漢人早上居然吃這么厚重的東西!”到打馬江湖,浪卷浮萍,心底最扎扎實實想念的,卻是那鍋永遠(yuǎn)在騷動的豆皮。 “武漢這種天氣變態(tài)早晚出門鼻屎都是黑色的地方,啷個魂牽夢縈嘛?!?/p> 你曉得個錘子撒。 戴金鏈子的豆皮師傅仿佛斜眼橫睨,吊下的雙臂兜著米漿落盡油鍋里,雞蛋翻身抖空竹,腰馬合一的靈魂舞步后站在門口點燃一根黃鶴樓。 食客端著剛出鍋的豆皮,甩著氣勢如虹的鼻涕,在靈魂的直擊里舉箸高喊,這才是武漢人民的瑰寶武漢真正的過早之光?。? 熱干面,呵呵,小騷蹄。 一秒征服靈魂的豆皮,成了年年熱死一次冷死一次卻繼續(xù)待下去的原動力。而在他鄉(xiāng)發(fā)出的 “請問XXX哪里能吃到正宗武漢豆皮?”的疑問,往往死于“這不是蛋包糯米飯、煎蛋飯團嘛”的暴擊。 在武漢,老板給你是什么樣子,就按著那個樣子吃,從來不搞幺蛾子。 只給冬筍香菇肉丁蛋皮焦脆干干凈凈、不澆鹵水和香干的傳統(tǒng)古法派常年和新派打得火熱,但不管什么門派,一份從三塊到十五塊的豆皮,都能在武漢無論多么惡劣的天氣里,朋克地自重著 。 它的了不起,并不在于步驟多么繁瑣,而是心里最柔軟的地方,有一塊屬于金黃的皮下那層油潤噴香的糯米。 熱漉漉的顛鍋聲,蛋皮的滋滋聲,師傅股掌間的金刀鐵馬,白煙騰起,翻身過來包覆著顆粒飽滿的糯米。武漢這座城市,連食物都帶著獨有的江湖氣。 心急吃不了熱豆皮。 和遍地的粉面店相比,豆皮的制作工藝和技術(shù)在一個月不重樣的武漢早點里也列得上頭等席。而每一次觀看師傅從頭到尾的烹飪過程,是這座魔性城市里,最街頭的表演藝術(shù) 。 每一個不俗的豆皮師傅,都有一個舞王的靈魂。而每天只賣多少鍋就收攤,是“天王”的禮儀。 不管是老字號的老通城,還是被封為武漢豆皮“四大天王”的王師傅、老武鍋、阿斌、曾記,門前永遠(yuǎn)食客如云,而漢陽巷子里的豆皮大王、周記、元記,也書寫著民間掃地僧的傳奇。勝利街的三鎮(zhèn)民生總店,捍衛(wèi)漢口之光。武昌?戶部巷是不約的,得去廣埠屯曾經(jīng)在前進(jìn)四路和嚴(yán)老幺并肩的味美香。 米漿施然而落徒手?jǐn)偲剑? “嘿嗬——!”蛋皮開始在滋滋作響的大鐵鍋中顯山露水,佐料層層疊疊灑下,在糯米上滾三滾,捏住兩個角的雙手掄一個圈,穩(wěn)穩(wěn)當(dāng)當(dāng)露出金燦燦的一面。 老師傅的蚌殼縱橫相切,蔥花從高處飛灑,一氣呵成。 筷子搛起,綿匝密實,空口白牙下去,配一碗蛋酒或糊米酒,氣吞山河。 這座城市的記憶總是來得實在。 流淌著F1血液的公車司機,修不完的馬路和工地,隨機切換的天氣,聒噪的武漢話,宿醉過的酒吧,吹過牛逼的燒烤攤,說過再見的早餐店。 你最喜歡的武漢小吃是什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