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中有一段極為精彩的片段:諸葛亮率蜀軍北伐曹魏,遇上了曹魏70多歲的老司徒王朗,兩人在兩軍陣前展開了一場“舌戰(zhàn)”,結(jié)果諸葛亮輕松將王朗“罵死”。大多數(shù)人看到這段精彩對話,估計只會一笑而過,覺得王朗好蠢,居然被活活罵死了。其實不然,仔細分析一下就會發(fā)現(xiàn),王朗說的話其實很有道理,而諸葛亮卻更像是在“胡攪蠻纏”。 彼時曹魏與蜀漢對壘,曹真領(lǐng)大軍來到長安,過渭河之西下寨,并與王朗、郭淮共議退兵之策。70多歲的老王朗“年少氣盛”,給曹真打包票:“來日可嚴整隊伍,大展旌旗。老夫自出,只用一席話,管教諸葛亮拱手而降,蜀兵不戰(zhàn)自退?!辈苷嬉宦犇墙幸粋€高興,雖然他的能力也不差,但是雙方打起來肯定少不了傷亡,能免戰(zhàn)是再好不過的。澳門皇家賭場真人在線 于是第二天曹真上前線時,直接帶上了老王朗。到了兩軍陣前,王朗令士卒上前叫陣“請對陣主將答話?!敝T葛亮一看來了個文官王朗,便知道這是要先禮后兵了,于是同樣令士卒傳聲道,“漢丞相與司徒會話”?!吧鄳?zhàn)”從這里就已經(jīng)開始了,諸葛亮這句話高明,以身份壓住對方,丞相無疑要比司徒的分量重多了。接下來辯論正式開始: 第一回合:王朗主攻。王朗叫諸葛亮出來對話,諸葛亮遠遠看見王朗的旗幟,心中暗忖“王朗必下說辭,吾當(dāng)隨機應(yīng)之。”果然,王朗上來就先質(zhì)問諸葛亮:“公既知天命、識時務(wù),何故興無名之兵?”諸葛亮的回答干凈利索,“吾奉詔討賊,何謂無名?”當(dāng)初劉備到長安時,漢獻帝給他寫了衣帶詔,世人皆知。王朗一聽無法反駁,于是又換了一個角度。 第二回合:諸葛亮反擊。王朗抓住“奉詔討賊”四字展開反駁,“天數(shù)有變,神器更易,而歸有德之人,此自然之理也”,意思王朝更替,是正常之事。隨后又對曹操一頓猛夸,“我太祖武皇帝,掃清六合,席卷八荒,萬姓傾心,四方仰德......順天者昌,逆天者亡。今我大魏帶甲百萬,良將千員......你若倒戈卸甲,以禮來降,仍不失封侯之位,國安民樂,豈不美哉?” 王朗這一大段話不可謂不經(jīng)典,表明王朝興替乃是天道,大漢滅亡已經(jīng)不可逆轉(zhuǎn),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乃是正理,如此一來,諸葛亮的“奉詔討賊”自然站不住腳,表明諸葛亮的北伐才是真正的“犯上作亂”。而且如今蜀國的力量比不上魏國,一旦交手苦的是百姓,所以他勸諸葛亮早早歸降,還天下一個太平,也給自己一個安穩(wěn)的生活。 這番話很有威力,嘉靖本《三國演義》如此描寫:“蜀兵聞言,嘆之不已,皆以為有理??酌髂徊徽Z。蜀陣上參軍馬謖自思曰:“昔季布罵漢高祖,曾破漢兵,今王朗用此計也!”蜀兵聽完都覺得老王說得在理,嘆息不已,軍心眼看就要亂。諸葛亮一眼就看出了當(dāng)前關(guān)鍵所在,不在于駁倒王朗,而是要立即挽救軍心士氣。接下來便是諸葛亮的反擊: “吾以為漢朝元老大臣,必有高論,豈期出此鄙言!”直接推翻王朗以上所有言論,根本不接王朗曹魏勢大,蜀漢勢弱的論點,直接從道德層面上開始批判王朗。因為王朗忽略了自己的身份,他是漢朝元老大臣。說得難聽點,他此刻是一個“漢奸”。三國時代,忠義是為人之本,食君之祿,死君之事,這才是當(dāng)時被全社會接受的行為準則。 而王朗現(xiàn)在干的事,無異于后世南京汪先生跑前線宣講,說你們中國軍隊這也不行那也不行,不管他說得對不對,只要指明了狗漢奸的身份,自然可以激起己方同仇敵愾之氣?!澳闶谰?xùn)|海之濱,初舉孝廉入仕,理當(dāng)匡君輔國,安漢興劉,何期反助逆賊,同謀篡位!罪惡深重,天地不容!”“狗漢奸”的大帽子直接扣在王朗頭上。 此時,論點已經(jīng)被諸葛亮偷梁換柱了,諸葛亮的邏輯是這樣的:一漢朝正統(tǒng)依然存在,二你作為漢臣理當(dāng)匡扶漢室,三你沒有為君盡忠反而屈身事敵,四你是“狗漢奸”。諸葛亮不給王司徒辯解的機會,直接跨到罵人時間:“天下之人,皆愿生啖你肉”、“你既為諂諛之臣,只可潛身縮首,茍圖衣食,安敢在行伍之前,妄稱天數(shù)耶!”“皓首匹夫!蒼髯老賊!九泉之下有何面目去見漢朝二十四代先帝?!” 這下可要了命了!王朗舉孝廉入仕,最重的便是名節(jié),但是面對諸葛亮的侮辱,王朗卻全無還手之力。因為諸葛亮說的是事實,漢朝正統(tǒng)仍在,他卻成了曹操膝下之臣。王朗急怒攻心,完全忽略了諸葛亮已經(jīng)轉(zhuǎn)移了論點,被帶到了溝里。諸葛亮得勢不饒人,對王朗進行了慘無人道的人身攻擊,什么難聽罵什么,最后還不忘加一句“從未見過有如此厚顏無恥之人!” 七十多歲的王朗哪里見過這種世面?明明是你諸葛亮不按套路出牌,不就事論事,上來就跑偏還人身攻擊,王朗又羞又怒亂了方寸,憋了一肚子話說不出來,最終一口氣沒上來,墜馬而死。諸葛亮可不是迂腐書生,王司徒找人辯論,實在是找錯了人也!墻倒眾人推,破鼓萬人捶,誰贏了,誰才有道理。 當(dāng)然,這段舌戰(zhàn)雖然精彩,但其實是虛構(gòu)的。歷史上的王朗乃是漢室忠臣,以德立世、才器兼?zhèn)?,不肯媚俗求名的廉吏,世人對其評價極高,可惜被《三國演義》黑成了笑柄。 (參考資料:《三國演義》、《三國志》等) 免責(zé)聲明:本文來自騰訊新聞客戶端自媒體,不代表騰訊網(wǎng)的觀點和立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