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客之江寧 【唐】韓翃 春流送客不應賒,南入徐州見柳花。 朱雀橋邊看淮水,烏衣巷里問王家。 千閭萬井無多事,辟戶開門向山翠。 楚云朝下石頭城,江燕雙飛瓦棺寺。 吳士風流甚可親,相逢嘉賞日應新。 從來此地夸羊酪,自有莼羹定卻人。 【注釋】
【譯文】 春江流水,你載著友人的小舟遠去赴任,你不要遲滯;友人你乘舟南下,途經(jīng)徐州,你可觀賞到那里漫天飛揚的柳絮。 江寧城中,朱雀橋畔,你可以靜看那千年流淌的秦淮河水;悠悠烏衣巷中,你可以探訪舊時王謝大家。 城里鄉(xiāng)下皆無多少事,老百姓安居樂業(yè),一片悠閑;打開門窗,就可看見對面蒼翠的青山。 江寧城中,朝霞紅艷滿天;瓦棺寺旁,江上燕子雙飛,一派恬然。 吳地才子,風流倜儻,平易近人,與之相遇,自是高談闊論,相見恨晚,歲月也因之日日變新。 從來北方夸贊羊酪味美,其實江南的莼羹才更加可人。 【背景】 這是一首送別之作,詩人所送之人,已不可考。 此詩開篇先點明送別時節(jié)及客人南下所經(jīng)之地。古人有折柳送別的習俗,故詩人特意寫到了柳花,切題之送客。春流送客,可以想見友人赴任,春風得意之狀。朱雀橋、烏衣巷,皆江寧之名勝,騷人墨客多有詠之。此處詩人寫此名勝古跡,乃點題“之江寧”赴任。言其在此“看淮水”“問王家”,寫出了客人的悠閑、得意之狀。 中間四句敘寫江寧之山川景色。城里鄉(xiāng)里皆無事,可見江寧百姓安居樂業(yè),正好與上文“看淮水”“問王家”意相聯(lián)。江寧百姓門對青山,這里用了一個復數(shù),言“閉門開戶”皆對青山,可見青山之多,無處不在。復著一“翠”字,更見青山之翠。江寧朝霞滿天,一個“下”字,滿天紅霞呼之欲出。而燕子雙飛,鶯歌燕舞,一派大好風景,烘托著江寧百姓生活的怡然自得。 最后四句寫友人交往之人的高雅,表明友人的雅潔?!叭諔隆?,既是言與吳士相逢嘉賞的愜意,同時也暗喻了友人到任后,吳地日日變新,贊其政績清明。友人南下赴任,因而詩人結尾處又勸慰其不要擔心水土不服,江寧之莼羹比中原之羊酪味更可人,友人只管放心前去。 全詩洋洋灑灑,語言繁富。高仲武《中興間氣集》評韓翃的詩:“興致繁富,一篇一詠,朝士珍之?!庇终f:“比興深于劉長卿,筋節(jié)成于皇甫冉。”這是說韓翃的詩意較為深隱,風格較為矯健。這個評語對此詩也還合適。然而此詩內(nèi)容較為空疏,流于形式,缺乏真情實感,乃應酬之作。 【作者】 韓翃,唐代詩人。字君平,南陽(今河南南陽)人。是“大歷十才子”之一。天寶13年(754)考中進士,寶應年間在淄青節(jié)度使侯希逸幕府中任從事,后隨侯希逸回朝,閑居長安十年。建中年間,因作《寒食》詩被唐德宗所賞識,因而被提拔為中書舍人。韓翃詩筆法輕巧,寫景別致,在當時傳誦很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