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骨折穩(wěn)定的前提下(手術內(nèi)固定或保守制動措施),功能鍛煉從非累及關節(jié)、肢體開始擴展到疾患關節(jié)的活動范圍、力量和功能。
▇ ◇功能鍛煉的前提:手術患者往往通過內(nèi)固定來維持骨折的穩(wěn)定性,而保守治療的患者應有相應制動措施,確保骨折不再移位,使患者能夠自如地進行肩關節(jié)的功能鍛煉。 ◇在術后2-3周內(nèi),不作鍛煉期間佩戴懸吊帶(如圖1)。 ◇傷后/術后4周避免任何形式的肩關節(jié)主動運動。 ◇ ◇術后/傷后6周內(nèi),請勿用患肢拿起比一杯咖啡更重的東西。 ◇最好每隔2-3個小時進行一次功能鍛煉。 ◇ ◇保持切口干燥7天;
◇6周內(nèi)不能駕駛。 ◇至少10周內(nèi)不能游泳。 ◇定期門診隨訪。
▇ 在手術治療后的2-3周內(nèi);保守治療的3-4周內(nèi)。通過對上臂和前臂的貼胸固定來獲得肩關節(jié)的完全制動。如傳統(tǒng)的三角巾、繃帶懸吊,以抵消手臂的重量。也可用一個環(huán)形帶限制側移,并保證手臂不會自吊帶脫出。近年來,也有一些市售護具(圖1)。
圖1.懸吊制動
▇
□康復目標:保護骨折;減輕腫脹、疼痛;提高自理訓練。 □提醒患者及陪員的注意事項: 1.不能有患肩主動鍛煉;患肢不能提、拿東西;當斜躺或仰臥時,肘后墊枕或毯子,以防肩部后伸牽扯肩前手術傷口。一般來說,病人應該能時時看到其肘部。 2.不能有超過側口袋范圍的運動。 3.不能有過度伸展或突然的運動,特別是突然外旋。 4.不能用患側手或肘去支撐身體。
□ ◇指導肩胛抬起、擠壓、伸縮運動(圖2)。做肩胛骨擠壓運動時,首先挺直站立,然后盡可能地將雙側肩胛骨靠攏在一起,而不會加重疼痛。 保持這個位置約5秒,重復約10次。
圖2. 肩胛骨擠壓運動
◇預防患肢懸吊期間的安全和日?;顒?、特別是穿、脫衣服動作。 ◇患者可以短時間取下吊帶,以便肘關節(jié)作完全屈伸運動。 ◇開始肘、腕、手指和頸部的主、被動活動范圍(Range of Motion, ROM)的運動。 ◇指導患者和家屬進行如下動作練習: 1.被動擺動運動:通過向前傾斜,將未受傷的手臂放在桌子上,開始這項練習。保持背部直線,放松肩部, 盡可能輕松地將患側手臂向前和向后擺動,而不會加重疼痛, 做大約10次 。然后,通過橫向移動手臂進行相同的擺動鍛煉(圖3)。
圖3. 擺動運動 2. 被動擺動圈運動:開始這個練習,向前傾斜,將未受傷的手臂放在桌子上。 保持背部直線,放松肩部,盡可能地順時針旋轉受傷的手臂,而不會增加疼痛。 逆時針移動重復此操作。在順時針、反時針每個方向做約10次鐘表運動(圖4)。
圖4. 擺動圈運動(順時針、反時針) 2.握拳運動:患者緊握拳頭,然后完全伸直手指,反復訓練。 3.指肩運動:患者彎曲肘部,用拇指尖接觸前肩,然后將肘部完全伸展。 4.輔助前向運動:7天后,在仰臥位,雙手相距約6英尺握住一手杖或木棍兩端,以健側肢體緩緩向前帶動傷臂。傷臂三角肌不應有主動收縮。手臂抬起至出現(xiàn)輕微不適為止,然后輕輕地降到休息位(圖5)。
圖5.仰臥位輔助前向運動
5.輔助側向運動:7天后,在仰臥位,同前法手杖輔助,雙手分開抓持的距離與肩同寬。健側手臂將手杖推向受傷的一側,可有15~20度外展;傷肢外展過程沒有主動肌肉收縮(圖6)。
圖6.仰臥位側向輔助運動
◇運動后可冷敷,每天3?5次,每次30分鐘
□ ◇ ◇根據(jù)需要評估疼痛管理/補充或調(diào)整疼痛藥物。 ◇介入康復治療的條件: 如果前屈運動> 90°:繼續(xù)家庭型功能鍛煉。 如果前屈運動<90°,或者肘、腕、手指有明顯的活動受限制:開始介入康復治療。 ◇檢查術后預防措施和活動限制。 ◇活動限制:除了打字或書寫外,不得使用患側手、臂。沒有提、推或拉的動作;在工作或公眾場合完全佩戴吊帶;沒有駕駛或其它機械類操作。 ◇預計返回工作時間: △腦力勞動(認知類工作):1-2周 △輕微手工(購物/輕微個人生活):8周 △手工勞動:12-14周 △重體力勞動:4-6個月 ◇后續(xù)門診隨訪:每4周一次。
