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問樵: 野獸常在,危崖百尺,山居何以安? 樵答漁: 驚濤有時(shí),夜雨凄寒,蘭舟居不易。 漁問樵: 崖水之畔,谷風(fēng)之側(cè),有垂綸秋渚,獲魚縱樂,小舟從此逝,江海寄余生。 你何不一葉扁舟,山水畫中游? 樵答漁: 山居秋暝,松風(fēng)常在,有花藥分列,林竹翳如,樂清琴橫床,酌濁酒半壺。 你何不朝花夕拾,靜嘯撫清弦? 漁父是了悟悲喜的慧者,樵夫是知曉世事的智者,各棲一隅天地,山林,皋壤,江海,都能讓他們欣欣然而樂。縱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懼,這是選擇的智慧。 《漁樵問答》曲譜最早見于《杏莊太音續(xù)譜》(明蕭鸞撰于1560年)。'古今興廢有若反掌,青山綠水則固無恙。千載得失是非,盡付漁樵一話而已'。此曲通過漁樵在青山綠水間自得其樂的情趣,反映的是一種隱逸之士對(duì)漁樵生活的向往,希望擺脫俗塵凡事的羈絆。樂曲形象生動(dòng)、精確,因此近幾百年來在琴家中廣為流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