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已經(jīng)為人父母,請思考以下問題:當你的孩子有需求時,你是否不假思索地放下手頭的事情,對他有求必應?你是否經(jīng)常幫孩子完成學校里的作業(yè)?看到別的孩子拿著最新款的手機,而你的孩子卻沒有,你是否感到愧疚?如果你的答案是肯定的,那么恭喜你,你已經(jīng)掉進了家長陷阱。這些陷阱,會讓你的孩子慣于依賴,永遠想著坐享其成。你以為自己這是愛孩子的表現(xiàn),而事實上,你是在培養(yǎng)一個又一個啃老族。 尤其在科技高速發(fā)展的今天,技術進步讓我們的生活越來越便捷。連孩子都知道,作業(yè)的答案能在網(wǎng)上搜到,餓了叫外賣就能馬上送達。這讓他們以為,所有問題都能即刻解決,完全不必費力思考。 不得不說,這樣的觀念簡直是災難性的,它會把孩子們推入不利的境地。而家長們則更必須重視起來,從現(xiàn)在開始修正自己的行為,并且引導孩子學會思考,學會自立。 可是,到底要怎么做呢? 這里跟大家分享一本書,這本書就是《讓孩子學會思考:家長能教的最重要的事》。 《讓孩子學會思考:家長能教的最重要的事》,由美國的達琳·斯威特蘭和羅恩·施托爾伯格夫婦所著。達琳和羅恩,是有20余年從業(yè)經(jīng)驗的臨床心理醫(yī)生,達琳還是兒童心理專家,在兒童和家庭治療領域方面極負盛名。 下面,我們就結合這本書的觀點,深入探討培養(yǎng)孩子思考能力和自主能力的問題。 01 影響家庭教育的5大陷阱可以說,沒有哪個時代的家長,會如此賣力地為他們的子女效勞,甚至包辦一切。由于不忍心讓孩子受半點委屈,家長們對孩子的事大包大攬,結果紛紛落入了教育的陷阱,卻不自知。 《讓孩子學會思考:家長能教的最重要的事》中總結了5種家長陷阱,分別是解救陷阱、火速陷阱、壓力陷阱、給予陷阱,以及負罪陷阱。 這些陷阱是怎么回事呢?下面咱們就具體了解一下。 1.解救陷阱 解救陷阱,是家長們最常遇到的陷阱。孩子遇到難題了,家長會不假思索地沖上去,幫孩子解決。尤其在孩子的學業(yè)方面,家長經(jīng)常會掉進這個陷阱。 比如,有個孩子不好好學習,考試不及格。這孩子的媽媽知道后,馬上打電話問老師,怎么才能補救?老師回答,好好學習??蓩寢屵€是不甘心,又問老師,能不能再多給他一些學分?盡管老師拒絕了她的請求,反復強調(diào)要好好學習,可這位媽媽還是不斷發(fā)問,一心想要靠老師解救不及格的孩子。 這個媽媽,就已經(jīng)掉進了解救陷阱。 2.火速陷阱 火速陷阱,是指家長一刻不敢怠慢地滿足孩子的需求。需求即刻得到滿足,孩子會馬上喜笑顏開,家長們因此樂此不疲,不斷掉入陷阱中。 一個10多歲的女孩,跟達琳醫(yī)生控訴自己的媽媽,說她搞砸了自己的狂歡計劃。這個計劃,女孩事先沒跟媽媽說過,等到臨近活動開始,才發(fā)信息說,需要去買很多東西。當時女孩的媽媽正在忙別的,沒看到信息,結果晚上,女孩就跟媽媽大發(fā)脾氣,埋怨媽媽毀了自己的活動。 最后,無奈之下,女孩的媽媽只好把已經(jīng)安排好的事情取消,完成女兒給她的任務,最后這事才算了結。這位可憐的媽媽,就陷入了火速陷阱。 3.壓力陷阱 如今,“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已經(jīng)成了家長們的集體口號。家長們想讓孩子樣樣都拿得出手,于是,報各式各樣的培訓班,把孩子們的時間全部占滿。 孩子到底感不感興趣,家長們不管,只是一門心思把他們往前推。孩子們一刻不得閑,還經(jīng)常感到力不從心。這就是家長們掉進壓力陷阱的結果。 4.給予陷阱 給予陷阱,是指家長無條件滿足孩子的物質欲望。