壺生夜譚:談一床民國時期'初日'古琴
古琴是我非常陌生的領(lǐng)域,縱使從小喜歡國樂,聽到瀟湘水雲(yún),陽關(guān)三疊,廣陵散等雅音古調(diào)便為之神奪。即使遍涉各種收藏,古琴始終是一種遙想,崇敬而無懸念,親撫手炙完全不可奢望。傳世的珍品'大聖遺音','玉壺冰'等,光命名就十足體現(xiàn)這樣的感覺。
友人吳先生是因同好相識,古董家具是他的強項,日前在其府上得以觀賞這床奇妙的古琴,實屬徼天之幸,願就所見分享藏友,共同賞鑑昔日斫琴大師,製作時的工巧與嚴謹,以及蘊涵的文化精髓。
'初日'是犀皮漆工藝斫製而成的仲尼式古琴,連琴盒都是犀皮髹製。這代表通體內(nèi)外軀殼就是一個巨大昂貴的髹漆工藝品,何況這是一張古琴!
通常古琴是桐木材質(zhì),樹齡要求30年成材,更難在砍伐之後,必須50年以上脫水脫糖,盡去木性,所以常用拆遷的老屋木料為材,方能圓潤傳達聲音與震動。畢竟琴以音韻為主,古人講究如龍吟鳳鳴之聲。
'初日'有極為明顯的蛇腹斷紋,漆器有斷紋,一般判定為百年以上,然而個人定為民國製品,是依據(jù)銘文所作的推論。本品於底部音箱'龍池'兩側(cè),銘甲骨文五言對句:
好花放初日,歸鳥帶斜陽
甲骨文是清末顯學(xué),經(jīng)由老殘遊記作者劉鶚,文字學(xué)者羅振玉等人大力提倡,甲骨文才廣為學(xué)界重視。
好花二句出自民國時期書畫家丁輔之先生(1879~1949),在他1928年出版的'商卜文集聯(lián)'附詩,收有這二句集字,意境高遠闊達,前所未見,可視為丁氏的創(chuàng)作。先生為西冷印社創(chuàng)始人之一,此書影響至深且鉅,斫琴師以此命名題字,既反應(yīng)當(dāng)時風(fēng)潮,更富含一元復(fù)始,萬象新意。
琴盒表面除了署名'初日'之外,刻上唐朝大詩人崔顥的長干行 其二:
家臨九江水,來去九江側(cè)
同是長干人,自小不相識。
這是非常有意思的一首絕句,寫兩個人生活與居住都在九江邊,一問之下才知道都是長干里老鄉(xiāng),相見恨晚!
此詩鐫刻在琴盒之上,斫匠要傳達的深意令人感動。古琴特性是'愉己不娛人',琴師娓娓訴說情懷,直觸人心,但聽者必須是知音,能在內(nèi)心與彈者深層交流。長干里位在南京秦淮河至雨花臺之間,自古為六朝人文薈萃之所,長干人擁有相同的文化背景,即使素昧平生,萍水相逢就能心意相通。當(dāng)兩人在外地九江偶遇之際,同是長干人,一切盡在不言中,就好像名琴適逢知音,'初日'在找知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