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犯錯時該打罵嗎?聰明的家長都知道如何正確引導孩子! 在當媽之前,我們都覺得自己一定會是理想中的溫柔媽媽,但是在帶孩子的過程中,不可避免的很多媽媽都成了“母老虎”,這并不是說媽媽們真的對孩子有多么的不滿,而是他們深深地知道單純的說教對孩子根本沒有教育效果,打罵雖然不對卻見效,只能打在兒身,痛在娘心。 但媽媽們也都知道,孩子的成長是不可避免的會犯錯,如果頻繁的批評甚至打罵又可能傷害孩子的自尊,要知道童年是孩子性格養(yǎng)成的關鍵時間段,也是他們建立自信和安全感的重要時刻,媽媽們的正確引導關系孩子的一生。 怎么能夠不打不罵,不傷害孩子自尊,同時又讓孩子改正“臭毛病”呢?其實也不難,媽媽每次在要批評孩子的時候,不妨試試這三個步驟吧。 一、先肯定孩子,為他找借口,讓孩子知道你是和他同一邊的。 孩子對情緒是非常敏感的,當媽媽表現出生氣的批評姿態(tài)時,會刺激孩子先樹立起對立情緒,這時候媽媽說什么孩子都不會聽了。所以媽媽先要讓孩子知道,你不是來指責他,一句“我知道你是好孩子”或“媽媽知道你不是故意的”,就能很好的消解孩子的抵觸,如果孩子因為害怕被責罰而哭泣的時候,媽媽能用紙巾擦干他的眼淚,比咄咄逼人的責罵也更能撫慰孩子。 二、以場景化具體化的語言,告訴孩子他錯在哪里,對別人有怎么樣的打擾或傷害。 孩子在很多時候“犯熊”并不是他的本意,因為他們的生活經驗少,可能不理解自己的行為會造成別人的困擾,媽媽需要做的就是耐心的給孩子說明。需要注意的是,孩子的理解能力和大人是有著很大的偏差的,媽媽在給孩子講解他的錯誤時,最好是有一個具體的場景,而積木就有很好的說明作用。 三、帶著孩子一起彌補錯誤。 對于孩子來說,犯錯并不可怕,媽媽不用對孩子的錯誤反復挑剔,而是要始終陪伴著孩子,讓他對自己的錯誤能大膽的承認,并且積極的彌補,這對孩子成長有很重要的意義。在陪孩子彌補錯誤的過程中,媽媽最好不要給孩子物質上的獎勵,但不要吝嗇言語上的鼓勵和夸獎。 家有熊孩子,總能時不時的惹出一些事來讓自己收爛攤子,作為父母的當然有不耐煩,脾氣不好的時候,一生起氣,就不管三七二十一的教訓孩子。那么,面對孩子頑皮、搗蛋,父母應該采取怎樣的方式才能達到最好的教育目的呢?下面就給大家來支幾招吧! 1、換位思考法 對于孩子的行為和一些想法,家長不能都以高姿態(tài)的成人思維方式去對應他們的幼兒思維方式,這樣的對抗懸殊之大。所以,我們應該換位思考,不要忘記,孩子才剛剛開始接觸世界,不能要求他們像我們一樣思考。 2、尊重法 尊重是十分重要的育兒態(tài)度,作為父母要尊重孩子的個性及能力,而不是憑著自己的認知去感情用事;去接納孩子的選擇,而不是評論或代替他。用尊重、和平的態(tài)度去表達與孩子不同的觀點,才能與孩子拉進距離,解決問題。 3、樹立榜樣法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與父母的接觸是最多的,在家庭環(huán)境中父母所表現出的禮儀、習慣、教養(yǎng),孩子都會看在眼中,并且模仿你。所以,父母如果能給孩子樹立一個好的榜樣,那么,教育起來也就沒有那么困難了。 對于教育孩子這件事,父母們一定不能操之過急,畢竟打罵孩子是解決不了問題的。應該采取溝通的方式去了解孩子心里的想法,這樣才能更好的教育孩子,也更利于家庭美滿溫馨和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