無論是名牌服飾還是最新款的科技產(chǎn)品,孩子要什么就給什么。家長好像覺得,如果不給孩子買,就會讓孩子低人一等。 也許這些家長的童年,是在匱乏中度過的。他們希望自己的孩子,擁有自己兒時無法得到的東西,結果就對孩子溺愛嬌慣,無限度地給予。 5.負罪陷阱 現(xiàn)在家長們的工作壓力都很大,很少有人可以時刻陪在孩子身邊,這就會讓他們產(chǎn)生負罪感,掉進負罪陷阱。尤其孩子還可能會施展激起父母負罪感的把戲,用自己的要求威脅父母。 一旦掉進這個陷阱,家長們就會更義無反顧地解救孩子,或者無條件的過度給予。 02 家長必須脫離陷阱,修正自己的行為 不得不說,在家庭教育中,這五種陷阱真的是經(jīng)常出現(xiàn)。作為家長,我們必須學會識別,并且避開這些陷阱,修正我們的行為。 如何修正呢? 比如,在講解救陷阱時,我們提到的那個例子。 學生學習不努力,考試自然不及格。承擔這后果的,應該是學生本人,可家長卻比學生本人還賣力。家長的行為會讓孩子形成一個預期:總有人會替我解決問題的。 實際上,家長的做法,讓孩子錯過了重要的教育機會,沒能讓他認識到勤奮刻苦的重要性,更沒讓他懂得承擔責任。 而在火速陷阱中,總把孩子的需求放在第一位的家長,會讓孩子以為自己是家中的老大,大家都必須圍著他轉。一旦需求不能即刻得到滿足,孩子就會大發(fā)雷霆,又哭又鬧。 家長的這種作法,已經(jīng)讓孩子形成了定式思維,認定只要是想要的東西,就一定能拿到。而現(xiàn)實會給孩子們慘痛的教訓,所以,家長們一定要通過自己的行為,盡早讓他們知道,這種思維是行不通的,孩子們必須學會等待。 壓力陷阱,說的是,家長因為自己的壓力,過度控制孩子的生活。他們不顧孩子的想法和實際情況,效仿其他家長的做法,把孩子使勁地向前推,最后,孩子不堪重負,甚至可能開始厭學。 因此,家長需要知道,興趣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世界上也沒有兩個相同的孩子。不要過分控制,或者過度安排孩子的生活,要支持孩子自由地發(fā)展自己。 而給予陷阱,可以讓孩子得到任何想要的東西,但這對他們來說,并不是好事。無止境的物質需求,不能給孩子們滿足感,孩子們也不會因此學會珍惜和感恩。 那么,家長們?nèi)绾蚊撾x給予陷阱呢?達琳和羅恩說,我們應該教孩子自食其力。比如,讓孩子做額外的家務,賺取零花錢,然后再用零花錢買自己想要的東西。另外,外出打工也是不錯的方法,工作可以讓孩子學會任務管理,孩子會因為完成工作,賺到報酬,感到自信。 最后一個最大的陷阱——負罪陷阱,是很多父母都逃不過的。父母們整日奔忙,沒法陪在孩子身邊,這是事實。但是,已經(jīng)有研究證明,孩子的成長與父母的陪伴并沒有直接關系,家長完全不需要因此而有負罪感,更沒有補償?shù)男枰?/span> 總的來說,家長們一定要盡早修正自己的行為,不要再次踏進這五種陷阱中。 03 請讓孩子按自己的節(jié)奏,在犯錯中成長 養(yǎng)育孩子從來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我們以為在愛孩子,卻陷入了教育的陷阱兒不自知。教育孩子,不能大包大攬,更不能拔苗助長。家長應該在了解孩子發(fā)展階段的基礎上,讓孩子按自己的節(jié)奏,在犯錯中成長。 說到孩子的發(fā)展階段,《讓孩子學會思考:家長能教的最重要的事》中,提出了關鍵期的概念。關鍵期指,能夠輕而易舉地掌握某種技能的特殊階段。在關鍵期,大腦神經(jīng)元聯(lián)結形成的突觸(synapse)飛速增長,它被認為是學習的最佳時期。 我認為,這個關鍵期的概念,和瑪利亞·蒙臺梭利女士所提出的敏感期是一致的。養(yǎng)育孩子,必須了解孩子的關鍵期、敏感期,它們就是孩子的發(fā)展節(jié)奏。 