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已經(jīng)成為中國最厲害的科技公司之一,無論是研發(fā)投入還是市值都遠超阿里、騰訊、百度這些互聯(lián)網(wǎng)科技公司。 華為在短短幾十年的時間,是如何一舉成為世界上頂尖的科技公司? 這與華為的“股權機制”大有關系。 任正非說過:錢給多了,不是人才也變成人才。這不是空話,而是體現(xiàn)在華為實際的分紅制度上。 華為實行全員持股制度,當然,這個全員并不是所有員工,而是大多數(shù)員工。 華為的股權結構: 華為的頂層公司不是我們熟知的華為技術有限公司,而是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 在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下,設置100%控股公司,比如:華為終端有限公司、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只有兩個股東: 1、任正非,持股1.01% 2、華為工會,持股98.99% 華為工會就是華為員工的代表,通過華為工會,分配虛擬股權。 這個虛擬股,在華為內部,并不是很難獲得。一位剛畢業(yè)的研究生,通常就能達到13-14級,如果達到15級,同時當年考核達到A和B加,就可以獲得分紅。 擁有股權的員工,在離開華為的時候可以將這些股權出售。 2015年,華為虛擬股分紅,每股股1.95元,升值0.91元,很多進入華為3、4年的員工,分紅都在15萬以上。 華為股東歷史 華為并不是一開始就實行這樣的股權政策,而是一步步演化來的。 1990年,華為無法申請到足夠的銀行貸款,于是就像員工打借條,然后把欠條寫為欠股份。 后來,為了完善公司激勵制度,華為的股東逐漸演變成任正非成為唯一的個人股東,其余由華為工會持有的現(xiàn)狀。 不得不說,這樣的激勵機制,把華為員工的工作激情發(fā)揮到了最大,面對長時間的工作與艱辛,看到付出后的回報,華為人也挺有成就感的吧(不論是精神還是物質上的成就)
|
|
來自: 笑談人生iavo6h > 《經(jīng)濟房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