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時期,我國的竹刻藝術(shù)發(fā)展到鼎盛,涌現(xiàn)出一大批技藝精湛的竹刻名家。嘉定派竹刻大師朱纓創(chuàng)作的“劉阮入天臺”香薰,即為這一階段劃時代的稀世珍品。 明朱纓透雕劉阮入天臺竹香筒 明朱纓透雕劉阮入天臺竹香筒 明朱纓透雕劉阮入天臺竹香筒 朱纓(1520—1587),字清父,號小松,上海嘉定人,明代竹刻家、書畫家。當時,嘉定派竹雕以朱鶴、朱纓、朱稚征祖孫三代最為著名,被譽為“嘉定三朱”。朱纓繼承了父親朱鶴的竹刻技藝,由于具備極深的書法和繪畫造詣,因此往往以刀代筆,構(gòu)思運刀精當,將國畫中的寫意技法融入竹刻中,使作品意境深邃,而且逸趣橫生,被贊譽為有唐代“畫圣”吳道子之風。 、 明朱纓透雕劉阮入天臺竹香筒上、下底 在朱纓的聲望如日中天時,他的竹雕作品被朝野之士爭相購買收藏,一般人無法獲得。在藝術(shù)上,朱纓精益求精,他從不為金錢而操刀,一件竹雕作品從設(shè)計到動工到雕刻完成,總要經(jīng)年累月,即使有人重金相求,他也不肯應允。據(jù)《嘉定縣志》記載:“朱纓雕鏤作品,俱為世珍重,幾不可得?!鄙虾2┪镳^收藏的這件“劉阮入天臺”香薰(見圖),即是朱纓代表作之一。 香薰高16.5、口徑3.7厘米,鐫刻有陰文朱纓和陰刻方印篆文“小松”款識。所展現(xiàn)的畫面,是東漢時期劉晨和阮肇在天臺山上遇仙人的故事。但見古松盤郁、奇石壁立,棋枰上男女對弈,仙女微露笑容,似乎已經(jīng)穩(wěn)操勝券,劉晨正在鎖眉沉思,而觀棋的阮肇右手托腮,一副專注的神態(tài)。仙女的從容、劉晨的緊張、阮肇的忐忑,都表現(xiàn)得惟妙惟肖。所刻人物的須發(fā)紋絲不亂,容貌逼真,人物的眼睛及棋子等都用烏黑發(fā)亮的細小材料鑲嵌,一切顯得栩栩如生。 在這一掌高的竹節(jié)中,朱纓綜合運用了淺刻、浮雕、鏤雕、鑲嵌及留青等諸多技法,以純熟高超的雕刻技藝,傳神地表達了對這一神話故事的理解。而香薰中的仙人形象,更像是有個性的普通百姓,這正是朱纓的匠心獨運之處。 著名文物鑒賞家王世襄在一睹這件香薰后,稱贊為“竹刻無上精品,第一重器?!?/p> |
|
來自: youxianlaozhe > 《木雕竹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