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紅暈碧淚漫漫,南國春來正薄寒;此去柳花如夢里,向來煙月是愁端。畫堂消息何人曉,翠帳容顏獨自看;珍貴君家蘭桂室,東風取次一憑欄。 ——柳如是《春日我聞室作呈牧翁》 1641年,錢謙益不顧眾人非議,與青樓女子柳如是在杭州西湖芙蓉舫中,以“匹嫡之禮”結為夫妻。他花費巨資為她建造了一座精美典雅的小樓,名為“絳云樓”,樓中藏書為江南之冠。柳如是的起居室命名為“我聞室”,以《金剛經(jīng)》中“如是我聞”一句,暗合柳如是的名字。 1664年,錢謙益八十三高齡去世,葬于虞山南麓。柳如是操辦完他的后事后,用縷帛結項自盡。死后,未能與錢謙益合葬,反而被逐出錢家墳地。她的墓也在虞山腳下,墓前石碑只一米多一點,上面刻著:河東君之墓。百步之外,錢謙益與原配夫人合葬在一起。 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正如佛教空觀:一切都是虛幻的,好像夢幻泡影,如同露水閃電一樣。因緣際會,都是暫時的。一旦促成存在的因素消散了,一切都會隨之消散。 與君攜手祓征塵 1618年,楊愛出生,浙江嘉興人,因家境貧寒,很小就被賣到松江盛澤鎮(zhèn)歸家院做婢女。歸家院的掌門人叫徐佛,會操琴,擅畫蘭草,長得姿容不俗。因受到徐佛的熏陶,幼小的楊愛也能詩詞,擅書畫,才藝出眾。1632年,被妻妾成群的周道登看中,把她收為最末一房小妾。1633年,十五歲的楊愛被逐出周家,再次回到了歸家院,自號“影憐”,取自“明月愁火兩相映,一支素影獨堪憐”。之后,與“云間三才子” 陳子龍,宦官子弟宋轅文,以及李侍問等,先后“交好”。怎奈,不容于世俗,前有宋母反對,后有陳門元配張氏羞辱,幾番浮沉,楊影憐改姓柳,名隱,自號“如是”,取自辛棄疾詞《賀新郎》:“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柳如是,就此誕生。1638年,柳如是結識明末文壇領袖級人物錢謙益。 1582年,錢謙益出生于蘇州府常熟縣鹿苑奚浦,字受之,號牧齋,晚號蒙叟,東澗老人。學者稱虞山先生。1610年,考取一甲第三名進士,授翰林院編修。他少年得志,才華橫溢,本想干出一番大事業(yè)來,然而仕途坎坷。一開始,就因為極力攻擊閹黨而被罷官回鄉(xiāng);好不容易等到崇禎上臺,作為東林黨領袖人物,自然被重新起用,然而溫體仁爭做內閣,利用崇禎忌諱“結黨”,為“領袖”身份所累,再次被排擠出局。不得已再次回家,開始了長達十幾年的隱居生活。在遇到柳如是之前,1637年,長期活在郁郁寡歡中的“東南文宗”,抑郁寫著他的詩集,卻不想被當?shù)貛煚攺垵h儒誣告,還是御狀,幕后是溫體仁決心把錢謙益往死里整,差一點點送命,全靠孫承宗疏通關系曹化淳,保命、削籍歸鄉(xiāng)。宦海浮沉,錢謙益四起四落,還鄉(xiāng)途經(jīng)杭州時拜訪杭州名妓草衣道人,在她客廳的書桌上,一幀淡雅的詩箋上寫著一首小詩:“垂楊小苑繡簾東,鶯花殘枝蝶趁風。最是西冷寒食路,桃花得氣美人中?!