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象 意象就是(物)象與(情)意的組合.即詩中的形象,它不僅包含人物形象,也包括詩中所寫的景和物,還包含了作者的情思.詩歌意象因物象的不同,有的是景,有的是物;有的是事,有的是人;有的是單一的,有的是多個的. 如蘇軾的《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詞人的悵惘心境正是由“缺月”、“疏桐”、“幽人”、“孤鴻”、“寒枝”等意象來表達的.王維《竹里館》“獨坐幽篁里,彈琴復(fù)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由“竹林”、“孤琴”、“長嘯”、“明月”等構(gòu)成了清幽絕俗的意境.白居易《憶江南》“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江花”、“江水”兩個意象就足以說明白居易的快樂生活.再如柳永的《雨霖鈴·寒蟬凄切》“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fēng)殘月”中,通過“楊柳”、“曉風(fēng)”、“殘月”等意象,就能知道所傳達出來的是傷別情懷. 意境 意境是詩人的主觀情思與客觀景物相交融而創(chuàng)造出來的渾然一體的藝術(shù)境界.詩歌創(chuàng)作離不開意象,意象的選擇只是第一步,是詩的基礎(chǔ);組合意象創(chuàng)造出“意與境諧”的詩的藝術(shù)境界才是目的.意境與意象在本質(zhì)上有一定的聯(lián)系,它們都是主觀與客觀統(tǒng)一的產(chǎn)物,都是情與物的結(jié)合體.但它們又有區(qū)別:從形式上看,意象與詞句相關(guān),意境則與全篇對應(yīng). 如李白《送孟浩然之廣陵》:“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這首詩有如下意象:黃鶴樓、煙花、孤帆、長江等.這些意象組合起來便成了一幅融情于境的畫面:詩中沒有直抒對友人依依不舍的眷念,而是通過孤帆消失,江水悠悠和久立江邊若有所失的詩人形象,表達送別友人的深情摯意.字面上句句寫景,實際上句句都在抒情,可謂一切景語皆情語.再如賀鑄《青玉案》中“一川煙草,滿城風(fēng)絮,梅子黃時雨”.這三個意象組成一個整體,藝術(shù)地回答了“試問閑愁都幾許?”它不是三個意象的簡單相加,而是形成了一個感人的藝術(shù)境界:閑愁像無邊無際的如煙青草,似狂飛亂舞的滿城飛絮,若凄清迷茫的黃梅時雨. 望采納,謝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