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當(dāng)一個感情細膩,處境又不佳的女人,在思念她的丈夫或者情人的時候,無疑最為纏綿悱惻,也就意味著最容易入詩。于是,便有了古典詩歌中一個很獨特的門類,即閨怨詩。雖然寫的多是女人在閨閣中的憂愁和怨恨,但是大部分還是男人模擬女人的口吻所寫。比如,王維的《秋夜曲》,便是一首閨怨詩。 ![]() 《秋夜曲》是王維創(chuàng)作的一首七言絕句。在這首詩中,王維便以超高的詩藝功力,短短28個字,便道盡了女子獨守空房的哀怨。且全詩無一怨字卻句句有怨意,尤其最后一句畫龍點睛,對女人心理活動刻畫的細膩生動,頓覺她獨守空房、思念丈夫的怨情躍然于紙上。下面我們便一起來具體看看王維的這首《秋夜曲》:
![]() 首句“桂魄初生秋露微”,意思是說,夜幕降臨,月亮剛剛升起,稀微的秋露也已經(jīng)誕生?!肮鹌恰保冈铝?。相傳月中有桂樹,加上月亮初生時的微光曰魄,故稱初生之月為桂魄。從這句詩中,可以看出它主要起到點明時間的作用,以及烘托出女主人公內(nèi)心的清冷孤寂。 次句“輕羅已薄未更衣”,緊承首句句意,意思是說,月亮東升,秋露微起,給人一種清涼之感,但還不覺得寒冷,所以這位女主人公穿著輕盈細軟的羅衣,沒有去更換衣服。在唐代,往往離家的丈夫因天氣寒冷所需要添加的衣物,都是由家中的女主人親手縫制寄出。所以這里暗中則表明了她思念遠方丈夫的情愫。 ![]() 第三句“銀箏夜久殷勤弄”,描寫了女主人公頻頻彈箏的舉動。意思是說,她在室外彈箏,一直沒有停歇,從月亮初升到夜深,依然沒有停止的意思。女主人公迷戀彈箏,固然不是因為喜歡彈,而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是在以樂曲寄托思念遠方丈夫的情愫。 最后一句“心怯空房不忍歸”,則是正面道出了女主人公的無限哀怨之情。意思是說,她之所以頻頻彈箏,是因為不愿獨守空房,只能借彈箏來排遣心中的凄涼哀怨的情懷。這句詩也是整首詩的畫龍點睛之處,它為前面三句都染上了女主人公的一層哀怨之情。 ![]() 綜觀王維的這首詩,雖然是代寫女人思念丈夫的心境,但是他用語極其委婉,寫情極其細膩,可以說是曲盡其妙,道盡了女子獨守空房的哀怨。用唐代另一位詩人常理的詩來說,就是“小膽空房怯,長眉滿鏡愁”。在古典詩歌中的閨怨詩中,王維這首詩是其中佳作之一。 圖片來自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