贝稳眨?jīng)草衣道人引見,錢謙益、柳如是泛舟西湖,煮酒論詩,以文會友,格外盡興。 柳如是贈錢謙益七律一首,名曰《庚辰仲冬訪牧翁于半野堂奉贈長句》:“聲名真似漢扶風,妙理玄規(guī)更不同。一室茶香開澹黯,千行墨妙破冥濛。竺西瓶拂因緣在,江左風流物論雄。今日沾沾誠御李,東山蔥嶺莫辭從。”把錢謙益比做東漢大儒馬融,而風流儒雅更在馬融之上。錢謙益也題了一首詩《柳如是過訪山堂枉詩見贈語特莊雅輒次來韻奉答》:“文君放誕想流風,臉際眉間訝許同。枉自夢刀思燕婉,還將摶土問鴻蒙。沾花丈室何曾染,折柳章臺也自雄。但似王昌消息好,履箱擎了便相從?!卑蚜缡潜茸鏊奖嫉奈木?。 柳如是敬錢謙益學識淵博,錢謙益愛她才貌雙全。清文學家鈕琇著有筆記小說《觚?!ず訓|君》記載:“(柳)昌言于人曰,天下唯虞山錢學士始可言才,我非如學士者不嫁。適宗伯喪偶,聞之大喜,曰:天下有憐才如此女子者耶?我亦非才如柳者不娶?!?/span> 在“我聞室”落成之日,錢謙益寫詩抒懷:“清樽細雨不知愁,鶴引遙空鳳下樓;紅燭恍如花月夜,綠窗還似木蘭舟。曲中楊柳齊舒眼,詩里芙蓉亦并頭;今夕梅魂共誰語?任他疏影蘸寒流?!?柳如是回贈了一首詩,便是《春日我聞室作呈牧翁》。 1641年,錢謙益全然不顧世俗偏見和禮法名器,大禮聘娶柳如是。因為他的聲望實在太高了,輿論嘩然。這種違禮之舉,招致當?shù)乜N紳嘩然攻討。于是在成親當天,許多人站在岸邊,撿起石頭往他們結婚的船上砸去——“琴川紳士沸焉騰議,至有擲磚彩縊,投礫香車者。牧翁吮毫濡墨,笑對鏡臺,賦催妝詩自若”。 婚后,錢謙益還吩咐家人一律尊稱柳如是為“夫人”,不得稱為“姨太”,而自己敬稱柳如是“河東君”。愛敬有加的同時,給予她充分的自由。嫁為人婦后,她還常身穿儒服,出閨接待賓客,錢謙益因此稱賞她為“柳儒士”。雖是老夫少妻,卻是情投意合,恩愛無比。河東君與牧翁同游黃山時占詩一首:“旌心白水是前因,覷浴何曾許別人?煎得蘭湯三百斛,與君攜手祓征塵?!卞X謙益則回贈曰:“試聽同聲山樂禽,何如交響頻迦鳥?!狈鸾?jīng)《正法念經(jīng)》釋頻迦鳥為“如是美音,若天若人緊那羅等,無能及者,唯除如來妙音”。知己之音,應是如此。錢謙益句:“雪色霏微侵白發(fā),燭花依約戀紅妝?!绷缡菓停骸按呵傲Q青眼,雪里山應想白頭?!?到了坊間變成閨房戲語:柳如是問牧翁愛她什么,錢謙益說道:“我愛你白的面、黑的發(fā)??!”接著,錢謙益又反問嬌妻,柳如是偏著頭想了想,嬌嗔地說:“我愛你白的發(fā)、黑的面?。 辈V泛傳播,其中不乏譏諷、嘲笑和艷羨等復雜情緒。 (2012年電影《柳如是》劇照) 苦恨孤臣一死遲 1644年,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禎帝自縊身亡,明亡。此刻,錢謙益沒有選擇獨善其身,參與策劃迎立潞王朱常淓,不料馬士英等人已擁戴福王朱由崧即位,是為明安宗。南明弘光政權,錢謙益為禮部尚書。 1645年,清兵兵臨南京城下時,攻打揚城的清朝將領多鐸本人在《諭南京等處文武官員人等》寫道:“昨大兵至維揚,城內官員軍民攖城固守,予痛惜民命,不忍加兵,先將禍福諄諄曉諭。