比如,訓練大腦執(zhí)行功能的最佳時期,是在孩子11歲到20歲期間,如果在這期間,家長幫孩子解救問題,無條件地給予孩子,就會限制他們大腦執(zhí)行功能的提升。 因此,家長必須意識到,過度安排、技術依賴、重視結果輕視過程,會對孩子的自然發(fā)展造成很大的干擾。我們需要放手,給孩子足夠的練習機會,并且鼓勵他們積極開動腦筋,鍛煉解決問題的能力。 當然,練習并不容易,需要花費時間和精力,而且還經(jīng)常會因為犯錯而沮喪。但是,要知道,成長的路上,犯錯不可避免。孩子需要犯錯,并且從錯誤中學習自己解決問題。 因此,我們應該鼓勵孩子大膽思考,不斷嘗試,無懼失敗。 愛迪生說,“我并沒有失敗一萬次,其實我一次都沒失敗過。我證明了前面一萬種方法是不可行的,在排除了所有走不通的路后,成功之路自然就在眼前了?!?/span> 同樣的道理,成長的道路上也沒有犯錯,每個錯誤,對于我們的成長,都功不可沒。 04 是什么讓家長掉進了陷阱? 前面我們講了,如何識別并且避開家庭教育里的陷阱,以及家長應該如何修正自己的行為。那么,現(xiàn)在我們回到源頭,想一想,到底是什么讓家長們掉進了陷阱? 是因為孩子缺乏耐心、索求無度、不愛思考、沒有抗壓能力嗎? 并不是。 我認為,家長們之所以掉進教育的陷阱,不是因為孩子有問題,而是因為家長自己有問題。 是家長的急于求成、不愛思考、極度焦慮,讓他們掉進了陷阱。 家長們因為急于求成,缺乏耐心,看到孩子有負面情緒就受不了,所以即刻滿足孩子,讓孩子破涕為笑。他們是為了逃避處理孩子情緒的難題,讓自己好過一點。 家長們因為不愛思考又盲目攀比,就效仿其他家長的做法,把孩子的日程排滿,推著孩子學各種課程。 家長們因為極度焦慮,孩子一遇到問題,就覺得出大事了,自己必須出手相助,否則孩子一定過不了這一關。 所有這些,都是家長自己的問題,可這些問題,卻被他們說成是愛孩子的表現(xiàn)。 育兒專家李芷怡在《兒童敏感期成長指南》中說,“很多父母打著愛孩子的旗號替孩子做事,實際是為了滿足孩子依賴自己的需要,或者怕孩子收拾殘局。” 李老師的說法,我簡直不能更贊同。父母們都說在愛孩子,為孩子好,其實,他們愛的是自己。 他們看不見真實的孩子,也不想去了解真實的孩子,完全靠自己頭腦里的幻想和焦慮去教育孩子,這怎么可能是愛呢? 真希望每個看到這篇文章的父母,能夠有所醒悟,從孩子身上看到真實的自己,比如我們的急躁、焦慮和虛偽。 而愛,是從看見真實的自己,真實的孩子開始的。 蒙臺梭利在《兒童的秘密》中說,“人們應該為以下的做法感到良心不安:他們忽視、遺忘了兒童的權利,他們沒有認識到兒童的價值、力量和兒童的真正本性。父母有一個很重要的使命。他們是唯一能夠聯(lián)合起來改造社會來拯救孩子的人?!?/span> 蒙臺梭利女士把父母看作是拯救孩子的人,而如今,那些本該拯救孩子的人,卻正在幫助社會打造一個個失去價值、力量和本性的人,這是非??膳碌氖虑?。 當然,我們也是第一次為人父母,我們并不是完美的,也不需要是完美的。盡管不可能完美,但是,合格的父母必須不斷學習,不斷成長,我們可以犯錯,但是犯了錯誤,要及時改正。 如果你曾經(jīng)對你的孩子過度保護,或者催促你的孩子超前發(fā)展,現(xiàn)在你需要停一停,看到自己的急于求成。 達琳和羅恩告訴我們,“放手讓孩子自己去改正錯誤,制定計劃,承擔責任、親力親為,這才是給孩子創(chuàng)造機會,讓他們成為信心十足、善解人意、具有集體意識的孩子。” 的確,讓孩子學會思考,是家長能教的最重要的事。而這需要家長有足夠的智慧,并且,保持耐心,放手,讓孩子慢慢成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