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很復雜; 幸福,很簡單。 性這件事很難談?wù)摚?/p> 每個人都認為它很重要, 又拿不準它「應(yīng)該多重要」。 男人假裝這事對自己很重要,女人假裝這事對自己不重要。男人在女人面前又假裝這事對自己不重要,女人在男人面前又假裝這事對自己很重要……裝得太久,每個人都有點搞不清這事對己對人到底多重要,一個大型多人的囚徒困境。 裝的直接結(jié)果之一,就是大家都搞不清什么樣的次數(shù)才算「正?!?。盡管性學家和心理學家講了一萬遍「次數(shù)不重要,你自己開心就好」,可人人都把這話當成是「開心也是一天,不開心也是一天」級別的雞湯,敷衍接過,隨手就潑,然后繼續(xù)暗搓搓琢磨——同年齡級別里,我到底有沒有超過平均數(shù)? 多久一次算正常? 大概沒有一件事像性這樣,讓人羞于啟齒,又引以為傲 好消息是,平均數(shù)很可能比你想象的要低一些。據(jù)美國性健康與行為調(diào)查(National Survey of Sexual Health and Behavior),典型美國人每個月約有2~3次性生活。另有61%的單身者和18%的已婚者含淚招認,過去一年里,一次也沒有。 壞消息是,性生活太少確實會讓人不快樂。2015年,多倫多大學的研究者分析了40多年里逾3萬人的數(shù)據(jù)發(fā)現(xiàn),那些一周一次的人與一月一次的人之間的幸福感差距,甚至大過年賺75000美元者和年賺25000美元者之間的幸福感差距。可惜該研究缺少「一年沒一次」的人來比對,令人無從得知多大的收入差距才能彌補其間鴻溝。 一周一次就夠了? 好消息是,一周一次足夠了。同樣是在多倫多大學的這個研究中發(fā)現(xiàn),即使性生活頻率繼續(xù)上升,幸福感也不會再顯著提升——倒沒有「過猶不及」,只是更多并不意味著更好而已。而且勉強提升次數(shù)也只會帶來反效果。 2015年卡內(nèi)基·梅隆大學經(jīng)濟與心理學教授喬治·利奧溫斯坦(George Leowenstein)找來一群夫妻,要求其中一部分性生活保持原樣,另一部分則將性生活翻倍——一周一次的變成一周兩次,一月一次的變成一月兩次,依此類推。 結(jié)果這些強行提升反而帶來了負面效果,參與夫妻的情緒低落,性欲變差,從性生活中得到的享受也下降??赡芤驗檫@種翻倍是實驗要求而并非自愿,同時為了強行完成任務(wù),反而會讓質(zhì)量下降——說到底,質(zhì)量還是比次數(shù)更重要。 高潮重要嗎? 缺乏性生活(當然)是不幸福的,但太「激烈」的性生活也不會讓人格外幸福 另一個說不清是壞是好的消息是,多倫多研究還顯示,性生活提升幸福感,只在有穩(wěn)定伴侶者身上才奏效。單身狗無論是獨守空房,還是四處約炮,幸福感都持續(xù)低迷,變化不大。還有研究顯示,伴侶一個就夠,完全足以最大化幸福。那些有很多性伴侶的人,不如那些只有一個性伴侶的人快樂。那些在婚姻中出軌的人,也不如那些不出軌的人幸福。 而最新的好消息是,即使你由于某些原因「力不從心」,也依然可能提升自己和伴侶的幸福度。2017年3月的《性格與社會心理學通報》(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上,加拿大和瑞士研究者發(fā)表了他們的最新研究成果,性生活之所以讓人快樂,是因為性生活讓伴侶們更多地向彼此示愛。 研究者阿尼克·德布洛特(Anik Debrot)找來美國的多對伴侶,讓他們記錄自己的性生活頻率,示愛舉動(如親吻、擁抱、撫摸)的頻率,體驗到滿意和歡樂的情感的頻率,以及對生活的總體滿意度。數(shù)據(jù)顯示,如果控制示愛頻率不變,增加性生活就不能提升滿意度。 性讓人幸福的關(guān)鍵,在于它加強了伴侶之間的親密關(guān)系 研究者隨后又調(diào)查了106對大多是已婚有孩的瑞士伴侶,要求他們記錄十天里的性生活,以及那些來自伴侶示愛體貼的溫情時刻。結(jié)果發(fā)現(xiàn),一次性生活一般會讓人在接下來的數(shù)小時內(nèi)都感覺被愛,也能讓人第二天一早就帶著好心情。不過,也有4.2%的性生活缺少相應(yīng)相伴的示愛體貼,這些性生活則不能提升心情。研究者在6個月后又追訪了此前的受訪者,結(jié)果只有那些既有性又示愛的伴侶,性生活次數(shù)才與關(guān)系滿意度成正比。 德布洛特的結(jié)論是,也許最重要的不是性、高潮或親密接觸,而是被愛的感覺。而且研究中沒有發(fā)現(xiàn)性別差異,意味著不論男女,都是愛比性更重要。我們不是為了有人滾床單才與人耳鬢廝磨,是為了有人耳鬢廝磨而與人滾床單。 嘿咻固然重要,但重不過么么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