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李白出身大富之家,要么與權貴Party,要么與名人高士嗨皮,一言不合,就“且放白鹿青崖間,需行即騎訪名山”,隨便喝點酒,都是金樽清酒斗十千,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根本不把錢當錢。 不夸張說,李白就是唐詩界的思聰公子。 李白兩次結婚,老婆都是前宰相的孫女,思聰,還不一定能娶上宰相孫女吧? 活得這樣瀟灑,為什么還落了個生存智慧墊底? 所謂生存智慧,首先要認清自己和時代背景,然后發(fā)揮自己潛能,提升自己的社會階層排名。 如果用這個指標考核,李白的一生,走的是一條不斷下行的路線,臨終前甚至入了大獄,而且背的是謀逆之罪,若非遇上特赦,恐怕腦袋都難保。 有一個關鍵的細節(jié)。 李白在眾多權貴朋友推薦下,終于進入了唐玄宗的朋友圈,在一起搞文藝沙龍。李白喝嗨了,腳伸到高力士面前:“給老子脫鞋”。 還沒真正得意,就如此忘形,唐玄宗從此在心里給李白判了政治死刑:此人不可重用。 (2) 高適是李白的鐵哥們,少孤貧,也沒有富豪親戚可接濟,曾長時間耕地為生。 李白是唐詩界的王思聰, 高適就是唐詩界的矮銼窮。 當李白進入皇帝朋友圈時, 高適還在社會底層四處漂泊尋找機會, 當各種北漂、東漂、西漂、南漂。 一直到46歲,才在雎陽太守張九皋舉薦下,擔任基層公務員,就此一路慢慢向上。 安史之亂爆發(fā),李白和高適的人生之路呈現(xiàn)兩個相反極端。 李白不顧老婆反對,執(zhí)意加入東王李璘的高管團隊,短暫風光之后,裹挾進謀逆之舉,與朝廷大軍對峙,旋即被俘入獄。 東王李璘懷有異志,連李白老婆都看出來了,老百姓越痛恨叛軍,就越認同朝廷正統(tǒng),謀逆篡權之舉,注定是不得人心難有前途的,素以政治抱負自許的李白,政治眼光完全不及格。 而統(tǒng)率大軍來消滅李白一伙的, 正是曾經(jīng)的鐵哥們高適。 這時的高適,擔任淮南節(jié)度使,相當于大軍區(qū)司令員,一個曾經(jīng)的文青詩人,手握重兵,迅速撲滅叛亂,由此進入人生的巔峰階段。此后高適先后擔任刑部侍郎,禮部尚書,進入國家領導人之列。 李白被俘后,寫了一封信,向老朋友高適求救,信的名字是一首詩,叫《送張秀才謁高中呈》,將高適夸成了姜子牙再世,諸葛亮重生,最后在末尾含蓄地表示:我們曾是老朋友,一起搞過春游和各種文藝派對喔。 已經(jīng)是成熟政治家的高適, 在這個敏感問題上, 沉默。 (3) 李白和高適,都以豪邁雄壯的詩風著稱。 李白表現(xiàn)慷慨雄壯,最有名的是《俠客行》: 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 表現(xiàn)的是,個人的快意恩仇。 ----- 而高適的慷慨雄壯,見諸名篇《同李員外賀哥舒大夫破九曲之作》: 遙傳副丞相,昨日破西蕃。 作氣群山動,揚軍大旆翻。 奇兵邀轉戰(zhàn),連孥絕歸奔。 泉噴諸戎血,風驅死虜魂。 頭飛攢萬戟,面縛聚轅門。 鬼哭黃埃暮,天愁白日昏。 石城與巖險,鐵騎若云屯。 長策一言決,高蹤百代存。 威棱懾沙漠,忠義感乾坤。 老將黯無色,儒生安敢論。 解圍憑廟算,止殺報君恩。 唯有關河渺,蒼茫空樹墩。 表現(xiàn)的是,千軍萬馬、家國萬里的場面,和將帥的格局視野。 寫這首詩時,高適還是一個草根青年,但我相信,他同時也默默開始了將帥的能力準備。 我想起馬云的一段話,大意是,我和8848電子商務的老板王俊濤都喜歡吹牛逼,在公眾場合對著記者吹牛逼,因為很爽啊,但他吹完牛逼就是真的完了,而我呢,吹完后,有一幫兄弟埋頭苦干,幫我把牛逼實現(xià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