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壩上過端午 張志軍(市區(qū)) 端午節(jié)又要到了。母親在電話里囑咐我,江米、粽葉、紅棗都已買好了,讓我們抽空回家吃粽子。這是母親使用手機的第八個年頭了吧,記得母親第一次打電話就是快過端午節(jié)的時候,以后年年的這個時候要打電話,說的都是同樣的話。 在壩上,端午節(jié)被稱為“五月單五”。不說“端午”而說“單五”,原以為是與壩上人獨特的語言習慣有關,就如同“光”發(fā)“剛”的音,“況”發(fā)“抗”的音一樣。后來查閱資料,記述清代北京地區(qū)風俗的《燕京歲時記》載有“初五為五月單五,蓋‘端’字之轉(zhuǎn)音也?!闭f明稱“端午”為“單五”早在清代已有,而且不只是壩上這樣說,北方地區(qū)普遍這樣說。 端午節(jié)是我國與春節(jié)、清明節(jié)、中秋節(jié)并稱的四大傳統(tǒng)節(jié)日。過端午節(jié)在我國已有幾千年的歷史了。春秋之前,端午節(jié)在民間是避邪驅(qū)瘟、激濁除腐之節(jié),有祛病防疫之意。后因愛國詩人屈原在此日抱石投江、殉國明志,端午節(jié)漸漸演變成了祭奠屈原以及緬懷華夏民族高潔情懷的節(jié)日。各地紀念端午節(jié)的活動主要有賽龍舟、吃粽子、插艾和菖蒲、喝雄黃酒、佩戴五色絲線和香囊等活動。在壩上,因水利不備,無法賽龍舟,而當?shù)匾膊划a(chǎn)菖蒲和雄黃,主要的習俗就剩下吃粽子、插艾和佩戴五色絲線了。 插艾是端午節(jié)的重要習俗。小的時候,端午的一早,我們還在夢里,母親就已經(jīng)拔回了艾草。先給我們每個人的耳朵上別上一小節(jié),艾草的清香一下子鉆進了我們的鼻孔。然后就讓我們在浸泡了艾草的溫水里洗臉,說是用艾水洗臉,臉上不起窠子(小疙瘩),也不起癬。母親還會用艾草蘸水灑在地上,說是可以驅(qū)蟲。剩下的艾草就放在門頭上,或是編成艾條掛在窗戶上,說是可以驅(qū)趕蚊子。我查過資料,艾草確實有藥用價值,也可用于驅(qū)蚊蠅、滅菌消毒,預防疾病。端午節(jié)拔艾、插艾、掛艾的習慣一直保留至今。 編端午繩繩也頗費心思。在端午的前幾日,母親總是提前與鄰居們互相調(diào)劑,湊齊白、黑、青、紅、黃五種顏色的絲線,放在一個布包袱里。端午的前一天的夜里,把絲線搓成一綹一綹的端午繩繩。清晨,在我們迷迷糊糊中,不且我們說話,在我們兄妹的手腕、腳腕或脖子上拴上端午繩繩。并且告訴我們,這繩繩不能丟,也不能隨便扔,要過了六月六才能解下來,而且要扔到河里。當時只覺得好奇,挺神秘的,母親也只說是“長命索”,別的也說不上來。多年以后才知道,選的五種顏色都是傳統(tǒng)的吉祥色,老輩上傳下來的,說是戴上五色繩繩,孩子們就可以百毒不侵,不得病,保安康。解下來的端午繩繩扔到河里,是為了讓河水把瘟疫沖得遠遠的。時間久了,就成為壩上過端午節(jié)的一種習俗。 包粽子,早些年在壩上并不普遍。一是因為沒有江米,再一個是因為沒有粽葉。記得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前后,非農(nóng)戶的供應糧里,大米的占比也很小,而且要分為好大米和次大米,一般農(nóng)戶很難吃到大米。到過年的時候,鎮(zhèn)上的非農(nóng)戶可以少勻一點大米給農(nóng)戶,解解饞。也有的家里用莜面或山藥從非農(nóng)戶家庭淘換幾斤次大米。至于江米,連聽也沒聽說過。偶有家里包粽子的,大家都覺得很新奇。我家是農(nóng)戶,母親想出的辦法是,用黃米摻上適量的小米調(diào)劑黏性,或者在少量的大米中摻上黃米;沒有紅棗用紅蕓豆;沒有粽葉就不包粽子,蒸涼糕。提前把紅蕓豆煮成豆沙餡,放一點糖精,用水把黃米泡了,在端午節(jié)的前一天晚上,一層黃米一層豆沙餡,鋪在籠布上,上鍋蒸。待燒到火候,讓涼糕在鍋里燜著。等第二天早上,把涼糕出鍋,在清水里晾著,才出去采艾葉。到吃飯的時候,涼沓沓的涼糕就端上來了。至于為什么叫涼糕?誰也說不清楚,我琢磨了很久,大概是這種米糕與黃米糕不同,可以冷著吃吧。到我參加工作后,用購糧本買回了江米,才吃上正宗的江米粽子。幾年后,市場活躍了,江米、粽葉、紅棗不再緊缺,自己再采一些馬蓮,包粽子才逐步流行開來。最近在資料里看到,其實最早的粽子就是用黃米包的。宋代黃裳《喜遷鶯·端午泛湖》中已有“角黍包金,香蒲切玉”的描述。清代《端陽故事圖》第一副名《射粉團》,題:“射粉團,唐宮中造粉團角黍饤盤中,以小弓射之,中者得食”。黍米在古代也被用為祭祀的谷物,用菰(茭白)葉包黍米成牛角狀,稱為“角黍”,這就是最早的粽子,說明人們正是利用了黍米(黃米)的黏性和用于祭祀的特點。后來,稻米和粽葉普遍了,端午節(jié)包江米粽子才成為大眾習俗。 現(xiàn)在,端午節(jié)是國家法定節(jié)日,放一天假,加上周六周日,一家人正好可以回壩上看父母,和家人一起采艾草、包粽子。想著,那艾草的香氣就已撲鼻,而母親蒸的涼糕、包的粽子已讓人口水直流了。 責任編輯:楊舒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