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公眾號:左和右實驗室 成都學區(qū)房已獲授權轉載! 本文作者是溜爸知識星球的Anne媽媽,也是溜爸華中科技大學的師妹,十年地產咨詢工作經驗,現全職媽媽。她的女兒Anne這個月初剛滿四歲,英語單詞量達到1500-1600,sight words 超過500,在自主閱讀的路上一路狂奔,輕松閱讀牛津樹Level 3。 如果這是一個全力雞娃,挑燈苦戰(zhàn)的經歷也不那么值得分享。Anne媽媽的原話是:這是一個無心插柳的過程,被孩子帶著,誤打誤撞柳成蔭了。 所以,我們非常希望Anne媽咪能和我們分享Anne在英語學習中的經驗和技巧。讓老母親們雞血的路上,輕松從容一些。 Anne滿四歲前一周,拿著一本嶄新的英文書可以順暢念出內容時,我很驚喜。把短視頻發(fā)在朋友圈,許多家長朋友也誠意的問我:“她是怎么做到的?你平時是怎么輔導她的?” 被問到我立馬也是沒有頭緒的。一般說來,識字會耗費低齡幼兒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所以我從來沒有以“識字”為目的規(guī)劃Anne的英語啟蒙。 “她為什么就會了?”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我開始一條條翻看近年的視頻和照片,希望自己能總結出個所以然。 循跡而去發(fā)現,Anne獲得初步的英文識字能力也花了近乎一整年時間。這個時間與精力的投入產出沒有太大意外,僅僅是水到渠成。 所以我既沒有像大家想象的那樣瘋狂雞娃(笑),但也絕非什么都沒做。每個孩子的成長,都有自己的時刻表。我的孩子并沒有突出常娃的智力,不過作為女孩確實有語言能力上的優(yōu)勢。 寫這篇文章的核心目的,也就是想把這個水到渠成的過程分享給大家,希望大家雞娃的路上能夠抓準時機,捕捉孩子有自發(fā)學習的敏感期,辨別出興趣節(jié)點,給予充分陪伴與支持,讓孩子自主但無壓力地學習,將會是愉快且事半功倍的。 我一直堅信,教育是點亮孩子,不能推著他前行,更不是拖著他前進。 (享受牛津樹level3閱讀的Anne) 01 1-3歲積累期 啟蒙與累積 在Anne1-2歲時,我便有意識地對她進行英語啟蒙,但做的有限。日常交流仍以中文為主,主要引入大量英文兒歌:SSS——Super Simple Song翻來覆去聽,偶爾心血來潮會用英文教一些類似顏色,蔬菜水果,日常用品的詞語。 在這一時期,Anne停留在語言的沉默期,幾乎是沒有輸出的。 關鍵詞:SSS兒歌,日常詞匯 2-3歲隨著輸入逐漸增多,Anne開始有了一些英文輸出,當然,也只停留在模仿和蹦詞上。這個時期有三個關鍵的引入工作: 一是引入繪本閱讀,一周會保持3-5本的英文繪本的親子閱讀,保證源源不斷的英文輸入; 二是引入了低幼的 發(fā)聲書和點讀筆 ,保證她模仿到標準發(fā)音; 三是引入了3-4個英文學習精品App,通過精心設計的屏幕互動保持她學習的樂趣。 這期間有段十分重要 的學習經歷: 借助了字母兒歌、點讀筆和英文App這三樣東西,Anne在3歲以前熟練掌握了26個字母大小寫形象以及標準發(fā)音,為她后來自發(fā)識字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是她能夠辨別認讀最重要的前提條件。 到了3歲入學前,她已經能聽懂很多英文的日常指令,熟悉食物動物形狀顏色及其他日常主題的詞匯,聽力詞匯量大概已經積累到300-500個了。 關鍵詞:英文閱讀,點讀筆,英文APP (最愛的點讀書和發(fā)聲書) 02 3-4歲爆發(fā)期 識字與輸出 3-4歲是語言能力爆發(fā)的一年,我們迎來大量積累后的輸出。 