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札記之三十 我楚狂人 七、清仁宗嘉慶帝颙琰3 三是西方列強的覬覦,這一來自外部的威脅令缺乏可以借鑒的先例的嘉慶帝手足無措。 英國從雍正朝開始不斷對中國輸入鴉片,嘉慶年間颙琰多次重申和進一步嚴格鴉片禁令,對抑制鴉片泛濫有一定作用。 面對西方列強的步步緊逼,颙琰堅決維護國家主權。 嘉慶十三年(1808年)七月,英國以幫助葡萄牙防御法國侵占澳門,保護英國貿易為口實,派兵船9艘入侵廣東香山雞頸洋面,英軍300人公然登岸,占據澳門三巴寺、東西炮臺等處,又駕舢板3艘駛入省河,至省城外十三行停泊,要求在澳門居住。兩廣總督吳熊光令他們回黃浦候旨。嘉慶帝得報后,諭示吳熊光對英軍嚴加詰責,并命令他們駛離。英軍遲遲不動,清軍封鎖水路,斷絕英軍糧食供應,英軍才在十月間撤離。后來颙琰還諭示加強了澳門炮臺。 嘉慶二十一年(1816年),英使阿美士德訪華,雙方在禮儀問題上發(fā)生分歧,颙琰以為英使傲慢,于是取消覲見,并下令驅逐使團,“貢品”、國書也不要了。第二天,颙琰氣消了點,賞了使團一些禮物,收了“貢品”,并送上敕諭一道。 嘉慶帝維護了國家尊嚴。但是閉關鎖關,錯過了即使學習西方“工業(yè)革命”的成果,拉開了差距。這些都為鴉片戰(zhàn)爭買下了禍根。 我們今天回顧這段歷史,都說“如果……”“如果……”,都是事后諸葛亮。實際上,自清朝入關,中斷了明朝開始的緊跟世界潮流發(fā)展近代科技的步伐開始,中國落后的禍根已經埋下了。這種落后在嘉慶帝時代開始顯現。 嘉慶帝只是一個背鍋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