遲延數(shù)日,官員終于抗命,然后攻城屠戮,妻子為俘。是豈予之本懷,蓋不得已而行之。嗣后大兵到處,官員軍民抗拒不降,維揚可鑒(揚州十日)?!?/span> 柳如是勸錢謙益與其一起投水殉國,錢謙益沉思無語,最后走下水池試了一下水,說:“冷極奈何!”,柳如是“奮身欲沉池水中”,卻給錢謙益硬托住了(“水冷案”有爭議)。五月十五日,錢謙益率諸大臣在滂沱大雨中開城向清軍統(tǒng)帥多鐸迎降。同年秋,錢謙益剃發(fā)留辮,上京候用,柳如是穿上象征“朱明”的紅袍為他送行。 1646年正月,任禮部右侍郎管秘書院事,柳如是留居南京。六月,稱疾乞歸,返回南京,清廷令巡撫、巡按隨時監(jiān)視上報,攜柳如是返常熟。一年后,錢謙益突然被逮鋃鐺北上,關入刑部大獄。柳如是扶病隨行,上書陳情,誓愿代死或從死。 1648年,錢謙益因抗清義士黃毓祺案,囚南京獄。經(jīng)柳如是全力奔走營救,斡旋,錢謙益才得以免禍,對此感慨萬千,寫下:“慟哭臨江無孝子,從行赴難有賢妻”和“夢回虎穴頻呼母,話到牛衣并念妻”。再一次冒天下之大不韙,公然稱柳如是為“妻”。出獄后,被管制在蘇州,寄寓拙政園。 1649年,從蘇州返回常熟,表面上歸隱,暗中與西南和東南海上反清復明勢力聯(lián)絡。之后十幾年,不顧年邁體弱,積極參與各種反清活動,致書瞿式耜,以“楸秤三局”作比喻,痛陳天下形勢,并報告江南清軍將領動態(tài);多次親自策反金華總兵馬;多次協(xié)助鄭成功、張名振北伐,甚至在長江口白茅港卜筑紅豆莊,作為隱居之所,以便與各地聯(lián)絡,刺探海上消息。1660年,北伐再度失敗后,他才心灰意冷,痛感“敗局真成萬古悲”;“忍看末運三辰足,苦恨孤臣一死遲”。 大節(jié)有虧 錢謙益的一生極為復雜,人生經(jīng)歷和政治主張,都是飽受爭議,是“失節(jié)”的反面教材。作為東林領袖,士大夫的模范和代表,又是禮部尚書,是朝廷的核心和臉面。他應該殉國,他更不應該出任清廷禮部一職。向清廷投降,確實保全了南京數(shù)十萬生靈的性命,避免了屠城的慘劇。折節(jié)仕清,確實為了文化能夠延續(xù),避免了江南文化更大的浩劫。但,他的“茍且偷生”和“兩朝領袖”,令他個人名節(jié)掃地。他很清楚自己這樣的選擇是“大節(jié)有虧”,在他投降之后的一年間,沒有一首詩收入他自己編輯的詩集里。他用之后十八年的余生,投入反清復明的活動中,不僅鋃鐺入獄,險些喪命,且傾盡家產(chǎn),資助反清,楸秤三局竭盡心智,冒死策反清將,力挺他的學生瞿式耜、鄭成功的抗爭活動,并與黃宗羲、屈大均、呂留良等人一起接應海上復明斗爭,甚至決意隨軍入海參加軍事斗爭。但,這些都不及坊間流傳的“水太涼”、“頭皮癢”來得鮮明。大節(jié)有虧,則眾長難掩。 錢謙益是矛盾和尷尬的,他降清、反清,雖得到了南明諸王及明遺民的諒解,但為清朝皇帝所憎惡,到了清乾隆,錢謙益被釘在了歷史的恥辱柱上。他是學識淵博,舉凡經(jīng)、史、子、集,無不淹貫,學界文壇的宗主,但乾隆三十四年(1769)六月,他的著作遭到禁毀,甚至和錢同時與之有交往的人,其著作中有錢氏一序,或者有酬和之詩文,“亦在禁毀之列!” 