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寒門女孩張薇,在清華大學畢業(yè)典禮上的發(fā)言,引爆了網(wǎng)絡。 出生于國家級貧困縣的張薇,通過自己的努力考上了清華,又在大學四年不斷超越自己,當上了班長、拿到了學業(yè)優(yōu)秀獎學金。 推研成功后,她主動加入支教團,去幫助那些和她一樣的寒門學子。 張薇從最底層一路攀升,她不許自己退縮,[咬著牙含著淚],一步一步走向自己的勝利。她的堅持與擔當使人動容,不禁讓我想到了那首歌——《和自己賽跑的人》: 我們大多數(shù)人,都輸在了起跑線上,張薇一出生就輸了。 她的家鄉(xiāng)甘肅鎮(zhèn)原,是黃土高原上的國家級貧困縣,[交通不便,教育資源有限,經(jīng)濟相對落后。] 她在演講中提到了她曾經(jīng)的失落:[猶記得第一次去省城參加物理競賽實驗環(huán)節(jié),我甚至沒有見過比賽所用的儀器,當我終于找到儀器開關時,實驗時間已經(jīng)到了。] 沒見過實驗儀器、找不到開關,張薇在開始實驗之前就已經(jīng)輸?shù)袅吮荣悺?/p> 還有她提到的,同樣輸在起跑線的姐弟仨: [在一間土窯洞里,我遇到了1位母親和她的3個孩子。母親不識字,父親意外離世,家里只有一張桌子,沒有臺燈,但姐弟仨卻學習得無比認真。] [我至今忘不了母親的手足無措,忘不了孩子衣服上的破洞和眼睛里的光。] 其實,我們大多數(shù)人,都輸在了起跑線上。 我們的家庭拼盡所有,能提供的,也許只有避雨的屋檐、樸素的三餐和最基礎的課本。條件好一點的,可能會有去城里的機會和幾次興趣班。 去了大學才知道,那些條件好的孩子:興趣班是可以天天上的;游樂園是可以每周都去的;私立學校的課程,是和我們不一樣的。 [你英語口音不標準啊,外教是哪個國家的?] [我只學過鋼琴和小提琴,你會什么樂器?] [我假期要去美國參加夏令營,你準備去哪里呀?] 我們沉默著,報以尷尬一笑。 甚至我們拼勁全力考入的大學,在他們眼里,只是發(fā)揮失常后選擇的備胎。 大學期間,一位同學邀請我畢業(yè)后一起去海外留學。她說:上完本科我們一起去吧,便宜一點的國家,一年只要20萬。 那是我人生第一次聽到有人,把[20萬]和[只要]連在一起。 對她來說,20萬只是一年的學雜費。 可這筆錢,可以供我們?nèi)胰松?0年。 那個瞬間讓我切實感受到,什么叫輸在了起跑線上。 我們很少贏過別人,但可以超越自己 我們一直都在輸,輸了出身、輸了教育、輸了資源。 張薇基礎薄弱,在大學期間時常陷入自我懷疑: [微積分作業(yè)要比別人多花三四倍的時間;競選班長不成功,報名實踐支隊長也失敗了;仰臥起坐100分只拿到了20分……] [我們都曾經(jīng)歷各種各樣的困難挫折,曾在漫漫長夜中苦苦思索,在無人的角落里放聲大哭。] 但是,張薇沒有被 [輸] 打倒,她 [身處低谷仍心懷希望,困難重重仍堅定前行]。 她咬牙堅持著,最終超越了自己:后來,我參加了辯論賽,和小伙伴一起獲得了 [辯論好聲音] 的冠軍;我的仰臥起坐及格了,當上了班長也開始指導實踐支隊,還順利拿到了學業(yè)優(yōu)秀獎學金。 《平凡的世界》里孫少平說:一個平凡而普通的人,時時都會感到被生活的波濤巨浪所淹沒。你會被淹沒嗎?除非你甘心就此沉淪! 我們都是 [平凡而普通的人],在生活中很少贏過別人。不過,只要不甘沉淪,終能超越自己。 我作為平凡的大多數(shù)中的一員,大學期間也時常落入低谷。 我一遍一遍地做高數(shù)題,卻只能勉強及格;別人上課隨便聽聽,就能拿高分。 我去請教方法時,卻得到一句[這個高中都講過呀,你是哪個學校的?老師不講嗎?] 第一次去科技館時,我不亦樂乎地嘗試著各種實驗;同學卻垂頭喪氣,說一點也不好玩。[這里的機器太落后了,我建議你去北京的科技館看看,那里的儀器都是最先進的。] 我 [輸] 得淋漓盡致,卻又心懷不甘。 我泡在圖書館里,一頁一頁地啃下所有教材; 我閱讀大量書籍,從小說到哲學、從語言到社會; 我在空閑時間打工攢錢,假期背包走過各大城市。 終于,我名列前茅,順利推研;我熟讀書籍,精思人生;我行萬里路,找到了未知的自己。 第一次坐在星巴克里,我看著身旁精致男女,思緒萬千。 我花了二十多年的時間,終于走到這里,可以坐下來和他們一起喝杯咖啡。 世界從不公平,生活從不容易。 有人身在天上高樓,有人住在地底深溝;有人拿一千元吃頓晚餐,有人為一千元賣血賣汗;有人在詩和遠方中揮霍,有人在眼前的茍且里掙扎。 也許我們窮盡一生,也達不到別人出生時的高度。 但是,成功從來都不是你站得有多高,而是你走得有多遠。 我們很少贏過別人,但可以努力突破、超越自己。 和自己賽跑的我們,終將贏得意義非凡的勝利 人生怎樣才算勝利? 不是 [最優(yōu)解],也不是 [舒適區(qū)]。 張薇推研成功后,決定延遲一年入學,她加入了清華大學研究生支教團,要用不長的時間做一件終生難忘的事; 她的學長沈曉東,畢業(yè)后前往安徽省金寨縣擔任小學校長,致力于困境兒童的救助和教育; 走出青藏高原的仁增頓珠同學,畢業(yè)后又堅定地回去,要在藏北草原當一名基層工作者; 還有胡凱同學,畢業(yè)后毅然從軍入伍,誓要為祖國貢獻力量。 追求卓越,飲水思源。勝利,是秉承理想主義精神,突破現(xiàn)實羈絆,實現(xiàn)有價值的人生。 這些選擇看起來并不光鮮,卻意義非凡。沒有香車寶馬、沒有錦衣玉食,卻是屬于自己獨一無二的勝利。 獨腿女孩羅雨3歲時因意外截肢,她遭到嘲笑,初中畢業(yè)后便輟學打工。男友的父母嫌她是殘疾人,堅決不同意他們的婚事。 羅雨沉寂過后決定超越自己,她獨自走過川藏線,爬上長城,又嘗試了爬山、滑雪、蹦極等極限運動。 最終,羅雨通過自己的努力,成為了一名電焊工。 這個職業(yè)在外人看來,并不算一份好工作,但它卻是屬于羅雨自己的勝利。 人生的賽道沒有終點,只要不停向前,就能贏得生活的獎勵。 《月亮與六便士》里寫道:我拼盡全力,過著平凡的一生。 我們曾經(jīng)使出全身力氣與生活搏斗,卻怎么也無法到達別人出生時的高度。 輸在起跑線上的我們漸漸明白:勝利的非凡意義,在于超越自己。 時光不會辜負每一個趕路人,為了心中的星辰與大海,我們必須一直走下去。 文| 達琳 編輯|巴黎夜玫瑰 圖 |Googl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