3歲1個月,我們上幼兒園了。為了保證純正足夠長時間的英文浸泡,Anne上的是全外教的國際班。 學校的英文以字母詞匯、日常會話和多主題學習為 教學,每日回家額外有十到二十分鐘的親子閱讀時間(繪本/分級讀物不限)——這是我們堅持至今的事。 應該是在入園的第二個月,Anne就迎來了“識字敏感期萌芽”。 有幼兒園經歷的家長都知道,幼兒園到處都貼著小朋友的名字,座位板凳、床鋪、刷牙杯、置物柜以及教室的白板上無所不在。老師每天會幫助小朋友熟悉同學的名字。 Anne對記同學的名字樂此不疲。 突然有天,她請求我說:“媽媽,你給我寫一下Peter... ”我沒多想,草草寫了問她:“是這樣嗎?”她仔細看說:“是,那你再幫我寫Leon,Sam,Angle,Ray...”。 于是我們開啟了這個“你說我寫”的游戲,而這個游戲,貫穿了整個識字萌芽期。 入園第二個月就開始生病。發(fā)燒在家把幼兒園小朋友名字反復給我聽寫,讀著寫著,她似乎摸索出了首字母發(fā)音規(guī)律?!皨寢專琍 for Peter,K for Koke對不對?” (第一次給老母親的聽寫作業(yè)) 回過頭來,我認為開學這1-2個月是她識字敏感期的起始點。 她開始留意單詞的開頭字母,隨時將詞語的首字母掛在嘴邊:“S for snake,D for dog,T for Tree…”。 Anne還開始熱愛讀單詞書,我們家的單詞書也從100詞開始逐步升級。而給我聽寫的范圍也從同學的名字逐步擴大到她所能對應首字母的其他單詞。 (Anne的第一梯隊部分單詞書) 那個時候我并沒有辨別出這是識字敏感期,只是把聽寫當成一個她喜歡的游戲來玩?,F在總結起來,那個階段就是“首字母識別期”。 關鍵詞:全英文浸泡,分級閱讀;名字敏感,首字母識別 入園第三四個月,也就是她3歲4、5個月之間,她嘗試著自己閱讀熟悉簡單的讀物,比如學校拿回來的教材、爛熟的圖文單詞書。 我也不清楚她是憑著記憶在復述還是能夠辨認單詞,只知道她熱情高漲樂在其中。 放假去迪士尼,晚上呆在酒店她拿出單詞書就坐床上邊翻邊讀,不會的問問我,問完繼續(xù)讀下去,嘩嘩地翻頁似乎特別有成就感 。 (在迪士尼都不離手的詞匯冊) 我不能辜負閨女的熱情呀!跟著開啟了一段雞血模式。不同的單詞書買了快十本,從100單詞升級到1000單詞;各種分級讀物打包買(牛津樹、培生、麗聲、國家地理統統都有)每天堅持共讀四五本;翻找各種詞匯練習的游戲讓她玩。L&R Lab中的每一個英語啟蒙游戲都沒有錯過。 (Anne的第二階段詞匯書,部分) 記憶最深的是第一期字母轉盤游戲,先打印了兩三張出來她快速做完,于是跪在慢吞吞的打印機前求打印,出一張做一張,十分鐘刷完26個字母,心滿意足去睡覺。【資源下載:我們這樣學(1):字母認讀小練習】 (跪求打印機:您快一些,行嗎) 短短兩月,Anne的語言能力和單詞量飛漲。 現在回顧起來,這應該是她完成識字啟蒙的里程碑 。 3歲半,在外就餐,會認讀英文招牌;路過英文廣告牌會佇足辨認——媽媽你看,這個寫的是“fish”;有一次追著別人小朋友跑,只因為看到那孩子T恤上寫了“me too”要讀給我聽。 我在那時仍舊半信半疑,她認字了?畢竟我還沒有對她進行任何Phonics(自然拼讀)啟蒙。她估計是在足夠的積累下,摸索了一套sight words識別方法。 新手上路,常常會有磕巴和完全認不出的時候。既然這全然是“意料之外的事”,我的態(tài)度一向是,沒關系,不認識算了。 把挫折一帶而過,只強調完成了對她的鼓勵和表揚。可能反倒是這樣“佛系”的心態(tài),讓她覺得識字本身是輕松愉快的。 關鍵詞:單詞書,課件游戲;識招牌,識廣告 等過完三歲7個月,她基本可以獨立完成L&R Lab中許多sight words的游戲了。 