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上海商務印書館編輯《四部叢刊》時,雖將其《初學集》、《有學集》列入《初編》之中,仍非完帙。 黃宗羲《南雷詩厲》《八哀詩》,評:“四海宗盟五十年,心期末后與誰傳?憑煙引燭燒殘話,囑筆完文抵債錢。紅豆俄飄迷月路,美人欲絕指箏弦。平生知己誰人是?能不為公一泫然?!?/span> 著《南明史》的顧誠,評:“降清的官員也不能一概而論……錢謙益就是一個相當特殊的例子?!薄澳缓舐?lián)絡東南和西南復明勢力高層人物的正是錢謙益?!薄板X謙益在弘光朝廷覆亡的時候有茍且貪生之念固然是事實;但他內心念念不忘回復明朝,實際行動上多次冒殺身之禍從事反清復明行動,也不容抹殺。如果抓住錢謙益1645年投降過清朝,短期被迫出任清禮部侍郎作為定論,那么王之仁、金聲桓、王得仁、李成棟、姜瓖等人都可以一筆抹殺。” 國學大師陳寅恪著作《柳如是別傳》,“詩史互證”,通過錢、柳詩文進行箋釋,蘊藏著很深的情感寄托,明為寫柳如是,實則解讀錢牧齋的精神世界(有爭議)。 桃花得氣美人中 【蝶戀花】忙處拋人閑處住,百計思量,沒個為歡處,白日消磨腸斷句,世間只有情難訴,玉茗堂前朝復暮,紅燭迎人,俊得江山助,但是相思莫相負,牡丹亭上三生路。 ——湯顯祖《牡丹亭·標目》 一邊廂,秦漢(孫祥鐘)飾演的錢謙益,帶著三分醉意,獨自“顛沛”曲廊之上,口中吟唱著當年湯顯祖罷職回到臨川,所著的《牡丹亭》,孤寂的背影,醉眼迷離里透出落寞。 【懶畫眉】最撩人春色是今年,少甚么低就高來粉畫垣,原來春心無處不飛懸。是睡荼蘼抓住裙釵線,恰便是花似人心向好處牽。 ——湯顯祖《牡丹亭·尋夢》 另一邊廂,萬茜飾演的楊影憐,悠揚、委婉“傾述”出“心懷”,那是從《游園》,《驚夢》后的《尋夢》,是“惜春”。她邂逅了“才子”陳子龍,這場春夢,最為撩人。此時此刻,她看什么都是美好的,春心搖蕩。 框景之上,錢謙益遙望“春色”,未曾想到,這“春色”最終落在他的懷中。 情,最重要的字。 情,這個字很難寫。 歷經(jīng)明四朝天子,錢謙益四起四落,只是一位被免職的官僚,只是一位詩人。錢謙益的出名在于他文才,是江左三大家之首,是東林黨人魁首,被視為士林領袖,但這不是官。他雖然聲望滿天下,且家財豐厚,但他活得并不快樂! 從“當年宮館連胡騎,此夜蒼茫接戍樓。海內如今傳戰(zhàn)斗,田橫墓下益堪愁”到“垂楊小苑繡簾東,鶯花殘枝蝶趁風。最是西冷寒食路,桃花得氣美人中”,柳隱的豪邁和婉約,著實讓錢牧齋動情了。 柳如是亦是“有備而來”。劇中馮紹峰飾演的陳子龍,混合了陳子龍,宋轅文,以及李侍問三人特點。總之,是讓楊影憐無奈接受“現(xiàn)實”,他們都不會光明正大的娶她過門,給予她安穩(wěn)的家。正如徐佛所言:“從良是正道……娶了你,又連娶幾房妾好,等他家財散凈,還是要把你賣回青樓的?!薄懊摻鍙牧肌北緦俨灰?,更難的是“明媒正娶”和“攜手到老”。 經(jīng)過“明道堂”上,錢牧齋通過“油燈”一說,對眾儒生,簡明扼要、形象生動闡述了靈心,世運,學問,構成了錢謙益的詩論之道。