□ ◇每周1-2次×4周理療 ◇繼續(xù)肘、腕、手指和頸部的主、被動的ROM。 ◇繼續(xù)仰臥位前屈運動。
◇在肩胛骨平面以下的肩關節(jié)被動ROM,但無內(nèi)、外旋運動。 ◇可開始用彈力帶循序漸進地進行內(nèi)選、外旋、屈曲、外展和后伸的阻抗練習(等長收縮)。目的是逐步加強三角肌和肩袖力量。 ◇可進行滑輪訓練,如圖7所示,坐在椅子上,通過滑輪用健側手臂提起患側的手臂,抬起滑輪,以幫助您,使其感覺舒展。保持10-30秒;每次重復3-5遍;每天5次。
圖7. 滑輪訓練
◇6周開始肩胛骨伸縮及升降運動的等長收縮訓練。 ◇運動后可冷敷,每天3?5次,每次30分鐘
□ ◇三個角度的攝片與以前X線片比較。 ◇根據(jù)需要評估疼痛管理,補充或調(diào)整鎮(zhèn)痛藥物。 ◇檢查術后預防措施和活動限制。 ◇治療建議: △如果患者在正位和腋窩X光片上有三~四層皮質骨性連接,則進行繼續(xù)功能鍛煉。 △如果骨痂較少(<3層皮質骨性連接)或局部壓痛持續(xù)存在,則吊帶繼續(xù)制動2周和主動ROM推后2周,然后重新評估。 ◇活動限制:沒有推、拉及高于頭部的抬舉運動;可以開車。 ◇預計返回工作時間: △輕微手工(購物/輕微個人生活):8周 △手工勞動:12-14周 △過頭的舉重勞動:4-6個月
□ ◇每周1-2次×6周理療 ◇繼續(xù)上一階段的所有練習(如上所述) ◇前屈運動由仰臥位逐漸過渡到直立位。 ◇開始柔韌性和伸展運動,逐步增加所有位置的ROM(如背后毛巾運動;手指爬墻鍛煉等;如圖8)。
圖8. 背后毛巾及爬墻鍛煉 ◇6周開始肩袖的等長收縮,如能耐受,逐漸進行肩袖的等張收縮。應檢查肩袖的力量,力量明顯減弱,則提示可能肩袖撕裂,需要手術修復。
◇雖然暫不能外展上舉,因為外展上舉會對于岡上肌造成牽拉。但可先進行前屈上舉。如圖9所示,仰臥位雙手緊握在一起,將雙手放在頭上,手臂完全放松,保持10-30秒,使其感到舒展。每次重復3-5遍,每天5次。
圖9.
◇10周開始整個上肢肌力鍛煉。隨著關節(jié)活動度的改善和骨折處變得更穩(wěn)固,可以增加對抗重力和阻力的主動運動,以恢復力量和耐力。可用彈簧裝置來提供不同程度的輔助練習。
□ ◇三個角度的攝片與術中X線相比較。 ◇根據(jù)需要評估疼痛管理,補充或調(diào)整鎮(zhèn)痛藥物。 ◇檢查術后預防措施和活動限制。 ◇治療建議:
◇活動限制:無提升限制;可以進行推、拉動作;但不能有高于頭部的舉重運動。
◇必要時每周1-2次×6周理療。 ◇繼續(xù)上一階段的所有練習(如上所述) ◇通過肩胛骨前伸,縮回和抬高來增強肩胛骨周圍肌力和肩胛帶的運動范圍。 ◇當主動ROM充足時,可以開始肩袖肌力訓練(抗阻帶、啞鈴等)
□
□功能鍛煉/理療指導: ◇必要時,每周1-2次×4-5周理療;督促家庭康復計劃。 ◇繼續(xù)上一階段的功能鍛煉(如上所述)。 ◇主動的肩胛帶、肩袖及肩周肌肉的肌力練習是本階段訓練的重點。強化練習應該按高頻次、低重量(啞鈴)原則進行。
□
◇最大化的肩部ROM 。 ◇完全獨立的日常生活(ADL)自理。 ◇正?!凹珉殴?jié)律”有> 100度的抬肩。(注:肩肱節(jié)律是指肩關節(jié)運動時各關節(jié)間的協(xié)調(diào)運動,肩肱關節(jié)運動時肩胸連接處隨之運動,此協(xié)調(diào)運動稱為肩肱節(jié)律。) ◇完全獨立的家庭康復鍛煉。
▇ |
|
來自: nimenglulu > 《醫(yī)學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