因為每期課件游戲都有明確的主題,她在主題環(huán)境中大量認識新單詞。我在這個期間也全力配合她各種刁鉆的游戲。 給老母親聽寫的單詞5頁起步; (讓老母親崩潰的聽寫作業(yè)) 花大量時間陪她玩抽獎箱的游戲——輪流抽圖片去找對應單詞,開始4-6張,后來8-10張。 我觀察到,她對詞語的辨認還是高度依賴首字母,例如抽到鼻子的圖片,她一定會找到nose,但當抽到耳朵或者眼睛的圖片,她是不確定選ear還是eye。 我會在她無法分辨時告訴她正確的選項,但下一次游戲故意將兩個單詞卡放在一起,幾次之后,她學會不僅要從首字母辨認詞語,還得根據尾音或者中間音節(jié)識別單詞。 經過輪番練習,她已經可以順利識別常見單詞——不全是靠拼讀,大概是sight word和自己琢磨一種拼音方式。 (類似的單詞搭配游戲,爸爸媽媽可以參考) 同時,她開始輸出一串串的長句,也可以毫不費力聽懂長篇讀物了。 關鍵詞:主題詞匯,sight words 三歲9個月期間發(fā)生一件啼笑皆非的事。爸爸發(fā)現她認讀和記憶了得,興沖沖買了一套中文漢字卡片教她學,三五十個字,教一遍就全認識了!她爸激動地覺得生了個天才。唯有老母親火眼金睛,發(fā)現中文字下面都有對應英文,叫她爸遮了英文再考她,果然一個都不認識。 沒有“英文字幕”,對漢字學習也興趣索然,老父親黃粱美夢一場。雖然這是眾親友皆知的一個笑話,但通過這件事,我比較確定Anne有認讀大量單詞的能力了。 (帶“英文字幕”的漢字卡) 在3歲的尾巴上,我們仍然堅持每日閱讀。 孩子就是這樣,一旦發(fā)芽,你無法阻擋她的成長,有一天送她上幼兒園,我隨口一問大班教室門口sightwords墻上堆的幾十個單詞,她眼睛都不眨說出一大半。 讀會了單詞,Anne開始嘗試讀句子,發(fā)現她的嘗試后,我趕快某寶了輔助閱讀的啟蒙書籍,果然Anne斗志昂揚地一本接一本讀完,雖然每本書里句型都是重復地:the snake is long, the worm is short,the giraffe is tall…但她讀完的成就感特別強,會自豪地說“媽媽,我很棒是不是?”。 (各種閱讀啟蒙短句書) 我一度感覺是她催促著我不斷更新書籍和學習資料,就在她跑我追的飛奔中,Anne跨入4歲生日。 關鍵詞:啟蒙閱讀書 03 4歲自主閱讀期 閱讀與自主 剛滿四歲這一周里,她完全獨立地從牛津1讀到牛津3,樂此不疲,老母親的欣慰無溢于言表。我一直和朋友開玩笑說,我的英語能力估計就到Anne幼兒園畢業(yè)水平了。 Anne在一年里認了多少詞,讀了多少書,我其實沒有那么在意,我最大的喜悅是,Anne靠自主學習在學習中尋找到成就感與愉悅感,這種成就和愉悅激勵著她自己更熱切地投入學習——她進入一個良性循環(huán)的開端。 就像開始說的,在整個過程中,我并沒有拼命地雞娃,但也絕非什么都沒做。反觀孩子每一次跨步都有跡可循,節(jié)點也十分清晰,我所做的,只是在每一個節(jié)點上給予了足夠的支持。 我當然擔心過提前識字的壞處——過分重視文字忽略圖片,觀察細節(jié)能力可能越發(fā)欠缺。但我不愿忽視孩子盎然的興趣和學習的激情,也不希望遇到同樣情況的爸爸媽媽就此故意將孩子的進度拖后。 孩子不是個精密儀器,各項能力發(fā)展的時機都不可能是完全同步的,一旦發(fā)覺孩子某項學習敏感點,就應給予高度支持和陪伴。 當然家長也要放寬心態(tài),不強迫不給予壓力,要相信每個孩子都有著天生的求知欲,教育一定是點亮孩子,放手他自己去求索和突破。 本文轉載自公眾號:左和右實驗室 |
|
來自: 昵稱56648399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