畫舫上一句話“除非虞山錢牧齋,還差不多”,柳隱的心志,一覽無遺。從無意邂逅,到刻意登門造訪,這位才貌雙全的女子,走進了錢謙益的生活。 “我聞室”里,錢謙益醉意三分,道出李白的《月下獨酌》,良辰美景,從孤獨到不再孤獨,悲郁轉曠達。從李商隱《錦瑟》:錦瑟無端五十弦,對逝去年華的追憶,借喻人生之五十年華;轉向蕭衍《河中之水歌》:河中之水向東流,洛陽女兒名莫愁。錢牧齋心中的“河東君”,已然深入內心。他欣賞她,亦懂她,更是尊重和愛護她。 情字,確實很難寫,錢牧齋確實寫得很好。喜歡和交往,是一回事情,明媒正娶風塵女子是另一回事情。他不但明媒正娶了,給予了柳如是“九里香”家的感覺,而且滿足了她追求與男子平起平坐的愿望。從一名隨風飄零的“浮萍”,成為禮部尚書的夫人,給予她足夠的尊重,堅實的依靠和寵愛,還有更多的寬容。一句“夫人”,一道手諭“遇到事情一切以夫人的意愿辦”,一言定論“士大夫不能全節(jié),何必苛責河東夫人”,全然是信任的愛。 史影互證箋人文 靈心,主旨在“詩言志”真情與言志是一脈的。 世運,不能割時代為鴻溝,倡導“詩人之志在救世,歸于溫良敦厚?!?/span> 學問,摒棄“俗學”,倡“經(jīng)世致用”之學。 三者關系為,“靈心”和“學問”皆圍繞“世運”予以的命題。其中“靈心”源自“言志”的傳統(tǒng)詩論,強調情感在創(chuàng)作中的重要作用。 靈心,世運,學問,構成了錢謙益的詩論體系。 2012年電影《柳如是》改編自陳寅恪著作《柳如是別傳》,導演兼編劇的吳琦,在表述柳如是的傳奇一生,同時,更多一份詩史互證的人文關懷,理解和理性兼容,彰顯出一份氣度和見識。正如對錢牧齋的詩論體系的總結:靈心就像燈柱,學問就如燈油,世道時運,國家興亡就像火種。 【一剪梅】春來何事最關情,花護金鈴,繡刺金針。小樓睡起倚云屏,眉點檀心,香濡檀林。 ——阮大鋮《燕子箋·駭像》 柳如是風情萬種,唱起了阮大鋮的作品,而錢謙益頗為不悅,飲下他的苦酒。劇情,并沒有避開錢謙益夫婦陪奸臣馬士英、阮大鋮宴飲,以及“水冷案”。 從“半野堂”到“絳云樓”、“我聞室”,他們踏雪賞梅,寒舟垂釣,湖中蕩舟,山上看月,詩酒做伴,日子過得快樂、和諧。當錢牧齋最好的朋友“黃梨洲”黃宗羲提出質疑的時候,錢回復是“河東君于我同江山社稷同等重要。”這位曾經(jīng)不顧世人唾棄,以“匹嫡之禮”娶柳如是過門的錢牧齋,那句“買回世上千金笑,送盡平生百歲憂”余聲在耳。 在這風雨飄搖的南明政局,錢謙益真的是“官迷心竅”,不要臉,讓柳如是陪酒阮大鋮,來蹚渾水?芒種那天,夫妻二人一起殉國,找圍觀群眾沈明倫見證?然后再當眾“打臉”,嫌棄水冷? 影片中,對于這兩段,都解讀的甚好。席間,錢牧齋與河東君眉目之間的互動,更多是相濡以沫的扶持。彌漫的硝煙籠罩了現(xiàn)實的種種,個人的卑微與無助,生命與情感卻在此時變得更為清晰。 “我能想象,這朵花,也許是城破以后,南都最美的一朵花。如果我是一朵花,美過、炫目過、燦爛過,能夠讓時間在花開酴醾的那一瞬間停止……”柳如是說道。 