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東方教育集團的巨大成功成就了俞敏洪神話。很多人稱他為“留學教父”、“教師首富”。但萬通集團董事局主席馮侖先生的一句話卻頗有意味:“新東方的成長秘訣:三流文人+痞子精神?!碧貏e是這個痞子精神,概括得尤為精到。俞敏洪對此也不諱言,他認為創(chuàng)業(yè)者要想成事,就要有一點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痞子精神。 創(chuàng)業(yè)傳奇 提起俞敏洪,相信當今大部分年輕人都知道。在一些國內(nèi)大學生、留學人員和白領的心中,他的形象就像神一樣,他們“崇拜”他。曾有人抱怨,俞敏洪的“粉絲”甚至不許別人用“中性的語言”來描述他。據(jù)估算,在海外的中國留學生里,有70%是新東方的學生。在國內(nèi),要是大學生沒有聽過俞敏洪的演講,更被看成是落伍者。在當代中國知識分子的“下?!贝蟪敝?,俞敏洪有著標志性的意義。2006年,新東方在美國上市,身為新東方的創(chuàng)始人俞敏洪的財富陡增,成了“中國最富有的老師”。在這個“神話”的背后,俞敏洪到底扮演著一個怎樣的角色?一個真實的他是什么樣的?他到底是一個不錯的老師,還是一個偶然成功的商人?抑或是一個被逼無奈的“痞子”? “北大是一個令我百感交集的地方。”俞敏洪對北大的情感可以用“五味雜陳,愛恨交織”來形容。北大給予了他什么?每當講起北大,他似乎都是苦大仇深。講他當年怎樣被北大邊緣化,怎樣被忽視。他有一段精彩的自我控訴:“進了大學,沒有一個女孩愛上過我,我是個Loser(失敗者);在北大教了七年書沒有什么成就,我還是個Loser;在北大十年沒參加過任何活動、沒加入過任何團體,我是個Loser??”當然,他也承認北大對自己的熏陶:“沒有北大,就沒有新東方?,F(xiàn)在新東方的一些精神,或者是一些做事情的方法,坦率地說是融入了北大精神的。”大多時候,屈辱與壓抑會讓一個人爆發(fā),俞敏洪的經(jīng)歷正是這樣。據(jù)說,當年他經(jīng)常一天背十幾個小時的英語,因為英語老師曾經(jīng)當眾說他講的英語“只有俞敏洪三個字能讓人聽懂”。 在北大教書四年后,俞敏洪終于分到了10平方米的房子,這讓他決定要將一生獻給北大。但是后來,看到同學和朋友相繼出國,他忍不住了,也開始準備出國,成績并不優(yōu)異的他在努力了三年半以后,留學夢斷。為了生計,也為了掙點錢繼續(xù)他的出國夢,俞敏洪在校外辦起了托福班,為自己的出國費用快樂地忙碌著。上帝也往往戲弄那些剛燃起希望的人。這一次,俞敏洪受到的打擊可謂是毀滅性的。在1990年一個秋天的夜晚,細雨濺落在靜謐的未名湖上,激起了陣陣漣漪,在夜色中蔓延開去。俞敏洪與朋友高興地喝著小酒,聊著天,描繪著他逐漸清晰的出國夢。北大的高音喇叭,這時一如既往地播放著校園晚間廣播?!澳懵犇懵?。老俞,在說你呢!”朋友驚呼。原來,廣播里正在播放對俞敏洪的處分決定。北大以這樣一種極端的方式宣布了對英語系老師俞敏洪的處分,其中說了四五條處分的理由,最重要的就是打著北大的旗號在外面私自辦學。這個處分決定被大喇叭連續(xù)播放了三天,北大有線電視臺連續(xù)播放了半個月,處分布告在北大著名的三角地櫥窗中鎖了一個半月。處分的突然襲來,并且方式與程度如此激烈,說明了校方的震怒。北大的這種“禮遇”,讓顏面掃地的俞敏洪只好選擇離開?!氨贝篚吡宋乙荒_。當時我充滿了怨恨,現(xiàn)在卻充滿了感激?!彼@樣解釋:“如果一直混下去,我現(xiàn)在可能是北大英語系的一個副教授。”但是當時,這個被趕出家門的北大老師選擇了做個“個體戶”。 俞敏洪的同事、新東方的李杜講得幽默而到位:“老俞被北大處分,作為三流文人,既想保留文人的體面,又缺乏一流文人的風骨,不敢自沉未名湖。于是退而求其次,惟有辭職,落草為寇。此謂置之死地而后生。”然而,正是這“落草為寇”激發(fā)出俞敏洪的痞子精神,被北大“逼上梁山”的他從此走上“不歸路”。 俞敏洪離開北大以后,開始思考怎樣營銷自己和自己的培訓班,學會和社會、政府的各色人等打交道。一介書生從此踏入江湖。 |
|