錢謙益回:“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枯榮自有天定。我們?yōu)槭裁匆寱r間停頓?花開一年又一年。不更好嗎?” 柳如是提醒他:“難道你想茍活?獻城是為了百姓,殉國是為了自己的名聲,只有這樣才完美?!?/span> 錢謙益反問:“那你呢?” 柳如是回:“你殉國,我殉夫,天經(jīng)地義?!?/span> 錢謙益道:“我不想死,你也不要死?!?/span> 柳如是警示他:“不死,就是千古的罵名?!?/span> 蘇軾詩:“荼靡不爭春,寂寞開最晚?!陛泵一ㄩ_,是一年花季的終結。春天之后,荼蘼在盛夏綻放。錢謙益沒有滿足她以身報國的氣節(jié),他不想處于花信年華的柳如是死。明亡了,但是柳如是還在。這是,錢謙益不想死,也不想河東君死的原因之一。此外,他也早已表示:“死并不可懼??墒牵粗?,焉知死?史可法舍生取義,固然保住了士大夫的氣節(jié)??赏莱侵?,死去的幾十萬老百姓,又有何辜?。恳钕氯ィ瑤е嗟娜嘶钕氯ジ匾??!?/span> 通過柳如是與錢謙益的一問一答,箋釋了“選擇”和“感悟”,“事實”和“理解”。獻城是為了百姓不被屠城,投清廷又是為了文化能夠延續(xù)。他企圖為留住文化,最終“絳云樓”被燒,也可以看成是漢族文明遭遇大劫難的象征。但正如錢謙益所說:“天能燒我屋內書,不能燒我腹中書。”人在傳承就在,盡管后來滿清當政,康乾時代大興文字獄。 從柳如是拒絕錢謙益的前額一撫,到主動一摸牧翁的額頭,河東君已然從“抗拒”過渡到“原諒”。亂世,更能體會珍惜眼前人。 “你不怕我出身青樓,辱沒門楣?” “ 不怕。” “你不怕庭院深深,家族是非? ” “不怕?!?/span> “你不怕世道險惡,人言可畏?” “ 我不怕!” 雖然影片對于錢謙益之后的十八年,參與反清活動,簡略帶過,但是在陳子龍一案(歷史上是反清義士黃毓祺案)中,被牽連下獄。獄中,夫妻一段對話,意味頗深。 紅豆莊,作為隱居之所,以便與各地聯(lián)絡,刺探海上消息。到了電影中,更多是安度晚年之所。想來,人活一生,不過如此。于是,最是感動,倒是一碗香蕈面,一顆紅豆,一句“桃花……美人”。當年,陳寅恪旅居昆明,偶購得常熟白茆港錢氏故園中紅豆一粒,有箋釋錢柳因緣詩之意。緣起于此。 筆者原本古裝古風控,對如今的古裝片,已然不抱任何希望了。偶然,看到此片,驚嘆如此精致。光影細膩,空鏡唯美;人物端莊自持,含而不露,端而不浪;冷清,不失精致;艷麗,不失風雅。詩文、書畫、古琴、昆曲,與人物,自然融合,寫意、妥帖。故事敘述,如泣如訴,不疾不徐,書香滿懷,深情款款,令人感到安靜和沉浸。 原來是中央新聞記錄電影制片廠與常熟市政府聯(lián)合出品,是中國最后一批膠片電影。不覺,更為珍惜。 在歷史上,關于錢謙益和柳如是的故事,一直是充滿爭議。一人一事,以點帶面,博大精深。滄海一粟中,卻能感受到浮生如夢。想來“人生如霧亦如夢,緣生緣滅應如是?!?/span> |
|
來自: 江蘇常熟老李 > 《天下常熟、世上湖山——尚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